可以說,在恢複時期,中國現代工業基本建設的核心就是蘇聯幫助援建的重點項目,即人們常提到的156項引進工程中的第一批50個項目。1950年2月中蘇領導人會談的結果是蘇聯政府答應幫助中國援建恢複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具體情況如下表:[40]
表一 第一批蘇聯援建項目情況
|
項 目 總 數 |
按建設性質分 |
按建設地區分 | ||
改建擴建 |
新 建 |
東 北 |
內 地 | ||
一、能源工業 1.煤炭工業 2.電力工業 二、原材料工業 1.鋼鐵工業 2.有色金屬工業 3.化學工業 三、民用機械加工 四、國防軍工 五、造紙工業 合 計 |
10 11
3 3 5 7 7 1 47 |
5 5
2 1
2 7
22 |
5 6
1 2 5 5
1 25 |
8 6
3 3 4 7 4 1 36 |
2 5
1
3
11 |
表中的3 個數字,即能源工業項目21個,占44.7%,改建和擴建項目22個,占46.8%,東北建設項目36個,占76.6%,充分說明這一援建工程帶有為工業化打基礎和經濟恢複的性質。隨著設計工作的進展和朝鮮戰局趨向緩和,這些項目在恢複時期內陸續開始破土動工。從成套設備進口的完成情況看,有些項目是可以分階段建成投產的。按國家統計局
1950-1952年全國固定資產實現新增金額合計59億元,能源和原材料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實現新增:電力22.2萬千瓦,煤炭開采1563.7萬噸/年,生鐵76.4萬噸/年,鋼錠55.8萬噸/年,鋼材33.6萬噸/年。[43] 而表二所列部分重點項目完全建成後將實現新增固定資產合計達41.39億元,實現生產能力新增:電力87.55萬千瓦,煤炭開采780萬噸/年,生鐵250萬噸/年,鋼錠320萬噸/年,鋼材250萬噸/年。蘇聯援建項目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表二 恢複時期蘇聯援建的部分重點項目基本情況
建 設 項 目 名 稱 |
開始建 設時間 |
建成投 產時間 |
累計投資 (萬元) |
新增生產能力 | ||
單 位 |
數 量 | |||||
一、煤炭工業 遼源中央立井 阜新平安立井 阜新海州露天礦 鶴崗東山1號立井 鶴崗興安台10號立井 二、電力工業 阜新熱電廠 撫順電站 豐滿水電站 富拉爾基熱電站 鄭州第二熱電站 重慶電站 西安熱電站 烏魯木齊熱電站 三、鋼鐵工業 鞍山鋼鐵公司
四、有色金屬工業 撫順鋁廠(一、二期) 哈爾濱鋁 加工廠(一、二期) 五、機械工業 沈陽風動工具廠 |
1950 1952 1950 1950 1950
1951 1952 1951 1952 1952 1952 1952 1952
1952
1952
1952
1952 |
1955 1957 1957 1955 1956
1958 1957 1959 1955 1953 1954 1957 1959
1960
1957
1958
1954 |
5770 8334 19472 6512 7178
7450 8734 9634 6870 1971 3561 6449 3275
268500
15619
32681
1893 |
采煤 采煤 采煤 采煤 采煤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機組容量
生鐵 鋼 鋼材
鋁錠 鎂
鋁材
風動工具 |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千瓦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噸
萬台/噸 |
90 150 300 90 150
15 15 42.25 5 1.2 2.4 4.8 1.9
250 320 250
3.9 0.12
3
2/554 |
除此之外,蘇聯還應中國政府要求,援建了一些臨時提出的項目。如1951年1月重工業部部長何長工和段子俊、沈鴻受命前往莫斯科,談判由蘇聯緊急援建中國航空工業的計劃。蘇聯對此十分重視,組成了以維辛斯基為首的七人委員會與中方談判。經過一個多月的商談,蘇聯答應幫助中國迅速建造起年修理能力為3000台發動機和600架飛機的修造廠,當年即大修發動機1500台,飛機300架,而且同意了中方的意見,在中國進行設計,並盡快派專家赴華開展工作。考慮到航空工業對中國的緊迫性,蘇聯援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的協議送交斯大林審批後,隻用三個小時就批準了。在這個基礎上,1951年4月中國政府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44]
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的工業化建設必須也隻能依靠蘇聯的幫助,這一點,中國駐蘇大使張聞天看得十分透徹。
當時,蘇聯第五個五年計劃大綱已經蘇共十九大通過,為了幫助中國建設和改建這些企業,蘇聯必須重新調整計劃、調度生產和安排人員。例如,除需派遣大量技術專家來華外,僅國內設計單位就要增加3萬人。[47] 此外,從選擇廠址,搜集設計基礎資料,進行設計(蘇方承擔70-80%),供應設備(蘇方承擔50-70%),無償提供技術資料,直到指導建築安裝和開工運行,蘇聯都將給予全麵的援助。[48] 總之,正如周恩來給蘇聯政府備忘錄的回文中所說,蘇聯政府對於建設和改建中國的91新企業和正在進行中的50個企業的援助以及其他方麵對於發展中國經濟的種種援助,將使中國人民“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強大的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這對於中國工業化和走向社會主義是具有極其重大作用的”。[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