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應邀參加揚州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的世界傑出物理學家、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做客揚州大學,欣然擔任該校榮譽教授,並為師生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創新課”。台上87歲的楊振寧聲音洪亮,妙語連珠;台下33 歲的楊夫人翁帆和人頭攢動的師生一起,自始至終安安靜靜地當“聽眾”。
昨天楊博士的講座主題是“創新”,在進行了科技創新的“鋪墊”後,又花大量時間大談“科技外創新”,視角獨特,旁征博引,顯示出非凡的記憶力和縝密的思維能力。
在回答學子的現場提問時,楊振寧更是將去年底在東南大學演講時“預測”的中國科學家獲諾貝爾獎的時間向前推了10年:“20年內中國本土產生諾貝爾獎是肯定的。
以上是《揚州晚報》的報道。
楊先生在理論物理學上做出了傑出貢獻,和另一位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獎。擅長於社交的楊先生從此有了指導一個國家的“指導權”,在不再有可能作出創新性研究的晚年,回到中國娶妻安居,為中國的青年做了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就是,一定要在國外出人頭地,然後就可以回國安享晚年,即使再也做不了研究,國家也會用作名片,做一個知名人士,榮華富貴。
說楊先生做不出研究,是從其推理能力下降得出的結論。他在國內反複預言,中國將在什麽時候獲得諾貝爾獎,視場合和參加會議的人數多少,這個數字一會兒是10年,一會兒是20年,一會兒是"本世紀“(20世紀)。不知道楊先生與瑞典諾貝爾獎選委會又是什麽特殊內部關係,還是他發明了某個算法,可以預言一個國家的科學家在什麽時候獲得諾貝獎? 這種邏輯能力如果還能在科學研究中做出什麽成就,太陽一定從延邊出來。不過更令我佩服的是,國內的大學,比如煙花三月中的揚州大學,居然有人就喜歡聽這種話,將一個安享晚年的不朽之軀請去講21世紀的聊齋誌異,就不願意安下心來,把學生們引向老老實實做學問的道路上去。難道中國人搞科學就是為了實現楊先生的預言,為了在多少年之內拿一個獎?讓外國人給你一個獎,對中國十多億人又有個什麽鳥用?
每當有人提到中國要在什麽時候獲得諾貝爾獎,實現零的突破,我就覺得滑稽。科學隻為科學,是因為科學對人類了解自然,獲取知識,創造財富,解放精神的巨大作用,舍棄科學的根本,而逐沽名釣譽之末,其危害遠大於“買櫝還珠”。其危害在於,以名利代替科學探索精神,以極端個人目的代替現代科學集體創新的現實。
在美國大學裏生活著100多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在大學中默默無聞地正常教書,做試驗,而沒有以過去的成績而沽名釣譽,巡回演講,他們的工資甚至還不如商學院的某些教授高,學生們有問題往往可以直接敲響他們的辦公室去問,這些人因為熱愛他們的事業,大部分繼續在科研的前沿默默苦鬥,沒有從事科研退休在家的,也沒有又一位在社會上到處流竄指導。如果有哪位美國大學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對美國政策或者美國文學等等眾多領域指手畫腳,不被大眾笑話才怪。在一個崇尚獨立思考的社會中,那種憑一杆大旗可以照耀全球的人物,基本上沒有發揮的餘地。這也難怪,很多人那麽熱衷在中老年,做不出什麽成就的時候,紛紛回國。
建議以後對一些國外回去的所謂“成功人士”,以平常心對待。任何人成功,都是在某個特定領域,過去的某個時間,對過去的成就表示尊重的同時,沒有理由認為這些人對未來有天然的發言權和指導權,未來比過去大得多。
希望以後不再開大會聽別人講某年某月在某富人家吃過豬大腸,也不再沉浸在吃過豬大腸的人告訴你,你也能在某年某月吃上豬大腸的幻覺之中。
生活充滿希望,但過日子要腳踏實地。
楊振寧會把中國人引向沽名釣譽之路?
所有跟帖:
• 揚先生這樣的"愛國者",沒啥好說的了 -說說無妨- ♂ (0 bytes) () 04/20/2009 postreply 10:12:27
• 知識和道德從來就無聯係,可惜國人不明白。 -subreeze- ♂ (0 bytes) () 04/20/2009 postreply 18:48:58
• 不對,是有人故意分開了它們! -石頭人- ♀ (0 bytes) () 04/20/2009 postreply 19:38:58
• 說得好,是人就該是一個完整的人, -諾爸- ♂ (17 bytes) () 04/22/2009 postreply 1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