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戰”的幾率小於“中印再戰”

本文內容已被 [ 克裏斯托夫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美國,是一個生活在嚴重“危機意識”陰霾下的警醒民族,似乎每一天都在你死我活的刀尖口迎送著世界末日,以此凝聚舉國上下朝野各派的民心共識、激發眾誌成城勵精圖治的戰鬥氛圍。

中國人,“危機意識”相對淡薄,傳統上高調、張揚,喜歌功頌德,爭天下第一、崇太平盛世,隻有當外敵的入侵深入到刀架在脖子上,才會引起警覺。

中美、中印,是否開戰或再戰,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悠關國家和民族“危機意識”的真實話題。

中美開戰?

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和強弱,正在經曆和見證一場仍在發酵、升溫、遠未消逝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框架下,中國和美國兩個本職屬性完全不同的大國,破天荒地跨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森嚴壁壘走到一起,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2009年4月4日,G20高峰會期間、美國《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頭版熱點新聞上不約而同地刊登了一張十分有趣的照片。

照片中,美國總統奧巴馬、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以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三位首腦嬉笑逗樂地擁作一團,奧巴馬刻意地笑對鏡頭舉起大拇指,梅德韋傑夫也舉掌詼諧地致意,而前排正中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則麵露自信的微笑,顯得輕鬆愉快。

照片有趣,因為它釋出這樣一個明確的氣息,即中國的國際形象在世人心目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國際地位在金融風暴中驟然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國以外匯儲備兩萬億美元雄居世界之最,以氣勢磅礴地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內需經濟計劃的大手筆,一躍成為G20高峰會眾星捧月的主角。

中美關係,隨之翩翩起舞,首次從經濟合作入手,結成從未有過的互相依賴的利益夥伴關係,曆史性地在G20高峰會上定格,合影留存這樣一張寓意深刻的“密月照”。

盡管中美兩國在整體實力上仍然具有相當的差距,如比較兩國200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美國14.33萬億美元,中國4.22萬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3.3倍,但從動態的曆史發展來看,兩國之間原有的巨大差距正在不斷縮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美之間,拋開正在逐步減弱的意識形態方麵的較真,經濟上已經紮紮實實地捆綁在一起,相互需求超過任何其它國家,具體而言,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消費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不僅為美國生產物美價廉的中低檔產品,還提供其他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無法提供的美元貨幣。

從近30年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友好互動和“肢體語言”來看,美國曆屆總統下台後均不約而同地變身為民間促進中美友好力量中最活躍的分子 —— 尼克鬆、裏根、福特、卡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可以切實感受到兩國人民之間的示好和尊重並不如境外某些異見媒體所一直渲染的那樣,充滿敵意和水火不容。

理論上,美國需要一個雖不是不堪一擊但決不是強大到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來增強危機意識和軍備擴展,以美國人曆次戰爭的充分謀略和戰前準備來看,“絕對的勝算”是戰爭的最高目標,因此,美國軍隊從來不屑國際間“以石擊卵”的譏笑,勝者王敗者寇,毫不猶豫地“大炮打蚊子”,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將傷亡減少到最小,確保戰爭的全勝。

實際上,追求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互惠一直是朝野兩黨和民心的主流趨勢,美國是一個多元化民族的“大熔爐”,是崇尚技能集成人才的移民國家,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絕頂聰明的美國不會直接地在軍事上挑戰一個地緣上遠隔千山萬水的國家,特別是這個國家一直主動施以美國人友好和妥協的“笑臉”,史實上曾經與美國在韓戰和越戰上激烈廝殺而且不相上下,綜合實力使所有對手為之膽寒。

中美之間在今天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演變的經濟危機中,全方位合作都來不及,短期和中期兵戎相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當然,美國基於長期的國家戰略利益對於中國的遏製企圖和“敲打動作”決不會因此沉寂,馬放南山,仍然會推波助瀾,“坐山觀虎鬥”,根據在自身發展的某一個特定的危機階段從現實和長遠利益的層麵做戰略性調整。

問題是,這樣一個幾乎是常態規律性的調整,是否一定要透過慘烈的戰爭廝殺兩敗俱傷的方式來進行,還是通過非戰爭手段的零星摩擦針鋒相對的途徑來解決?

在經濟危機肆虐的現階段,中美之間的經濟利益決定了“避免大戰”的幾率。

為了鞏固和發展這一重要曆史時期的和平穩定,抓住機遇,中國完全有能力化百年一遇的危機為百年不遇的契機,以相對自由靈活的股權、資產和人才並購的方式逆向操作,登陸美國核心支柱性相關產業高灘陣地,囤積中國所需的稀缺性戰略資源,與美國形成與經濟利益掛鉤的不可分割的戰略夥伴關係。

當然,聰明的美國人不會眼看著“中國龍”勢如破竹地做大,他可以技巧地換一種方式在背後慫恿和操縱一個有能力有動機與中國抗衡的“核大國”,對中國實施直接和間接地挑釁和牽製。

比如說,打一場代理人的戰爭,讓“中國龍”後院起火,顧此失彼。

這個代理人或代理國,除了已經擁有12億人口、多核彈頭、並充分自傲在“自由民主、高端人才和技術資源”上更勝中國一籌的印度,別無它國。

印度人口2008年超過11.3億,此前,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其公布的《2008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時印度人口將達16.58億人,超過中國同年的14.08億人,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更何況中印兩國邊境毗鄰相連,極易引發戰爭衝突的導火索。

毋庸置疑,中國通過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接招,“打前站”,緩衝來自印方的直接威脅,一直是印度對中國無法再起戰火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恩怨,不亞於印度對中國的仇恨,特別是印度1971年悍然出兵侵略東巴基斯坦並使之永久性地被肢解成一個再不附屬於巴基斯坦的國家。

印巴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一觸即發,隨時都有失控的危險。

盡管對巴基斯坦的強硬政策和戰爭恐嚇可瞬間掀起印度民族一致對外的戰爭狂熱,印度同時清晰地認識到,與巴基斯坦之戰即與中國一戰,中國才是巴基斯坦的堅強後盾。

中國,協助巴基斯坦發展核子武器,在曆次印巴戰爭中扮演的“大後方”角色,中巴之間的軍事交流非常態的密切,中巴領導人在國際舞台上從不否認相互之間的全力合作和親密無間。

中巴是公認的全天候“鐵哥兒們”,中國不會坐視巴基斯坦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狼煙四起。

中印再戰?

中印之間,完全呈現一番波雲詭譎戰爭風雲時隱時現的態勢。

中國和印度是世代“冤家”,民間的友好是個別現象,不足以彌補兩國之間深深的鴻溝和恩怨。

印度與中國,地源上具有極易擦槍走火觸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有爭議的漫長邊境,曆史上因1962年邊境戰爭敗於中國在印度國民心中烙下的國家恩怨和深仇大恨,政治上因長期公開庇護和縱容達賴喇嘛不斷挑起的一波波全球性反華逆流愈演愈烈,經濟上與中國激烈角逐共爭“金磚領袖”實力相當互不相讓,軍事上更是核彈頭全方位對準中國決一雌雄……

印度,具有一切與中國一戰的動機和理由。

中印必有一戰,不是明天,便是後天,或是不遠的將來。

中印曆史上的一戰,中國雖勝,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永遠失去了西藏的精華 —— 藏南最肥沃的9萬平方公裏的祖國土地,還埋下了戰敗國印度世世與中國相克、較勁和衝突的“種子”。

中國的痛,中國人最清楚。

中印之間的角逐和爭鬥早已暗潮洶湧,印度高層不時放話強調不惜再戰的決心,而中國總是在克製和退讓中迂回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意誌,然而,下麵就不同了,印方軍事領袖們屢屢惡語中傷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防衛能力,挑戰中國致力於改革開放和和平建設的底線。

為什麽?

這是勢均力敵的“中國龍”和“印度象”在同一個級別和同一條邊界上的決鬥,不可避免!

印度,是貨真價實的人口大國和核大國,是一個自信心極強的民族,格外“記仇”,視1962中印戰爭中的落敗為“國恥”和“國仇”,一直耿耿於懷,事實上,印度所有的核武器建造和部署都是為了遏製中國而不是防範其他國家和“天敵”巴基斯坦。

印度為達賴喇嘛在達蘭薩拉建國,其目的昭然若揭,最令中國耿耿於懷如鯁在喉的是印度至今都在為達賴喇嘛的西藏獨立搖旗呐喊,提供叛亂分子以中印邊界為橋梁、陰謀出逃和武裝潛入中國國境的“大後方”,旨在與中國勢不兩立,伺圖透過其宗教勢力的國際影響永遠地致衡中國。

 


回顧一下中印戰爭的始末: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裏,分西、中、東三段。

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占中國曆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裏的英國殖民者所占的領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製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麵的接受。


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人自己定的,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任何時候的中國政府都沒承認過,是西方肢解中國的一部分,就像英國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所作所為一樣,1947年印度立國後,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宣稱藏南地區屬於印度。


1950年,趁中國忙於朝鮮戰爭,印度占領了“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單方麵改變邊界現狀。

1954年,印度修改官方地圖,將“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之間的邊界線。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在多年的局部衝突後正式爆發,從印度軍隊侵略挑釁開始,以中國軍隊自衛反擊大獲全勝結束。

美聯社報道,“中共軍隊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像快刀切奶油一樣橫掃印軍”,遺憾的是,中國總是見好就收,中國軍隊單方麵宣布停火,並主動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實際控製線後20公裏,希望以此推進談判,然而,直到1981年12月,中印兩國才重新恢複邊界談判。

目前,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裏,從未正式劃定,雙方爭議地區約12.5萬平方公裏。

雖然贏了戰爭,但結果是慘痛的……

中國方麵:從“麥克馬洪線”上,再向北撤退20公裏。

印度方麵:印度官方將藏南和達旺納入版圖。

中印兩國曆史上的恩恩怨怨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印度的海外企業家和學者幾乎一麵倒地難以掩飾其對中國崛起的曖昧和憎恨,真正敬佩和服氣中華文化、曆史和實力的印度人少之又少。

中國與印度,同樣在為擠入世界強國之列而奮鬥,都自信將在21世紀步入繁榮,不過,在中印崛起的過程中,兩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

中國將是在強勢政府的導向下逐步達到目標,印度則是在一個鬆散的民主製度下遲緩地期待繁榮,中國企業結構的基礎是國企民企和外資,印度主要與世界級大企業建立高效率的戰略夥伴關係。

當印度完成新一輪的改革之後,或象它所說在20年後超越中國,它將變成一個令中國敬畏的國家,這也許會成為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麵不可忽視的、有可能一觸即發的危機。

文明古國的印度,實力不可低估,2004年至2008年經濟連續保持年均9%左右的高增長速度,外匯儲備位列世界第五,達2800億美元,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與巴西、俄羅斯、中國成為“金磚四國”,同屬新興市場國家。

作為世界上陸地邊界最長、陸上鄰國最多、邊界問題最複雜的國家之一,中國用60年的時間,改變了幾千年來“有邊無界”的狀況,結束了幾百年來的邊界紛爭,目前,除印度和不丹(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外,中國已與12個鄰國確定了陸地邊界。

中國的邊界曾被西方稱為“ 動蕩之源”,如今它們不得不承認,中國邊界的穩定已成為亞洲安全與發展之本。

印度軍方近來向中國頻頻發出戰爭威脅,最近在西藏南部邊境地區對中國挑釁不斷,在靠近中印邊境的地區大規模修建軍事設施,並積極進行軍事演習,大叫甚至不惜和中國一戰。

中印之間既有曆史恩怨,又有領土爭議,更有現實爭端,印度至今仍然強占著中國藏南9萬方公裏的領土,對藏獨勢力明縱暗護,尤其是對六十年代的邊界戰爭失敗耿耿於懷,早就想報一箭之仇。

印度精英們一直都有南亞“霸主”之夢,不僅要“恢複”英國當年的“風光”(控製從伊朗南部到緬甸),又妄圖進取中國新疆、西藏兩地區,但是印度的冒險每次都遭到中國的多方麵的有力回擊。

麵對印度赤裸裸的挑釁,中國高掛免戰牌,大打和平牌,外交部發言人稱感到“驚訝”,大談雙方夥伴關係“互不威脅”,實底下,則憂心忡忡。

印度軍方高層稱“中印十年間必有一戰”,是發自內心的實話實說,絕非空穴來風,必須認真對待,兩個人口居多的國家之間的戰爭似乎難以避免……

應該說,印度對1962邊境戰爭的落敗一直刻骨銘心,臥薪嚐膽,對中國發自內心的仇恨加上達賴喇嘛的從中作梗推波助瀾,以及兩國間經濟利益的激烈角逐和對抗,其軍備和核武器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使局部甚至全麵戰爭爆發的幾率不斷升高。

遲浩田上將曾寫到:“在戰國時代,一國的發展就意味著對另一國的威脅,這是世界曆史上的通則,也是西方外交的核心和基石。在國家利益這一殘忍的領域,容不得任何溫情,誰要是抱著一絲一毫的幻想,誰就會遭到大曆史殘酷的懲罰。”

中國在設法避免兩個毗鄰邊境人口密度世界數一數二的核大國之間任何戰爭的同時,情願也好,不情願也好,必須麵對!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國沒有選擇: 重建國際金融貨幣體係
  • 克裏斯托夫 金 簡曆
  • Get Ready for Another 500 point drop in the Stock
  • 《劍指華爾街-中國在行動》
  • 中英交錯的博客平台: A Chinese and English Blog Platform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