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超防震學校如何建成的 教學樓下裝“彈簧”(圖)

本文內容已被 [ 李小白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5·12大地震周年祭

大地震後,災區學校普遍追求“九級地震也震不倒”的質量,而無償捐建企業的“精英”意識也或使之變異為貴族學校,災區“錢是否用在刀刃上”的質疑再次浮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7007/170071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遵道學校裏,工人們正在為二期工程安裝“隔震墊”,這種技術在地震前的災區從未使用過。塗峰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7007/1700720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遵道學校的學生在課間跳繩。安全的校舍,使孩子們逐漸擺脫地震陰影。新華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7007/1700721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遵道學校初一三班,老師正在上課,她背後的電子白板以前隻在一些貴族學校使用。張豔芬攝

顫抖的地麵,撕裂的牆麵,傾倒的桌椅,孩子們的哭喊……至今,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綿竹市遵道學校初一三班學生楊青科仍忘不了大地震發生時的那一刻。學校在地震中成了危房,他不得不在板房裏念書,夏天悶熱,冬天寒冷。

而現在,他在重建後的新學校上課———室內窗明幾淨,課桌整齊劃一,教學設施齊備。災後援建的強大力量,使得這所學校與中國大部分城市中學並無差異。

不僅如此,學校教學樓的牆壁,是中國很多地方教室沒有的無磚塊的輕鋼結構,立柱下麵,還鋪上了起到“彈簧”作用的隔震墊,孩子們使用的是專業的避難課桌椅。這些技術隻為了兩個字———安全,保證校舍“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不僅是遵道學校,災區各地學校重建,對質量的要求都力爭完美,因為在地震中學校的倒塌,一直都是人們揮之不去的疼。


學校重建超出校長預期

曾陷入“捐款門”的萬科集團,花上千萬建一座三層高的教學樓,被認為是一種形象危機公關

綿竹市遵道鎮,塵土飛揚,和所有災區一樣,這裏各種重建項目正在進行,宛如一個大工地。在路邊整齊排列的房屋上,仍可以看到一條條裂縫,那是汶川大地震留下的印記。

一大片居民區附近,去年底落成的遵道學校已投入使用。它是原遵道中學和中心小學合並後,在原中學的舊址上建成的。地震發生時,這兩所學校在校內無一學生傷亡,隻有5名小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幸遇難。不過,學校所有校舍破裂成危房,無法使用。

走進學校大門,一個嶄新的校園就在眼前。主建築是一座3層樓高教學樓,灰色的外牆,白色的內壁,橘色的圍欄,房頂張貼著大幅學生笑臉彩噴。這是一棟極其方正的“回”字形建築,經試驗表明,這種規則的、多跨度的建築體抗震性最強。

遵道學校尚未重建的時候,校長楊興全期許學校能做到安全堅固、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最後交付,學校的安全感、舒適程度等不少地方,超出了我的預想。”

學校建設工程共分兩期,包括:教學樓、行政樓、宿舍、食堂、風雨體育館、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的足球場。去年7月14日,學校一期工程———主教學樓破土動工,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工,成為災區首批完工的永久性教學樓。12月31日,學生從板房裏搬來,新教學樓前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

《防震減災法》(修訂草案)明確規定: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災區重建公共建築普遍按照“八度設防,九度構造”(指抗震的破壞裂度)的標準建設。

援建遵道學校的是萬科集團。地震後,因萬科集團隻捐款200多萬元和董事長王石的言論而遭受各界批評。王石在他的博客中稱,“200萬是個適當的數額……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為負擔。”

身陷“捐款門”後,萬科宣稱將無償投入1億元,以綿竹市遵道鎮為重點,參與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複與重建工作,並稱此為純公益性質、不涉及任何商業性(包括微利項目)的開發。

“我們隻希望,整個團隊的努力能讓孩子們早日在安全的課堂上讀書。”萬科震後援建建設項目經理部副經理李標說,由於工期緊張,建築質量要求完美,他們的壓力很大。僅在遵道學校的這座3層教學樓,萬科就花了上千萬元,被外界認為是一種形象危機公關。

負責遵道學校的二期工程和遵道鎮衛生院、鎮政府工程建設的,是四川新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興奎說,2005年,他在成都建一所中學,也是萬科下麵一個工程,平均造價是每平方米1000元,而遵道學校造價高達每平方米4000元。這座高價學校的單元鋼筋量遠超常規,一般建築每平米隻需五六十公斤鋼筋,而遵道學校每平方的鋼筋量達到100公斤,且鋼筋直徑達25毫米,遠超出普通的16毫米要求。

教學樓下裝著“彈簧”

“隔震墊”在震後開始廣為應用,遵道學校為了安全,特意“保守”地隻建3層樓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變幻多姿的旋舞……”窗明幾淨的教室內,傳出朗朗讀書聲。這也許會讓到訪者忘記,孩子們是在一個95%房屋曾經倒塌的鄉鎮災區。

為了讓校舍坍塌的悲劇不再重演,眾多被日本、台灣等地廣泛運用的防震技術,也在中國地震災區的校舍建設中大量使用,而在遵道學校,其核心技術就是“隔震墊”,大地震之前它尚未在四川災區出現過。

李標介紹,“隔震墊”的裝置是,一層橡膠加一層鋼板,再加一層橡膠,再加鋼板……如此多層累加後,像“三明治”一樣的“隔震墊”把建築物與地麵隔離。

在遵道學校地下陳列室裏,透過一麵玻璃牆可以看到整個教學樓的隔震層。教學樓的44根柱子下方都加裝了這種寬70厘米、高30厘米左右“隔震墊”,以8米間距依次排開。這個“隔震墊”的基座貼在地麵,呈正方形,是水泥和鋼筋澆築的,在“隔震墊” 的上麵,連接著教學樓整體框架的柱子。

“這就是我們隔震技術中的關鍵裝置。”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的金建敏博士介紹說。他也是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研究團隊的成員。根據該團隊的測算,遵道學校使用“隔震墊”後,建築體本身可以吸收地震發生時約75% 的力量,層間加速度僅是傳統建築的四分之一左右。

“隔震墊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產生彈性變形,在地震後恢複原狀,起到了類似彈簧的作用,保證了建築物安全。隔震支座使用耐久年限為70年,隔震支座還可以更換。”李標解釋說。

李標說,以目前這種建設標準加上使用這種技術,完全可以修建一座18層樓高的建築,但“為了保證校舍的安全,我們隻修了三層”。

李標坦言,使用“隔震墊”技術,的確增加了施工成本,除了44個價值1.8萬元的“隔震墊”本身的投入,還需要專門修建一個隔震層,“相當於多修一層樓的造價。”

目前,這種“隔震墊”技術在日本運用得最廣泛。世界上采用“隔震支座”建築的房子最高在日本,高達50層。

不使用一塊磚頭

緊急疏散、緊急用水儲備……堅固的校園亦開始被著意規劃為“社會應急避難場所”的角色

“叮當……”,下課了,一群孩子們在學校走廊上嬉戲追逐。他們也許並不知道,身後的牆壁修建時沒有使用一塊磚頭。整棟教學樓的牆體主材是———“冬暖夏涼”的延性抗傾覆輕鋼。

“這種材料一般用於修建別墅。”李標說,教學樓的牆體材料由美國一家公司設計。這種輕鋼結構共分幾層,從外到內,由PVC掛板、木龍骨、隔音棉以及紙麵石膏板等材料組成,擁有柔性連接、變形能力強、整體性好、重量輕等特點。

李標說,遵道學校選用了延性抗傾覆輕鋼作為牆體主材,牆體不易傾覆,震後易於修複。而即使發生倒塌現象,輕質材料對人的傷害也能降低到最小。

“整個教學樓修建時,我們沒有使用過一塊磚頭。”李標說,他曾看到地震發生後坍塌的學校現場,在磚頭、預製板下埋著大量學生的畫麵,自己非常疼心。“有了這種技術,悲劇不會再上演。

學校走廊上,玩耍的學生們指著樓梯口牆上的動物圖案,相互地比畫著,一位同學對著另一位同學說,“我是老虎,他是小雞。”不知情的旁人,可能以為這是扮演動物的遊戲,其實這是一種緊急疏散的標識。

在遵道學校的教學樓,每兩間教室都有自己固定的疏散樓梯,考慮到低年級學生辨識能力低,每個樓梯口都貼著相應的動物標識,如:老虎、小雞等,讓每個班的同學都對應動物標識,按照指定的標識,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就近疏散。

李標說,三層樓的教學樓共有6個樓梯和一部電梯,如果按照有關規定,整個教學樓隻需對角位置有兩個樓梯即可。但考慮到災區的特殊情況,開發商多修建4個,考慮災區的殘疾孩子,又修建了一部電梯。並且邀請四川消防科研所設計了整套的疏散方案。

根據消防科研所設計模型測算,整個遵道學校平均每兩個班級擁有一個獨立疏散樓梯,全部學生撤離,隻需要84秒鍾。

除了外牆麵的設計和疏散方案的設計,遵道學校的設計充分考慮到避難場所等因素:如課桌椅等設施的設計,可有效防止傾倒傷人及造成撤離障礙。“這些座椅是從日本進口,材質輕而堅固。”李標說,所有櫃子均是固定在牆體上,各種懸空的燈飾、管線都加裝防震裝置。

學校中還采用無負壓水箱供水,常年儲備15萬方備用水。緊急情況下,按每人每天3升配備用水,可保證1000人的5天緊急用水需要。

日本免震構造協會負責人曾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在日本,一般來說,學校擁有大型的操場和堅實的建築,因此遇到地震人們都往學校跑,將學校作為避難所。”

根據《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中國也提出了包括遵道學校在內的39個重災縣學校的重建目標,其中一條就是“成為最安全、牢固的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應急避難場所”。這是地震前各種規劃所沒有的。


災區學校普遍“超標”施工

聚源職業技術中學項目負責人自信地說,“就算是九級地震,柱子都不會震倒”

不僅是遵道學校,災區各地學校重建,援建方、建築方對質量的要求都力爭完美。

四川省建設廳的數據顯示,重災區學校倒塌麵積為199.7228萬平方米,占災區總倒塌房舍麵積的1.3%.

在重災區的都江堰市,都江堰蒲陽中學重建工地。重建項目總工程劉建國在仔細查看施工圖紙。“為了保證學校的質量,整個施工圖紙,已經修改過5遍了。”劉建國說。

蒲陽中學重建工程建築麵積27438平方米,投資約6000萬人民幣,可容納48個班級上課。蒲陽中學還合並了原向峨中學,在地震中,向峨中學遇難學生達327名,整個學校隻剩兩個班的學生,幸免於難。

劉建國說,為了建“震不倒”的學校,設計時就考慮到如何保證建築能抵禦大地震。“在每個修建的細節位置,我們都是精益求精,我們必須向災區人民負責,不能出半點差錯。”

他說,整個學校建築為框架結構,非常結實。在地基修建部分,都挖特別深、特別大,都是超標準施工。采用的是框架及澆築技術。每根柱子都用粗鋼筋做框架,然後澆灌水泥。“這些柱子的標準都是修建10層樓建築,我們現在隻建4層。”劉建國說,連牆壁也盡量少用磚,整個牆體幾乎全部用水泥澆築,屋頂則是一個整體的水泥澆築結構。

上海對口支援都江堰災後重建指揮部負責人曾在受訪時透露:“我們援建的所有公共設施都根據‘八度設防,九度構造’(指抗震的破壞裂度)的標準建設,以保證建築能夠抵禦大地震。”

劉建國說,蒲陽中學是上海高等教育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由於設計時間緊,在部分建築的設計上,與災區當地環境可能不符。比如,高標準的實驗室等。“錢要花在關鍵地方,一切涉及安全功能的錢,不能省。上海部分學校附加的東西要多,造價要高,我們都和設計院、援建方一起協商,做出了修改。”劉建國說。

都江堰聚源中學在地震中倒塌,是痛中之痛,目前,根據當地政府劃,將聚源中學、聚源高中、聚源職業技術中學集中在一起,新址與老聚源中學坍塌的遺址隔河相望,廢墟之中,沒有倒塌的實驗大樓和教學樓靜靜矗立著。

按計劃,聚源小學將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已經基本建成封頂的聚源職業技術中學也在今年9月初交付使用。聚源中學的房屋主體已幾近完工。其他幾所學校都在徹夜施工。

聚源職業技術中學項目負責人透露,現場學校建設中使用的抗震技術是“剪力牆”。可以看到,在樓梯通道的拐角處都修建了寬近兩米的L形牆。

據了解,剪力牆主要功能是建築主體提供有力的支撐,保證建築在劇烈震動時,樓梯通道不會坍塌。

“在都江堰學校的重建中,普遍采用‘剪力牆’的建築結構。”這位負責人透露。

這位負責人還說,按照規定,建設普通樓房的柱子內,一般有鋼筋20根已足夠,目前學校修建的柱子中用了38根。“數量幾乎翻倍,就算是九級地震,柱子都不會震倒。”

難以承受的“現代化”

一位萬科內部人士說,“這是好心辦了壞事,因自我的精英意識而忽略災區的實際需要。”

為了建造一所安全的學校,很多地方使用大量先進技術,同時,大家似乎也在打造一所“現代化”的學校。

從去年12月31日以來,遵道學校老師們每節課都用“最先進”的電子白板為學生授課,替代了過去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模式。這套17萬元的教學設備是由一家公司捐贈,每間教室一套。這套設備連接電腦,屏幕是觸摸屏,而且可以上網,學校老師可以直接用電子筆在屏幕書寫、圖畫。

為了使用這套先進的設備,全校授課老師曾多次接受集體培訓,目前,還有5名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留在學校,隨時為老師們如何使用這套教學設備,提供技術支持。

4月9日中午,在校門口保衛室,七八名學生好奇地圍著校園裏24個攝像頭的監控屏,在他們央求下,門衛楊代福點擊屏幕“放大”其中一個格子畫麵,兩個同學在樓道裏打鬧的畫麵,讓圍觀者大笑不止。

楊代福說,這套設備最主要的功能是防盜,“看有沒有可疑人物。”

除了電子監控設備,遵道學校的各種耗電設備還有許多:廁所電子衝廁係統、電梯等等。

“以前,我們學校一個月用電2000多度,現在用5000度。”校長楊興全說,這個月剛繳電費就花了1萬元,最耗電的,是每間教室都有的電子白板。

負責初中部的副校長高吉富說,綿竹市財政係統每年會給遵道學校撥款40餘萬元,這囊括學校所有的日常開支。按照目前學校的耗電量(目前僅僅是一期,二期將在下學期投入使用),僅僅電費就將耗去12萬元,將影響到其它教務方麵的開支。

不過楊興全說,校方也會竭盡力氣想辦法維持現在學校“現代化”教育的運轉成本,“不可能為一點點經費放棄萬科對我們的一番好心幫助。”

一位萬科內部人士則對南都記者說,“這是好心辦了壞事,因自我的精英意識而忽略災區的實際需要。”

遵道學校的硬件設施,已被教育界人士公認超越了成都許多貴族學校。

隨著學校的建成,曾被看作“三類學校”的遵道學校,還出現了學生返校的現象。

初一3班的班主任肖誌蓉說,她的班級48名同學中,有2名學生就是曾經從遵道出去,去了“二類學校”後,又返回遵道的。她認為“學校條件改善”是主要原因。

校長楊興全說,去年200多名小學畢業生中,有102名的意願是考到其他中學,今年的192名畢業生中,考取外校意向的僅有37名,畢業學生留本校繼續就讀意願明顯比去年強。“現在是留下優秀生源的好時機。”

在各種先進設備投入使用之前,校方曾提出過不同意見。

“那時,我個人是不讚成修電梯的。”楊興全說,這座3層樓高、外牆全是磨砂玻璃的日立牌電梯耗資60萬元,是“無障礙通行設施”之一。但學校現在隻有1名初三年級的殘疾同學,他認為,提倡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互愛讓殘疾同學得到幫助,“而不是冰冷的電梯”。

但電梯工程落實時,這名校長最終認為,捐建方萬科考慮非常周全,“現在不需要,不等於將來不需要。”

四川省已經提出,“堅決反對超標準和不符合實際的豪華建設。”雖然很多重災區的學校是外地對口援建和企業無償捐建,但外界關於“災區用錢是否用在刀刃上?”的質疑一直不絕。

“目前各項學校重建工作,按照有關規劃正在實施。”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何紹勇告訴南都記者。為保障校舍質量和程序透明,四川省教育廳建立了災後恢複重建進展情況報告製度,對學校工程進度、施工安全和質量、資金來源和使用等進行全程動態監管。

目前,四川省納入國家規劃的39個重災縣的2811所學校,已開工建設學校達到1966所,占規劃數的58.9%,其中已有223所學校全麵竣工。

四川省提出,在今年底前,確保95%以上的學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學習。到明年春季開學時,全省除極少數異地選址的學校外,所有災區學校將告別板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