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內需潮來襲

來源: v5 2009-03-31 18:48: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91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v5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當有人拿便宜又好用的商品挑逗你時,你多半會按捺不住自己的購買欲望。

中國的零售商同樣如此,在麵對外貿企業的挑逗時,他們也會心旌蕩漾。就在半年以前,兩者還互不理睬。

一群內陸連鎖超市的老板們組團到東莞考察,他們站在一個貨物堆積如山的外貿工廠倉庫門前,十分光火:

“看看這些商品,才知道我們超市裏賣的那些都是垃圾。”一位連鎖超市的老板拿起一隻做工精良的文具盒,大聲叫喊。他大惑不解的是,自己有200多家專業的中間商負責供貨,但收到的貨品價格奇高,質量卻十分一般——比起他手頭拿著的這隻文具盒相差甚遠。

此時,正是金融危機四處蔓延的2009年初,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1至2月我國外貿出口總值1553.3億美元,同比下降21.1%。整個中國沿海的外貿倉庫裏,都堆滿了滯銷的各類出口商品——從芭比娃娃到針織毛衫,應有盡有

侯翠英一口氣采購了500多萬元的外貿商品——她是山東家家悅連鎖超市的采購總監。一種質地良好的牛仔褲,如果通過中間商采購,進貨價格高達 50-70元一條;但她從外貿企業以20元出頭批了兩萬條牛仔褲回去,定價49.9元擺放在家家悅150多家門店裏,很快被搶購一空。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些外貿商品!”想到500萬元貨品所剩無幾、這三個月戰果豐厚,侯翠英對記者由衷地感慨。

這似乎要感謝金融危機的到來。在過去很多年,這些最優秀的中國外貿工廠,曾對本土零售企業緊鎖大門,即使是一些中國規模最大的零售企業老總,也難有機會走進外貿工廠的倉庫。

現如今,嚐到甜頭的本土零售商們開始反思:如果不乘著金融危機變革業內積弊已久的“潛規則”,一旦外需恢複,那些質優價廉的外貿商品很可能再次與他們失之交臂。

互不往來

外貿企業曾經“一心向外”,對內資零售商毫無興趣。

讓侯翠英印象深刻的是,她曾輾轉華交會(“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各大展會,外貿廠商一聽說她是國內零售企業,連份宣傳材料都不願給。

另一個連鎖業老總也有類似的記憶:4年前他去參加廣交會,因內資零售商身份被拒之門外,他試圖偷溜進去時被保安發現,差點打了起來。

按湖南步步高連鎖超市董事長王填的總結,“(與外貿廠商聯係)是四處出擊一頭熱,吃了一堆閉門羹”。這讓習慣了供貨商上門兜售的超市老總們,頗為尷尬。

即使在金融危機到來的今日,“轉內銷”也是外貿工廠的下乘之選。

許多外貿商提起國內零售業,第一個反應都是“沒有止境的貨款拖欠”。

上海風格服飾的副總經理孟大治告訴記者,外貿工廠非常注重資金的流動性。通常接一個外貿訂單,15—30天便能回款,而在國內,這種收款周期則至少長達幾個月。因此,外貿企業經營國內市場的資金壓力遠遠高於外貿訂單。

“真要去打官司討債,法院一審就是一兩年,哪裏拖得起?”東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理事、尚景服裝有限公司總裁鄧曉玲這樣告訴記者。

環球資源的COO裴克為表示,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國內的分銷係統仍有一定差距,這導致了很多的額外成本。

例如,美國最大的3000家大進口商壟斷著美國市場66%的采購。對於中國的外貿出口商來說,隻需要瞄準這些最大的買家做生意就可以了;而在中國國內,則要麵對分散得多的零售商。

零售“潛規則”

外貿與零售之間的互不往來,根源於國內零售行業諸多的潛規則,這讓有心內銷的外貿企業也會望而卻步。

“我們的采購人員,每天都在辦公室坐著。”廣州一家中型連鎖零售企業的總經理張謹(化名)一臉困惑:麵對廣東如此豐富的外貿工廠,自己的采購人員卻從不主動出擊,隻等著中間商上門來洽談進貨。

同樣令張謹無奈的是,他手下的采購人員很少琢磨店裏的貨物是否好賣,因為即使銷售業績一塌糊塗,超市也能毫發無損地將這些貨物退還回去,沒有任何損失。

業內眾所周知的潛規則之一是,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會向供貨商收取“合作費”——依據超市的規模大小來確定合作費的多少,超市規模越大,收取的合作費便越多。此外,業內大多數超市都要求先進貨後付款,收款周期長達數月之久。如果產品滯銷,供貨商還必須接受無條件退貨。

這種潛規則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便是,超市的采購辦公室裏常常擠滿了上門推銷商品的銷售人員。中小型工廠生產的日用品要想銷往超市,往往需要經過數級代理經銷商。

與此同時,超市的采購價格居高不下,導致行業普遍毛利率較低。

張謹剛剛從杭州的一個零售業論壇參會歸來,在論壇上,眾多零售企業的老總們一致反思,如何降低高企不下的采購價格,其中,被提到最多的便是零售業的潛規則。

許多老總暗自發誓,要趁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將采購人員趕出辦公室去,讓他們直接到工廠去采購,以降低采購成本。

“機會來了”

零售業受困於“潛規則”之際,外貿行業卻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在湖南步步高連鎖超市董事長王填看來,這些變化預示著本土零售商的“機會來了”:

根據環球資源COO裴克為對外貿行業的觀察,金融危機開始之後,國外買家的進貨條件比原來苛刻了許多。例如,要求付款周期延長,讓供貨商承擔更多的風險,並且縮小了訂單的規模。

但國內零售商卻可以改變“潛規則”,向外貿企業敞開懷抱。

“對這些外貿廠家,可以按國際貿易方式采購,由我們來承擔風險。”這位熟悉本地零售市場的王填對記者表示。

“不隻有價格優勢,這裏還有內貿市場看不到的好東西。”東莞之行,王填找到了服裝、箱包、鞋子的很多新款式。

侯翠英的想法,與王填不謀而合。3個月前,家家悅“進貨500多萬,全部現金交易,現在幾乎都賣光了。”

這些“稱霸一方”的連鎖零售企業,並非誌在“抄底”幾單外貿尾貨。在“南下采購”合作基礎上建立長期合作,才是此次“外貿抄底”的精髓所在。

侯翠英剛向一家外貿廠家下了訂單,後者生產一種內貿市場沒有的水鞋,用PVC材料製作,非常漂亮。侯翠英選定產品款式、型號和數量,先支付20%-30%的訂金,再以全額現金支付的方式,向外貿廠家采購。

湖南步步高,也已在赴廣東“外貿抄底”過後,陸續和十多家外貿廠商建立了相對穩定、現金交易的供貨關係。

金融危機的到來,讓本來很少互相理睬的外貿工廠和零售商,最終走到了一起。

零售賣場洗牌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金融危機之下,最麵臨考驗的是訂單驟減的外貿廠家,但作出妥協的,卻是零售商們。

零售商“南下采購”的過程中,聯合采購團的組織者——顧國建提出三大原則:“不收進場費”、“現金支付、不拖欠貨款”、“買斷商品,不退貨、不換貨”。

從前幾輪的采購戰績來看,至少這些率先行動並“妥協”的國內零售商們,可以帶著一個好心情轉向下一輪采購了。

在湖南步步高的近百家賣場裏,“南下采購”的大部分外貿商品銷量非常好。“現在別說第二批、第三批,我們都訂第N批了。”王填這樣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國內零售商的采購開始向高風險、高收益轉變。據聯合采購團的組織方宣稱,聯合采購給成員企業帶來的毛利率高達60%。另一方麵,零售企業則需要現金采購,無退貨條款則決定了他們需要承擔商品滯銷的風險。

這些,完全顛覆了現有的零售體係,讓原本由中間商承擔的風險,全部轉嫁到了零售商身上。王填亦對記者坦承:“這樣采購後,我們肯定是有壓力的,主要體現在庫存風險。”

對於風險,侯翠英則認為“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好的商品。”

找到足夠便宜的合格產品、或足夠好的平價供應,就是侯翠英最重要的任務。這也是她此前屢屢碰壁,仍積極參與展銷會,尋找外貿廠商合作的原因。

王填的考量與侯翠英既有重疊,也有區別。

步步高總部位於湖南省湘潭市,為避開家樂福、沃爾瑪的咄咄鋒芒,一直布局於湖南、江西兩省二、三線城市。

“未來的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的第一大市場。外貿商也該適應變化,轉向內銷了。”王填如是說。

但這些大型零售企業的采購轉型,卻引起了業內另一些人的緊張。“我們現在非常迷茫,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零售商,馬上放棄和中間商的合作,采用高風險、高收益的現金采購,那是不可能的。”張謹困惑道。

張在零售行業摸爬滾打已經十多年,他很清楚這種不合理的潛規則必然要被拋棄,但他們卻沒有步步高和家家悅這樣雄厚的改革實力。

在張謹看來,一旦大型零售商率先改革采購模式,其采購成本將大大降低,對於目前壓力已經很大的中小型零售商來說,是一種必然的打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