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祼泳的背後:中國高科技產業三大困境(圖)

來源: 卜人 2009-03-19 18:32: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12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卜人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作者:潘九堂/摘要:大量資本、人才/技術和利好政策的湧入,並沒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強了的中國IC設計公司。相反,宏觀經濟危機提前揭開了產業的遮羞布,將一批“祼泳者”拍在沙灘上。



  “中國芯”降溫,暴露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三大困境:市場山寨化和潛規則化,管理江湖化,知識產權保護缺位。因此,政府和業界更需要一起解決這些基礎的產業環境問題,而不是繼續“給錢和給政策”。



  幾年前,一位高科技海歸帶著芯片(IC)設計技術和滿腔熱情,從矽穀回國創業。海歸找到風險投資(VC),VC又找業內高手幫忙評估,高手的結論是芯片設計的思路和架構有問題,VC放棄投資。得益於當時“中國芯”概念狂熱,海歸還是很容易地找到一個民營老板融得3,000萬人民幣,並在一個二線城市的高新開發區低價獲得了一塊土地,蓋起了一座漂亮的研發大樓,幾十個年輕人懷揣著納斯達克夢想,夜以繼日。三年過去了,正如當初那位高手所懷疑的那樣,芯片出來了但無法正常工作,幾經更改也無濟於事。由於錢燒完了,後續投資又進不來,老板和海歸決定關門大吉。



  讀到這裏,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創業故事。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故事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三年前那座低價蓋起的研發大樓,已經升值到 5,000萬,除去老板當初的蓋樓和研發投入3,000萬,淨賺了2,000萬,老板分得了大頭,海歸得了小頭和創業經驗,非常開心地分手。幾十個年輕人的納斯達克夢想雖然破滅,但卻獲得了還算豐厚的工資以及寶貴的芯片設計經驗,他們輕易找到了新的工作並繼續自己的夢想。二線城市的相關官員們也因為這個芯片項目,過去幾年頻繁地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場合露臉,該升官的升官。高新區因為大打“芯片牌”,近幾年來的招商引資工作成績不斐。而附近居民小區的房價,也因為高新區芯片的概念大幅升值。當然最重要的是,芯片雖然失敗了,但GDP肯定是上升去了,而且是乘數效應的數量級……。



  這是2007年上半年同樣是海歸的一位本地IC設計公司CEO在電話中講給我的故事(未經證實),並稱這個故事並非純屬虛構。“這確實讓人看不懂,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中國式經濟奇跡!”他半帶自嘲半帶得意地強調說。過去的兩年裏,我一直想著這個故事,至今不得其解,為什麽一個微觀上的失敗故事,竟然造就了宏觀經濟上的成功。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為止,奇跡並沒有在中國IC設計產業發生。盡管過去幾年的“中國芯”大躍進催生了數百家IC設計公司,並也出現一些小明星,但往往都是各領風騷一兩年,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廠商仍屈指可數。相反,隨著宏觀經濟和產業投資的退潮,一批“裸泳者”呈現出來。



  “中國芯”降溫,與金融危機關係不大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08年中國IC產業比2007年下滑到-0.4%,近20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其中IC設計業雖然仍實現了4.2%的正增長,但與2007年21.2%的增幅相比,增速也出現大幅下滑。在知名業界人士老杳的文章《2008年中國十家最“囧”IC設計公司》中可以看到,因為前景暗淡、產品研發失敗和資金斷裂等原因,凱明、鼎芯、淩訊、複旦微納、上海安凡、北京新岸線、上海龍晶、鳳凰微電子、互芯集成、智多微電子等一批業界知名的本地IC設計公司在2008年倒閉、出售和裁員等。作為“中國芯”的優秀代表,率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星微、炬力和展訊的股價都已經從當初IPO的10多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股價大大跑輸同期納斯達克大市,而且它們的業務發展前景都不太樂觀。而在知名的半導體技術媒體《國際電子商情》網站上,類似《VC投資IC設計業,不如去投洗腳城?》這樣的話題成為大家的討論熱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9/Img26288086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圖1:三家“中國芯”上市公司股價跑輸納斯達克大市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芯”的降溫和困境,與目前的金融海嘯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後者最多隻是催化劑而已。因為目前中國IC設計產業以麵向中低端應用為主,最終產品主要也是銷往國內和亞非拉美市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較麵向中高端的歐美同行小得多。相反,由於歐美廠商的費用支出大和市場受損嚴重,經濟危機反倒為“過慣了苦日子”的亞洲廠商提供了一個“拖死”和“趕超”歐美廠商的絕佳機會,典型的例子就是來自中國台灣的聯發科(MTK)憑借大陸山寨市場做得風生水起,而歐美手機芯片廠商一片慘淡。



  事實上,在宏觀經濟狂熱的2006年和2007年,“中國芯”的問題已經顯現。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俞忠鈺表示,2002-2006年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由2002年的21.6億元擴大到2006年的186.2億元,4年翻了3番,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1.3%,為同期全球最高。但自2007年開始,國內IC設計業整體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深層次矛盾日益暴露:國內有近500家設計企業,企業小而散,全部銷售額不及世界排名前幾位設計公司一個公司的營業額;多數企業開發的IC產品方向窄,檔次低,企業間產品同質化競爭空前激烈;許多企業運營模式“偏科”,商業模式不適應設計企業需要。近期更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整合重組迫在眉睫。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9/Img26288086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圖2:2007年後中國IC設計產業收入增長率迅速下降




  相應地,經曆了2004-2006年的狂熱後,VC對中國IC設計產業在2007年後也迅速降溫。根據調研機構Thomson Financial的統計,2004年VC對中國IC設計產業的投資總額為3.1億美元,2005和2006年都約為2.1億美元,2007和2008年分別為0.79和0.90億美元,雖然投資數量基本穩定,但單筆投資額大幅下降。而展訊在2007年6月艱難上市,既是信心不足的投資者急於套現,也意味著VC對“中國芯”投資高潮暫告一個段落——一位參與輔導展訊上市的投行人士當時就私下表示,由於成功概率不高和回報不大,VC對本地IC設計產業已經不太關注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9/Img26288086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圖3:2007年後VC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降溫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加上大量資本(海外VC/民營資本/政府投資)、人才/技術(矽穀海歸)、利好政策(各級政府稅收/土地/資金支持)湧入,為什麽並沒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強了的中國IC設計公司?在高舉自主創新的中國,為什麽本地IC設計產業迅速被投資者所拋棄?



  如果我們把目光從芯片設計擴大到軟件甚至更大範圍的中國科技產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到目前為止,除了華為和中興等個別企業外,中國幾乎還沒有成長出真正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幾乎所有的中國科技企業都是應用或者市場型的公司,而中國技術型公司還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華為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典範,但任正非也在2007年坦言,“華為奮鬥了18年,迄今沒有一項原創性的產品發明”。因此,我們有必要追問,為什麽市場、資本、人才/技術和政策都不缺,但中國就是很難出現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如果仔細分析中國的實際,就會遺憾地發現,中國仍然缺少高科技企業成長的土壤。以芯片和軟件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特怔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因此它需要一大群高技術人才聚集在一起,通力協作進行先進技術研發,並通過在一個大市場獲得高額回報,形成良性循環。而這與目前以市場山寨化/潛規則化、管理江湖化、知識產權保護缺位為特怔的中國山寨經濟模式在根本上是衝突的。



  青黃不接的市場:一流企業做山寨,三流定標準



  首先是中國市場三元化,潛規則和血腥競爭使得優秀公司很難利用本地市場完成原始積累。在美國和日韓高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龐大的本地市場作為自留地和試驗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盡管中國擁有非常巨大的市場,但卻是一個分裂的市場。



  在我此前的一個文章《深圳“山寨製造”興衰:中國經濟奇跡縮影》,我提到了中國經濟三元化,即國有企業主導的壟斷產業、外資力量主導的全球化新興產業,以及本地民營/草根企業視為樂土的競爭型產業。作為對應,中國市場也可以草率地分為全球化市場、山寨/草根市場和國家/本地壟斷市場。



  以電子產業為例,全球化市場主要是指諾基亞、蘋果、索尼和三星等企業占據的中高端市場,主要麵向歐美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中高端消費人群,在這種市場,品牌忠誠、技術領先和時尚設計等是主要競爭法規則;山寨/草根市場大量存在於以中國為代表的亞非拉美國家,價格低廉、功能新奇和上市時間快非常重要,而品牌忠誠度低。國家政策/本地文化壟斷市場,是指有一定身份限製的市場,既包括TD-SCDMA、AVS、CMMB、數字電視、WAPI等中國標準為代表的市場,也包括本地文化較重的市場,如中文搜索、短信市場。



  需要強調的是,三類市場常常也可以互相轉化,例如適當抬高山寨/草根市場的門檻,它也可以轉化為國家/本地壟斷市場,如家電下鄉運動;把 GSM、CDMA和WiMax等本國標準或本地優秀文化推廣到全球,本地市場就變成了全球市場,歐美日韓企業一直在這樣做;把3G和數字電視全球化技術加上中國的規範,就有了國家/本地壟斷屬性。



  進軍全球化市場,一定是每個中國企業的夢想,但由於歐美廠商間既有利益關係和高門檻的限製,隻能夠是長期努力的方向。毫無疑問,無論是對於中國電子製造商,還是中國IC設計企業,山寨/草根市場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但需要澄清的是,山寨/草根化降低了下遊企業的門檻,但對上遊IC設計企業卻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例如需要提供包括硬件、軟件在內的完整穩定解決方案,提供保姆式服務等。打個簡單的比方,“傻瓜相機”讓用戶很容易上手,卻要求產品設計者“更聰明”。另外,山寨/草根市場還有進入門檻低、利潤率薄、變化快、知識產權保護缺乏和競爭血腥等特怔,因此雖然可以提供短期賺快錢的機會,但要可持續發展挑戰也非常大。



  也就是說,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客戶山寨,但自己不能夠山寨。市場山寨化意味著誰都可以進入,同時也意味著競爭更慘烈,山寨市場成長出高科技公司同樣艱難。一個例子的就是,在山寨手機市場,盡管很多外圍芯片已經大量采用大陸的IC產品,但手機主芯片方麵,一直是中國台灣廠商MTK的天下,很多大陸IC設計公司心有餘而力不足,直到最近才有突破,依靠的也是大陸技術最先進、管理能力最強的公司——一向低調的華為海思半導體推出的智能手機芯片平台,已經被龍旗等手機設計公司采用,即將量產出貨,在智能手機領域領先MTK一步。



  而介於全球化市場和山寨/草根市場之間的國家/本地壟斷市場,常常為本地企業提供中期成長的機會——例如,在中國軟件產業中,比較成功的用友和金蝶就得益於中國財會製度的特殊性和政府的傾斜。因此,借用柳傳誌的名言,中國科技企業的理想狀態應該是“短期吃著碗裏的山寨/草根市場,中期看著鍋裏的國家/本地壟斷市場,長期種著田裏的全球化市場”。



  由此可見,國家/本地壟斷市場在本地科技企業的成長中應該扮演承上啟下的關係。不過,本應作為“中國芯”根據地的國家標準市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為“中國芯”帶來多大的推動,與此同時,到目前止,TD-SCDMA、AVS、CMMB、WAPI、數字地麵電視等中國標準,幾乎可以說無一非常成功。



  伴隨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本應是“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賣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不客氣地說,我們卻常常是“一流二流企業做產品(給山寨/草根市場);三流企業定標準”,少數幾家參與國家標準的優秀企業也是備受傷害。究其原因,不外是產業進程不明朗、標準製定不公開透明、利益分配部門化和關係化、潛規則盛行等等,“革命尚未成功”我們內部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很多企業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例如,一些國標的招標,常常冒出背景可疑的“黑馬”。



  結果是,因為疲於應對這些潛規則,最優秀的本地企業不願大力投入本地標準——到目前為止,比較成功的“中國芯”公司,幾乎都是在MP3、MP4 和手機等山寨/草根市場,盡管山寨/草根市場的特性決定了他們隻能夠各領風騷一兩年,吃一碗算一碗,鍋裏和田裏的都沒有著落。而“中國標準”的隊伍裏,除了少數優秀企業外,也充斥著不少“能力一般但背景很強”的南郭先生,隨著國家的資金、信心和時間被耗盡,本地標準也最終無疾而終,如此惡性循環,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產業。



  在老杳列出的“2008年中國十家最“囧”IC設計公司”中,就有凱明、鼎芯、淩訊、複旦微納、北京新岸線和龍晶微電子等6家企業受困於本地標準。展訊創始人武平最近卸任CEO隻保留董事長一職,據稱也有疲於TD、CMMB和AVS三大國家標準的原因。



  江湖式管理:難以打正麵持久戰



  即使市場沒有問題,對於中國IC設計企業,迅速推出相應的產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芯片和係統都越來越複雜,需要一大群高手齊心協力的長期工作,來不得半點差錯,否則產品的研發時間和成本便大大增加。這要求非常高的管理水平,這對中國企業是非常大的挑戰——在中國武俠小說中,高手總是極富個性和孤獨的,習慣獨來獨往,很難把他們聚集在一起。


  相比管理生產線上的工人,管理高手非常難,雖然說起來很簡單——無非是共有的文化和價值觀,豐厚的收入,規範化的管理,但這三點實現起來都不容易。即使是華為,靠的也是高收入加上半軍事化管理,在管理人性化方麵和國外企業仍有一定差距。



  首先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培養,在誠信和職業道德觀缺乏的中國需要長期努力。其次,中國企業麵對的是成本壓力大和變化快的山寨/草根市場,很難獲得持續的高額利潤,因此難以支撐很多高收入者,而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市場門檻低,又會導致公司分裂,所以出現大量老板型企業,如中國就有數百家IC設計公司。為了降低人員成本同時保持戰鬥力,和很多家族企業一樣,中國高科技企業初創時期常常采用同誌加兄弟式的江湖式管理,很難談得上規範化管理。這會產生兩大隱患,一是公司規模變大後,會出現山頭文化以及後進員工難以融入等問題,二是關鍵人員一旦帶隊出走,會給公司帶來重創。



  在老杳列出的“2008年中國十家最囧IC設計公司”中,就至少有淩訊、鳳凰微電子、互芯集成、智多微電子、凱明、安凡微電子等六家公司都出現了管理問題,例如人員冗餘、幫派林立、流程混亂等。從2008年倒閉的兩家企業身後的一地雞毛來看,盡管隻有百十號人,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公司的管理並不比地下工廠好多少。另外,炬力、中星微和展訊三家公司在上市後都出現了很難說是正常的人事變動。



   知識產權保護缺位:創新者的惡夢



  和市場山寨化/潛規則化、管理江湖化互為困果的是知識產權保護缺位。知識產權,可以說是高科技產業最核心、最重要的財產,保護知識產權,是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基石。這在中國軟件產業已經有了非常慘痛的教訓,盜版並沒有打倒微軟,卻使中國軟件產業幾乎全軍覆沒——金山是中國最優秀的軟件企業之一,但卻隻能夠靠網絡遊戲完成上市。



  十分遺憾的,知識產權問題也是中國IC設計產業的痛。沒有底線的模仿和抄襲,導致的結果常常是亂挖牆角、同類公司湧現和競爭慘烈,讓創新者無利可圖。一位IC設計公司的CEO告訴我,其團隊辛辛苦苦花了三年,但一個民營老板在最後關頭私下花錢收買了他的半個團隊,三個月後就推出了產品,讓他傻了眼。不久前的一個案例是,上海一家公司的CTO在離職後,迅速開發出了兼容老東家的手機收音機芯片(FM芯片) ,惹來了官司——FM芯片最初由飛利浦壟斷,每顆芯片的利潤是幾個美元,在本地的稅迪科和矽動力取得突破後,一下子就湧入了近10家本地IC設計公司,毛利也迅速降至幾個美分,可謂“慘勝”。



  而更早前則是臭名昭著的“漢芯事件”,拿了國家的巨額資助卻塗改國外廠商芯片來交差——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開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事實上,市場潛規則化、管理江湖化和知識產權問題在“漢芯”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應作為一個反麵教材深入批判,以規範國內的產業環境。



  綜上所述,“中國芯”的困境,並不是缺少市場、人才/技術、資本和政策,而是我們沒有解決的平等市場參與/公平市場競爭、管理規範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高科技產業的根基問題。因此,破解“中國芯”的困境,關鍵是政府、產業界和企業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而當下流行的“給錢、給政策”為核心的所謂產業扶持政策並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相反可能會掩蓋問題。



  個人認為,民用高科技產業是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民間資本和市場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政府提供太多物質尤其是資金支持並不合適。且不論政府投入可能的風險高、效率低下和造成新的不平等因素,如果高科技企業還需要政府的補貼才能夠生存,如果高科技人才的住房和個人所得稅還需要用普通老百姓的錢來補貼,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不要也罷。



  本文是作者最近有關山寨製造係列(其它文章包括“深圳山寨製造興衰”、“從中國山寨手機到美國山寨總統”、“ 山寨產業鏈是螞蟻雄兵組成的巨型虛擬企業”)的最後一個文章。不過,有關山寨的研究和探討並沒有結束,歡迎和作者一起探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