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杭州樓市一景:“80後”出城 “70後”進城

本文內容已被 [ 悟也空 ] 在 2009-10-22 10:24: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80後,手上“米”不多,隻能買郊區;

  70後,10年打拚,為孩子殺回老城區,

  已過而立之年的胡芳近日終於在一套位於求是小學競舟校區的二手房購房合同上簽了字,130平方米,三房二廳,單價1.5萬元/平方米。其實她並不是第一次購房了,她和老公在閑林已經有了一套不錯的房子,但是對於朝九晚五、又在市中心上班的他們來說,來回奔波確實比較辛苦,現在又考慮到孩子上學的問題,兩個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決定“進城”。

  與胡芳的“進城”相反,1985年生人何麗則在海天城的7.5折促銷房源中選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戶型。何麗和男朋友都是外地人,收入不高,沒有父母的資助,即將結婚的小兩口隻能將購房總價控製在50萬元以內。“遠是遠了點,但畢竟便宜”。

  “80後”出城購房,“70後”進城購房,眼下杭州樓市中這一股購買力對流的現象十分惹人關注。還在念大學或者剛參加工作不久的“80後”年紀在20~29歲,經濟能力有限,大多是首次置業,遠郊樓盤最吸引他們的就是低廉的價格;而“70後”大多工作已有10~15年,年紀在30~39歲,努力十多年後,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進城買房是因為孩子教育和工作的方便。

  80後,60萬~80萬元郊區樓盤的消費主力

  在杭州的郊區樓盤中,“80後”購房者的消費力有多強?記者選擇了杭州近期成交較活躍,位於下沙、閑林、九堡、轉塘、華豐等不同區域的5個在售樓盤,分別是:海天城、西溪山莊、泊林公寓、嶺上花園、元都新景。記者請銷售部門根據身份證抽樣進行年齡統計,結果發現,在這些樓盤中,80後的購房者平均占了35%左右。

  下沙海天城2月推出的7.5折促銷的400多套房源中,下單客戶中“80後”占了35%左右;閑林西溪山莊的6.5折促銷房源中,“80後”占了30%;九堡的泊林公寓二期房源剛剛推出,預定已達80%,其中“80後”占了36%。這5個樓盤的供應房源多以90平方米為主,其中“80後”購買比例最高的轉塘嶺上花苑,達到了50%,華豐板塊的元都新景購買比例最低,但在其一期已售房源中,“80後”也達到了26%。

  “80後郊區購房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我們一期很多客戶都是80後,二室一廳的小戶型和小三房是他們的首選。”元都新景營銷總監宋紅梅說, 80後購買群首付大多經濟實力不強,不少由父母承擔首付買單。“有些是父母付了首付,自己付月供的,有的是以孩子的名義父母買單的,80後的首次置業者對房子功能性要求比較高,交通倒是其次。”

  從實際情況看,80後對房子的交通距離有較大的容納度,遠郊一些小區規模大、環境好的樓盤受到他們的青睞,承受的房價一般在60萬~80萬元。網友火山買了泊林公寓二期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價位在9000元/平方米。“這樣的價位要在市中心買,也隻能買五六十平方米大小的舊房子。當初我也跑了很多市中心的二手房,帶裝修的不喜歡他們的風格,年代老點的小區環境又太差。”“80後”買房很多是憑第一感覺,火山也不例外,“80後的年輕業主其實眼光蠻高的,都喜歡新的房子。”

  70後,遷回市中心注重居住細節
  32歲的王小姐2004年結婚的時候在三墩買了房子,當時買進三墩的房子單價4300元/平方米左右,兩室一廳,麵積76平方米。今年,孩子上了幼兒園,眼看著就要到了讀小學的年紀,附近沒有很理想的小學,而自己的經濟條件比以前要好些,夫妻倆就打算把三墩的房子換到靠市中心一點,方便孩子上學。

  和80後不同,70後的購買要求要務實得多,教育和生活配套是他們考慮的重點,這也是他們大舉進城的主要原因。

  在杭州的市中心樓盤中,“70後”購房者的消費力有多強?記者選擇了杭州近期成交較活躍的4個市中心樓盤進行分析,它們分別是金色藍庭、天陽上河、林風禦樹、西鑒楓景。結果發現,在這些樓盤中,70後的購房者平均占了35%左右。

  相比80後,在市中心買房的70後,因承受力不同的緣故,購買麵積、總價跨度較大,在90~160平方米之間,總價則在130萬~260萬元之間。

  “70後的客戶大多都有居住經驗,對房子的居住細節、生活配套、孩子教育方麵更為重視。”位於求是小學競舟校區的西鑒楓景因為學區不錯,不少小孩即將上小學的70後因此慕名而來。據統計,該樓盤的客戶中25%是70後,35歲以下的客戶很多看中88平方米左右的二房戶型,35歲以上、經濟實力較強的客戶則選擇150平方米以上的四房戶型。

  自開盤以來就熱銷的金色藍庭,因樓盤品質較高,聚集了一批來自設計、IT界的白領。他們的購買力較強,看中的都是三室以上的大戶型。據統計,這個樓盤有30%的購房者是70後。“三室的房子70後多,但大戶型如160平方米左右的四室二廳,主要就是 40歲左右的這批人購買的。”該樓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值得關注的是,購買這些樓盤的70後主要有兩大類群體:一是本身就居住在周邊老小區的客戶,環境、品質都不好,換了新房為了改善居住。二是居住在相對偏僻地段的購房者,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為求生活方便換房到市中心。

  這一現象在以市中心房源為主的二手樓市也普遍存在。據中原地產2月份的老城區成交案例顯示,70後購房者所占比例大約為40%。這部分購買人群中一般要求有三室,購買麵積在90~140平方米,有不少將原先市郊的房子換到靠市中心的區域。

  進城,出城,

  考驗政府規劃實現能力

  80後出城,70後進城。仔細回味,這一現象的出現雖然主要還是錢在起作用,有錢誰願意舍近求遠?但也有不少值得思索的東西。

  80年代的人,尚未成家或新婚燕爾,對孩子讀書,離上班距離是否近這些實用性的元素考慮得要少一些。受經濟實力的局限,他們買房主要貪圖便宜,也重居住質量,想住城郊的新小區不願住市中心的老小區。

  而一旦等他們像70後一樣有了孩子,問題就來了:郊區的房子看著是很美,但可惜配套不行,大人辛苦一點擠擠公交車也沒事,但小孩子可不行,對於爭著讓子女去好學校讀書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孩子在上學下學路上的時間是爭分奪秒的。“與其在郊區住個大房子,還不如到市中心學校附近買個小房子。起碼接送的辛苦可以免了。”相信不少家長都抱有這樣的心理。

  可是,等他們再到市中心去看房,卻發現市中心2萬元/平方米的房價已經太高,脫離了自己的購買力。想買套大點的房子吧,買不起;如果買套跟現在差不多麵積或者比現在小的房子,又覺得不甘心。

  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杭州郊區樓盤配套始終有“水中月”之感。住在濱江的費小姐說,“6年前我在這裏買房時,政府部門就承諾這裏將建一個公建中心,如今,我的小孩都4歲了,這裏還是一片空地。”很多70後的進城是無奈之舉:其實房子住住還是舒服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進城的時間耽誤不起。多年後,這一無奈之舉誰又能肯定不會在80後身上重演呢?

  現在80後熱衷著的下沙、九堡、閑林等,在圖紙上都有美好的規劃,它們能否真實實現從大的說是考驗政府公信力,從小的說,它們將讓80後們深刻體會到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