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蕭條造就好萊塢 中國應把握“文化戰機”

本文內容已被 [ chewi ] 在 2009-10-22 10:24: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第八十一屆奧斯卡頒獎禮塵埃落定。恰逢應對金融危機的新關口,不禁讓人聯想到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時期造就好萊塢,以及當時急劇繁榮的娛樂業對美國走出經濟低穀居功至偉。

曆史經驗表明,金融危機的影響通常是文化創意產業全麵崛起的好機會。韓國的文化契機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痛定思痛的韓國人意識到,應該利用文化這一最具本土活力的產業改變其脆弱的外向型經濟現狀,文化作為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很快讓韓國經濟重新站立起來。通過放鬆管製、產業扶持、培育市場、本土消費等舉措,韓國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一躍成為全球文化產業強國。1998年韓國政府的文化經費隻有4848億韓元,但2002年已經超過1.2兆韓元,文化預算突破政府總預算的1%。一批製作精良的韓國影視劇更是在東亞掀起“韓流”,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高達45億美元,其中在中國一舉拿走33億美元。2005 年,韓國文化產品出口額高達7億美元。一場金融危機恰恰幫助韓國完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崛起與文化突變。

而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日本提出“文化立國”,一係列法規為這一戰略掃清障礙。如2001年日本國會通過《振興文化藝術基本法》,2004年頒布《文化產品創造、保護及活用促進基本法》。文化產業通過政府、民間的雙重扶持從此駛入快車道,一舉催生出傲視全球的日本動漫和遊戲。目前全球播放的動畫片65%就出自日本,全球 90%以上的電子遊戲硬件、50%以上軟件更是被日本廠商掌握。“文化立國”,日本人做到了。

從上述經驗不難看出,經濟的衰退需要文化產業為人們進行心靈按摩。2008年以降的國際金融危機,理應成為我們借鑒美韓日而牢牢把握的“文化戰機”。

令人欣喜的是,2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了積極發展創意、動漫、遊戲、應用軟件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學者指出,文化產品與服務具有共同消費品的特征,文化產業很容易成為最具“親和力”的經濟門類,它非常有利於刺激經濟、拉動內需。雖然文化產品生產的初始成本較高,但它的產品複製和傳播成本很低,隻要銷售與傳播的規模擴大,效益就會越大。並且,這樣的收益與物質產品的收益規律不同,文化產品呈現邊際收益遞增規律,在並不消耗或很少消耗物質資源的條件下實現大規模的經濟產出。成熟的國內文化產業主體不僅有助於拓展國際市場,更能向全世界傳播本國文化價值、增強本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顯然是提升國家的軟實力的必經之路。

落實中央發展文化產業的部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可望迎來一陣洶湧的熱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