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遭遇了什麽問題?
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增長趨勢是否會遭遇戰略性逆轉?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東方巨人,所遭受的到底是內傷還是外傷?
近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圍繞這一課題進行了各個層次討論,很多見地學者,對中國經濟問題紛紛獻計獻策。應該說,這是可喜的;可喜的並不是學者們獻的計策本身;可喜的是,圍繞著全球性金融課題,中國三千多年前出現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思想盛世有重現跡象;思想的不斷解放和全麵進步,將成為中華危機戰勝危機最強大力量。我們試圖在這些先進思想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探討中國經濟麵臨的核心矛盾。
中國經濟到底遭遇了什麽問題?
金戈認為,它的核心矛盾仍然是“轉型+轉軌”帶來的陣痛。“轉型+轉軌”這個話題已經提了有接近八年時間,但為什麽到這個時候會突然產生如此劇烈的陣痛呢?原因很簡單,無論是“轉型”還是“轉軌”,它都需要有一個參照物。悲劇的發生是因為--我們的參照物,美國經濟和華爾街,就在昨天晚上,一夜之間被蒸發掉了。這種感覺,如同尼采在宣布“上帝死了”時感受到的突然空虛、茫然失措和莫名驕傲一樣,陣痛帶給我們強烈的不確定性和更強烈的不安全感。“上帝死了”之後的世界,快速進入到物欲橫流的資本主義後工業化時代,物質文明摧毀了傳統的宗教文明而快速膨脹到一個經濟學家們無法駕馭的時代,於是地球出現了21世紀初奇跡般的繁榮。但是,如果“美國蒸發了”以後呢?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和經濟格局,將會如何演變?中國經濟將會何去何從?
突然空虛!茫然失措!略帶一絲莫名驕傲!正是尼采曾經有過的那種感覺!
“轉型+轉軌”肯定是必需的,雖然我們一時失去了參照物!但這也反過來逼迫我們自己需要盡快結束單純的模訪。中國經濟真正遇到的問題,就是打碎了一個參照物,然後需要在“上帝死了”之後,迅速解放自己內在的創造力。換言之,美國已經不再是中國頂禮膜拜的經濟之神,中國需要創造適合自己國情的東方經濟學和東方金融學體係。這個過程可能會略為漫長,但必將成為開啟中國世紀之基礎。
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增長趨勢是否會遭遇戰略性逆轉?
這個問題是很多戰略研究家和跨國資本家所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未來決定全球資本流向的關鍵性問題。羅傑斯的判斷是中國經濟還有希望牛80年,地球將會迎來中國世紀。中國政府的判斷是中國所麵臨的戰略機遇期並沒有出現本質性轉變。這些判斷背後都有大量數據分析作為基礎,金戈個人無法提供更多數據來對此進行論證。
決定現代經濟繁榮的三大核心要素包括--消費+資本+生產力。這三大要素中,中國的優勢是消費和資本!中國的劣勢是生產力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怎麽理解?中國擁有14億以上的人口,其中人口青壯年人口占據目前人口的65%,老年和兒童占據的比例大約是35%。(這些數據是估算,並非是嚴謹的統計數據。)從各大經濟體的繁榮過來看,其人口主流之消費能力將形成經濟體的核心元氣--市場規模!這些青壯年人口,隻要能夠保證就業、有穩定收入、敢於消費,就將成為經濟體最強大推動力。這些人口出現消費衰退的周期應該是在其出現整體老齡化的時間段,簡言之--在中國出現整體性老齡化之前,中國市場提升消費的動力都依然存在。中國經濟的問題是,這些青壯年收入水平低、工作不穩定、社會福利體製不健全、失業保障體製不健全,因此,大多數青壯年處於社會底層,消費能力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態。但是,從成長性的角度來看,這種大量青壯年人口的嚴重消費不足,就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市場;隻要將這些人口的消費潛力開發出來,中國經濟所形成的強大增長趨勢就完全可以得到強化和維持。
三大要素的資本環節中國並不存在太大問題,其一是中國擁有足夠外匯儲備、擁有規模龐大的銀行存款,這些資本在關鍵時候足以自救。其二是全球資本都具有鮮明的逐利性,一但中國經濟能夠擺脫下滑趨勢,同時經濟體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的潛力必將吸引全球性資本湧入。這個概念就象是股市從來不缺錢,缺的就是財富效應和市場前景;中國經濟的市場前景是可以通過人口、消費、收入等元素來進行估算的,接下來就等經濟體的開放程度提升和財富效應進一步明顯了。
而三大要素中的生產力環節則是中國最薄弱環節,也是目前製約中國經濟走向全麵繁榮的瓶頸環節。中國的生產力規模可以列入全球前三甲,製造業的規模甚至可以進入全球前兩名,在相當多行業都已經能夠穩居全球首位。遺憾的是--中國生產力的科技含量低、資源配置水平差、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汙染和破壞嚴重。生產力環節,一方麵要加強製度和法律的引導能力,另一方麵則要大膽在全球範圍內引進先進的人才和熟練技工,這是美國當年得以在新大陸鑄造空前繁榮的基礎。沒有人才就無法改善生產力,而人才光靠培養是最慢的方法。自己培養+重金聘請,這是快速實現生產力改造的最佳途徑。
因此,從影響現代經濟體之核心要素來看,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形成的快速增長趨勢並沒有改變,但要想維持這種增長,需要更深入思考、更全麵戰略以及更詳盡規劃。隻有揚長避短、抓住戰略機遇,中國經濟才能真正擺脫困境,締造現代工業文明史上真正的中國奇跡。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東方巨人,所遭受的到底是內傷還是外傷?
這個問題基本上已經迎刃而解了。實際上這次受傷,也隻不過是一次輕微腦震蕩,它對中國人的金融意識、經濟模式、軌型目標都造成了一定衝擊。但千萬不要忽略這一次腦震蕩,如果在整個治病療傷過程中,方法不得當,或者沒有治到病根,反而有可能造成半身癱瘓甚至變成植物人。戰略上我們可以蔑視它,在戰術上我們卻必需要重視它。這一次腦震蕩,正好是我們進行全麵體檢、察微知著、強化體力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夠做到標本兼治,中國經濟必將突破困局,打造偉大的中國世紀!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