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侖蘇牛奶事件”前傳: 1年前舉報未受重視(圖)

本文內容已被 [ 李小白 ] 在 2009-10-22 10:24: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年前就有人報告未被重視

■匿名泄露者是中國奶協一常務理事的“戰友”

■質疑OMP源自一名中學生的問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948/1594803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漫畫/付興業(CFP)

最早讓特侖蘇牛奶事件進入公眾視野的,是一起麵向記者的泄露事件。

2月11日一份由國家質檢總局發出,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侖蘇牛奶添加OMP物質的內部公函,被匿名發到了很多記者的郵箱裏,第二天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特侖蘇存在的問題,早在一年前就有人提出並呼籲,記者聯係到這些知情人,從而得知產品鑒定會的內情、寄給有關部門的報告、以及匿名散發公函者詭異的身份……

這些組成了特侖蘇事件耐人尋味的前傳故事。



■大白鼠有效就上市?

“特侖蘇”一詞源自蒙語,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侖蘇”的定位高端,最大賣點就是添加了OMP。

一箱12包普通牛奶的價格是二十多元,而一箱蒙牛特侖蘇牛奶則要賣到50元左右,加OMP的“特侖蘇”就賣到61元。

OMP,中文名稱是“造骨牛奶蛋白”。它的包裝上印有:中國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委托國家有關權威專業機構對“特侖蘇”所含蛋白的實際效果進行了動物和人體的臨床實驗,實驗證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丟失方麵具有作用”。

《青年周末》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南慶賢,早在推向市場之前,南教授就參與了特侖蘇的產品鑒定會。包裝上所謂的有效果臨床試驗,指的也是這次鑒定會。

2月17日下午,記者撥通南教授電話時,他承認參加過產品鑒定會,“當年,北大醫學部牽頭用OMP在大白鼠上做了半年試驗,但過程我沒有見過,作為鑒定的一個項目,我們就是看最終的實驗報告,從統計學角度說,大白鼠的骨量和骨密度確實有顯著增加,所以我們給予了認可。”

但是特侖蘇的廣告語裏有提到“對人體也有實驗效果”。對此,南教授說:“人體實驗時間太短,也沒明顯效果,我當時就沒有算到報告裏。”至於後來為什麽“人體有效果”的宣傳出現在包裝上,南教授稱他並不清楚。

於是這個在大白鼠身上效果顯著的新產品,就出現在了超市裏,並成為國內奶製品市場第一個“高端奶產品”,成為很多人送禮的新鮮選擇。

■中學生寫信讓開始追查OMP

最早提出特侖蘇問題的,是。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采訪時說,對特侖蘇的研究起因於自己的好奇,以及一個中學生的郵件。

“2007年3月8日,我去超市,看到他們在推廣特侖蘇,上麵還掛了牌子,說國家公眾健康衛生中心給他們做了鑒定,我當時從來沒有聽說過牛奶裏還要添加這個東西,就覺得很好奇。”

“正好當天晚上,北京的一個中學生給我寫郵件來,說春節期間有人給他們一人發了一箱特侖蘇,他根據自己學的生物學知識,說不出這個OMP是什麽東西,既然說是蛋白質,應該對人體不會有什麽特殊作用的,很好奇,所以就來問我。我本來就對這事兒好奇,正好又有人問,就開始研究了。”

“後來在我的新書發布會上,一個阿姨聽到我講到這個中學生,自豪地站起來說那是她兒子,現在想來也要多謝那個孩子最簡單的提問。”

■遞交衛生部的申請一年沒回音

跟幾乎同時啟動的,是中國奶協常務理事王丁棉。

在記者致電他的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王丁棉接了三四次電話,全部都是媒體的采訪和谘詢,王丁棉在電話裏對其他記者說,“抱歉,晚點跟你說,對,那個時間你沒打來別人就打來了,我這電話一直不斷,都是你們記者。”

在特侖蘇事發的幾天裏,王丁棉的名字出現在媒體的次數不亞於,因為他們都是最早對特侖蘇添加的OMP提出疑問的人,在最近蜂擁而起的媒體關注中,成為比較了解情況的資深人。

王丁棉對《青年周末》記者講述怎樣注意到特侖蘇存在的問題:

“2007年的3月15日,在一個高層研討的會上把這事兒披露出來,業內的專家把意見轉發給我。剛好同時,我們廣州的會員單位也給我們打來電話,也說如果蒙牛用這樣的手段把市場攪亂,其他企業都很難生存。”

王丁棉開始研究蒙牛的這個新產品,發現OMP本身是違規添加的化學品,同時對這種誰也說不清的物質,存在著極大的安全擔憂。更重要的一點,王丁棉認為,這種違規添加本身,是一種幹擾奶業市場的不良手段,“我根據蒙牛的銷售總額和特侖蘇的估算成本推斷,特侖蘇在蒙牛的整體利潤中占到70%-80%,2007年蒙牛的利潤是9億多,2008年因為三聚氰胺問題虧了,但如果沒有特侖蘇這個產品,他虧的就不隻是幾個億了。”

“特倫蘇添加一個並不清楚的物質,就賣出超高的價錢,用一個暴利產品保住不虧本的底線,其他的產品可以去打價格戰。其他企業也不得不添加這樣那樣的物質來應戰,從這個角度說,它不是擾亂市場嗎?”

王丁棉的研究剛開展不到一個月,就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來自官方的、來自人事的,來自行業協會的,來自蒙牛的……原來上級領導,行業領導,甚至他的供應商都派人來遊說我,隻是我不能都跟你說罷了。那段時間剛好生病,如果心態不好可能會走上精神崩潰的邊緣。”

2007年7月6日,王丁棉以廣東省奶協的名義給衛生部擬一份報告《關於核查蒙牛特侖蘇牛奶有關情況的報告》,“直到現在也沒人理我”。

一方麵認為蒙牛有擾亂市場的行為,一方麵確實懷疑OMP的健康問題,給衛生部的申請也遲遲沒有得到回複。王丁棉於是把研究文章掛在廣州奶業協會的網站上。

“媒體也轉載一些,有12篇左右,我自己實名發布的大概有8篇,當中有技術層麵上的疑問,也有針對政府缺位的質疑,結果得罪了人,網站上二百五十多人的回帖,隻有我一個人是實名,因為我是專業人員,我必須用實名讓別人信任,結果有的領導說,你這是好出風頭,給了我一頂大帽子。後來我給領導的,我人生的第一份檢討裏,也有這幾個字“好出風頭”,但這不是我自願的,是別人加給我的。

16天以後,這些文章被無條件撤下來,“領導說,你不撤下來就先把你撤下來。”


■“匿名發布公函的,是我的‘戰友’”

因在媒體前暴露太多,也開始有人質疑,為什麽是你跟蒙牛過不去?是不是有私人恩怨?

記者把這個問題提給王丁棉,他說:“完全沒有私人恩怨。我們是朋友關係,從人格上我們彼此很尊重。但涉及到蒙牛的經營手法,商業手段,我從行業的角度很不讚成。”

“我甚至還給他們壓過事兒。蒙牛2004年初遭遇‘投毒事件’,我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的公關部長,怎麽化解危機的方案。還有更大的事情,我隻是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點到他們,都沒有提他們的名字。如果說欠我的,那也是欠我的情,沒有欠債。我甚至在他們和伊利之間求和,出麵邀請兩邊當家人出來談判。我做這些都是以朋友身份,連我單位都不知道,我也沒有對任何媒體張揚,這是第一次跟媒體說這個。”

但經過2007年,王丁棉在業界首先公布特侖蘇的產品問題之後,他就成了“最不受蒙牛歡迎的人”,“我被打壓一番仍然不服,他們也了解我的個性了,這次事情鬧大了,他們一次電話也沒給我打,學聰明了。”

記者提到那個匿名發布公函的人,王丁棉笑著說他大概知道是誰,但無論如何不能透露,“我在你們接到這個郵件之前三天,我就已經接到電話告知了,但我不能講,我隻能說,不是我。”

“本來我們這班人已經準備好聯名上書,前幾天還有人追問我這個聯名的名單,我怎麽能給,都是一個戰線裏的戰友,這不是出賣朋友嗎?”

■理事要給衛生部發五個問題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對於特侖蘇牛奶的結論,仍然是2月16日衛生部召集六部委對蒙牛OMP的性質做了研討,結論是,無害。

在17日下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仍然對六部委的鑒定心存質疑:“六部委沒有提供研討會的任何細節,也沒有帶有公章的鑒定結果出來,如果他們仍然是根據蒙牛提供的材料,幾個人坐在一起討論一下,那結果還是不那麽讓人信服。反正不是有安全問題,就是有虛假宣傳的問題,蒙牛必須承擔一個。”

同時,還質疑了六部委的專家團隊,沒有公布其中任何人的名字和職位,“我了解到他們請的所謂專家裏,有之前給他們做產品鑒定的那些人。這裏麵存在利益衝突,像這種人是不應該讓他去。”具體被懷疑的專家名字,並不願意透露,但他唯一說出來的南慶賢教授,在記者的追問下,南慶賢承認自己做過產品鑒定,但否認參與了六部委的安全性研討。

同樣持有質疑態度的,還有中國奶協常任理事王丁棉,理由跟所見略同,“衛生部隻是先做表麵工作,安撫一下市民,如果衛生部經得住質疑,那麽我找幾個專家,我們一起提五個問題讓衛生部來回答一下。”

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王丁棉說,他要拋給衛生部的第一個問題是:拿不拿得出六部委討論詳細過程和帶公章的結論?

“先拋出去第一個問題,其他四個我先看看他們的反應再說。”

事件始末:

2月11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了,特侖蘇添加劑OMP不合法。學者撰文稱,OMP裏的IGF-1能增加癌症發病率。

2月12日,蒙牛向媒體公開北大醫學部研究報告,稱OMP具有明顯抑製骨吸收的作用,但此報告已公開部分並未列明試驗方法。

13日,衛生部等六部委組織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了研討,認為該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指出未經衛生部批準添加OMP,違反了《食品衛生法》,並擅自誇大宣傳產品功能。

2月14日,蒙牛集團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回應說,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資源食品原料對待,所以不存在申請。OMP與IGF-1不是同樣的物質,不能致癌。

◎2009年2月14日,蒙牛公司高層在北京接受各媒體采訪,回答了媒體及消費者對OMP的各種疑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