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會走向兩國一製嗎 zt

本文內容已被 [ 3528 ] 在 2009-10-22 10:24: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作者:安慧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在2008年歲末的《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發表了題為《大破解》(The Great Unraveling)的文章。這篇文章首先提出:中美經濟是“兩國一製”。他說:如果從中國的角度審視美國的銀行危機,一方麵令人瞠目結舌,另一方麵令人感到沮喪。之所以瞠目結舌,是因為人們難免得出結論認為,美國和中國正在走向“兩國一製”(two countries,one system)。為什麽這樣說?很簡單,在美國推出大規模的銀行拯救計劃後,我們發現:“中國有龐大的國有銀行部門,此外還有一個私營部門。美國現在有個龐大的國有銀行部門,此外還有一個私營部門。中國有著龐大的國有工業,此外還有私營工業。一旦華盛頓拯救了底特律,美國也將擁有龐大的國有工業,此外還有私營工業。”

  對於他的觀點,多數人都持批評態度。因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不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顯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政治體製上是很容易區別的,但是在經濟體製上的區別又在哪裏呢?

  2009年新年伊始,北大一位著名經濟學教授在鳳凰衛視作題為《中國改革邏輯》的演講。他在演講中並沒有正麵涉及“兩國一製”,但他對美國的經濟製度是肯定的。現場的一位觀眾問道:“如果純粹地把國外製度的有些東西移植過來,而不加改造的話,你說這樣的改革會成功嗎?”他回答說:“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製度可以簡單地移植,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人類的本性沒什麽差距,所以我們也不要說,哎呀,這是美國的製度,所以肯定就不適合我們,因為讓我們自發地發展,我們發展得也可能和美國製度是差不多的,這就是人性,那我們知道人們追求幸福,這是對所有國家都一樣的。”他又說:“人類的財富是怎麽創造的,是那些真正的私有的這些企業,它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調動每個人的創造力,包括西方的金融創新,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麽美國過去30年高科技領域一直是領先的,我們現在享受的好多東西,都是美國的企業創造的。如果沒有它現在自由的金融製度,那麽這些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國未來,我想仍然是要往前走,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包括金融企業,讓它更多地有自由。”由這種觀點出發,這位教授認為今後改革的重點是降低國有企業國家持股的比例。

  筆者個人並不完全同意這位教授的觀點。讓我們重溫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的論述:“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那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本質區別是什麽呢?鄧小平指出這種區別主要是分配。他在同年12月的批示中寫道:“如果僅僅少數人富有,那就會落後到資本主義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這個問題和它的意義,到本世紀末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由此可見,我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分配問題。為此,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與GDP的比例,並縮小正在繼續加大的貧富差距。

  危中有機。當前的金融危機的壓力,必然增加了社會分配體製改革的困難,但也必然凸顯出這種改革的急迫性。經過30年的改革,我們的改革又走到了重要關口,為此,我們必須認清繼續改革的方向,衝破阻力,才能清醒向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