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還是熊貓的傳人?中國大陸贈台大熊貓上周在台灣受到熱烈歡迎,這股“熊貓熱”傳導回到大陸,有媒體名人提議以熊貓取代龍作為中國的象征,在網民間引起激烈爭議。
上海東方衛視節目主持人、零點研究谘詢集團董事長袁嶽上周三(24日)在其博客中寫到,大熊貓“團團”與“圓圓”周二在台灣落戶,大家再次被提醒了熊貓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重要標誌,他由此提出:“可以認真地考慮把熊貓當成當代中國標誌的可能性。”
袁嶽的“挺熊貓”論點,包括熊貓性情溫順,姿態可愛,基本上不會引起任何負麵聯想。反之,龍卻有非常強的皇權、霸氣特點,而且龍過去是皇權專有的標誌,龍可以代表傳統中國或中國傳統文化,但代表正在更加開放與自由的當代中國,就不特別相配。
袁嶽接著提出,好萊塢動漫電影《功夫熊貓》在世界各國受到觀眾熱捧,其中最妙的地方是“功夫熊貓”褲子上的補丁,他從中想到熊貓的形象可以有變化延伸,把當代中國人的創新趣味、異想天開、豐富多彩特質都人格化地表現在熊貓上,那麽熊貓形象將更具吸引力與影響力。
網友罵聲一片
袁嶽:好萊塢動漫電影《功夫熊貓》在世界各國受到熱捧,從中想到熊貓的形象可以有變化延伸,把當代中國人的創新趣味、異想天開、豐富多彩特質都人格化地表現在熊貓身上,使其更具吸引力與影響力。
這番博文發表後,被新浪網挑選出來放在博客首頁,引來的跟帖不少,但支持者寥寥,罵聲倒是一片。網友馬上反問,那中國人是不是成了“熊貓的傳人”?並表示將以此為恥。
不少網民認為,龍圖騰代表了千年形成的文化傳統,熊貓形象根本無法承載同等深遠豐富的內涵。以熊貓作為國家象征,既沒有曆史根據,又徹底割裂了中華文化,是把中華文明庸俗化、功利化。
更有網友直接罵袁嶽“說話不負責任”,譏諷他“三鹿喝多了。”(三鹿,指含三聚氰胺假蛋白的汙染牛奶)。
從一些跟帖看來,盡管熊貓被台灣社會肯定為柔化了中國大陸的強權形象,但部分大陸網民所推崇的正是“龍”所暗示的強大與霸氣,這是“龍 ”被認為優於“熊貓”的地方。一些網民說:中國人就應該活得有骨氣、霸氣。老實、憨厚,臉上兩個黑眼圈的熊貓,儼然一副挨打的樣子,何況還是素食的。
關於“龍”作為中國標誌的爭論,在大陸的輿論界與知識圈裏已非第一次出現。2007年,就有學者建議將中國龍的英文譯名從 “Dragon”改為“long”或者“loong”,原因是西洋的龍在西方文化中是具侵略性的惡魔,中國用“dragon”作為自身的符號,會引起西方人的錯誤聯想。
北大教授:因中國曾被藐視 所以出現圖騰討論
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高丙中受訪時對本報指出,針對龍圖騰的種種討論,都是中國國家形象焦慮的表達方式。
這種焦慮根源於近現代以來,中國在國際政治角力中的挫敗感。高丙中說,中國從一個被景仰的東方文明一度淪為被藐視的符號,其中即包含中國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他認為,負麵形象是國際力量給中國戴上的緊箍咒,這並非是改換國家符號,來個“脫胎換骨”、“否定原來的我”就可能改變的。
他認為,“龍”不可能被“熊貓”所取代,討論本身不會改變任何情況,但可以引起對中國形象的思考,並表現中國的善意。
他說:“有人提出國家標誌應該換成熊貓,說明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形象更可愛,願意做一些自我改變來適應世界;國家也是這樣子,為了融入國際社會願意努力做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