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昨天公布“2008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沿海海平麵為近10年來最高,比2007年高了14毫米,海平麵上升與氣候變暖密切相關,加劇了海洋災害的發生。
平均升幅高於全球均值
報告分析指出,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麵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2.6毫米/年,高於全球海平麵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在氣候變暖引起全球海平麵上升的背景下,局部地麵沉降和異常氣候事件是造成2008年沿海海平麵變化的主要原因。海平麵上升加劇了風暴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鹹潮等海洋災害。
未來30年預計仍上升
報告預計,未來30年,中國沿海海平麵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將比2008年升高130毫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和天津沿岸仍將是海平麵上升影響的主要脆弱區。報告分析指出,氣候變化與中國沿海海平麵上升密切相關。近30年來,中國沿海氣溫上升1.1℃,海溫上升0.9℃,海平麵上升92 毫米;海平麵上升趨勢的季節差異明顯,冬季升幅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
升幅加劇引發海洋災害
報告說,海平麵上升直接導致潮位升高,風暴潮致災程度增強,海水入侵距離和麵積加大,海平麵上升使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蝕的強度;海平麵上升和淡水資源短缺的共同作用,加劇了河口區的鹹潮入侵程度。
2008年9月,廣東沿海海平麵比常年高200多毫米,超強台風“黑格比”引起了百年一遇的罕見風暴潮。2008年,海水入侵最為嚴重的是渤海和北黃海沿岸地區,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等沿海地區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鹽漬化災害,長江口和珠江口均發生鹹潮入侵事件。
報告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強海平麵監測、預測和影響評價工作,將海平麵上升影響作為重要指標,納入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同時,采取控製地下水開采、提高沿海堤防工程設計標準、加強濱海濕地和紅樹林生態係統恢複等一係列有效措施,降低海平麵上升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