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保增長措施已初現成效,但市場信心能否真正穩定、提振起來,還得從多方麵注重政策的均衡。
央行日前率先發布的12月份運行數據顯示,2008年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718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其中,企業貸款增速較快,約達 7160億元。而在貸款增速的推動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7.82%,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市場貨幣流通量?M0 也有不同幅度增加。此外,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盡管出口呈現連續第二個月下降,但在出口退稅率部分提高等政策刺激下,降速明顯趨緩。
以上數據表明,保增長相關的政策措施已經開始初現成效。誠然,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蔓延,不過,我們不能為此感到恐懼,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話來說:要建立信心、迎難而上,在金融危機中最早複蘇和振興。市場信心不足對經濟有著雪上加霜的效果,即使有錢也會捂著不投資、不消費。本質上,它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問題。因此,增加信心首先就要扭轉市場的預期。
當前的宏觀政策基調的調整,就是在穩定預期。筆者注意到,前期已經下了猛藥:4萬億元規模投資計劃、大幅減息在內的寬鬆貨幣政策,還有減稅讓利措施等等。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出席國際清算銀行會議期間稱,有必要製定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來防止中國經濟出現大幅放緩。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考察工作時也表示,在今年兩會前,國家還會出台一係列促進經濟的措施。這些猛藥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高速運轉宏觀經濟的大車,才使中國經濟在慘淡的血色中出現了絲絲“亮點”。
首先,作為直接反映我國宏觀經濟活躍程度的用電量,去年 12月份單月用電量環比上升。根據中電聯公布2008年電力工業統計快報披露,2008年12月份單月用電量為0.27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5%,但環比上升了6.8%。總的來說,中電聯公布的2008年度的電力行業數據並不樂觀,但是12月份單月用電量環比上升,還是讓人看到了今年行業轉暖的一絲曙光。用電量可以說是衡量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較為靈敏的指標,12月份用電量轉暖是否預示中國宏觀經濟在12月份結束之前的跳水行情呢?
其次,PMI指數回暖也預示經濟刺激政策起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月3日公布的2008年12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 顯示,2008年 12月份PMI數據為41.2%,較2008年11月份的38.8%這一最低紀錄回升了2.4個百分點,然而還是連續三個月低於50%,表明中國經濟繼續處於回落狀態,但出現底部徘徊跡象。大量經濟刺激政策對於宏觀經濟的作用看似正在逐漸顯現。PMI作為一個經濟先行指標,若該指數低於50%即意味著製造業萎縮,反之則意味著擴張。細觀數據,構成PMI指數的12個指標中,多達8個指數在2008年12月份出現了上升。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升勢較為明顯,升幅分別為3.9、5.0和6.1個百分點。上述三大指數都是直接與企業生產相關。其中,購進價格指數更是說明了企業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因此,這一指標的大幅增長說明企業生產確在恢複。不過,目前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基本特點是繼續維持低位運行、略現回升。中國經濟依然處於萎縮區間之中。雖然大部分指標有所恢複,但除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略高於50%,其餘各項指數均低於50%。尤其以新出口訂單指數為最低,隻有30.7%。產成品庫存指數從上月的50.8%大幅下降至44.7%,這說明企業庫存消化速度很快。
以上種種現象都表明,中國經濟慘白的臉上已經出現了一絲血色,提振了市場信心,開始由悲觀轉為樂觀。當然,穩定市場信心,重要的是要在多方麵注重政策的均衡:既要注重通脹翻盤,又要適當放鬆銀根,同時要適當提高資金成本;既要出台相關的貨幣政策,還要注重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以恢複市場信心;既要強調資源供給的穩定,又要注重開放市場,打破國有企業在部分經濟領域中的壟斷,以市場開放來化解所謂“經濟安全問題”。(作者係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