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緊隨美銀 外資連拋中資行

來源: v5 2009-01-07 19:30: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56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v5 ] 在 2009-10-22 10:24: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李嘉誠緊隨美銀 外資連拋中資行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日期:2009年01月08日 02:01
http://www.china-cbn.com
舒時 沈易安

  在恒生指數從去年10月的低位反彈近50%之後,一些重倉持有中資銀行股的機構投資者終於出手了。
  昨天上午,美國銀行以股份配售的方式售出了56.2億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價格3.92港元,相比前一天收盤價折價12%,直接套現價值約194億元人民幣。
  經過這次減持後,美國銀行對建行的持股比例從19.1%降至16.6%,仍為第二大股東。美林和瑞銀負責此次配股。
  而到了傍晚,市場再度傳出消息,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基金(Magnitico Holdings Limited),將從今天(8日)開始,以折讓價沽出20億股中國銀行(03988.HK,601988.SH),套現40.6億港元。這次配售也是由承銷建行的美林來完成。

  美銀減持建行“不違規”

  建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美銀此次減持已經通知了建行方麵,減持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雙方一致確認減持不會影響雙方的戰略合作。
  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佘閔華表示,美銀目前資金麵較為緊張,具有套現衝動;同時,出於防止股權過於集中的考慮,建行也會樂於接受美銀的減持。 
  市場一度傳言美銀在2008年12月15日計劃出售建行至多55億股股票,但建行方麵對此進行了否認。有媒體稱,減持擱置是因為美銀違反了中國方麵的相關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 
  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苗廣華表示,美銀減持建行“並不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美銀在2005年、2008年6月、2008年11月份三次增持,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增持是否已滿六個月,是依據每次增持的時間各自計算的。 
  佘閔華也認為,美銀減持並不違規。不過,也有券商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內地證券法的減持規定是否適合H股。
  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銀行斥資25億美元,從中央匯金公司手中購入約174.82億股建行,又在建行發行H股時斥資5億美元,購入約16.51億股。由此,美銀合計持有191.33億股,約占建行股份總數的8.19%。這些股份已在2008年10月27日全部解禁。 
  2008年6月,美銀花費19億美元行使認購權,增持了建行股份。11月,美銀以每股人民幣2.46元(相當於每股港幣2.79元)的價格向匯金收購其持有的建行部分股份,其所持建行股份增加到了19.13%。
  從時間上來看,已達解禁期的191.33億股股份,早已過了六個月時間的限製。
  根據美林承銷團隊統計,截止昨天,建行的配售過程相當順利。“投資者主要是來自歐美的機構投資人。”美林的主管說,“投資者對來自亞洲的高質量、而價格合理的交易相感興趣,這預示著2009年是非常樂觀的。”

  外資減持動因

  在中行減持方麵,美林方麵昨天傍晚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了李嘉誠基金減持的傳聞。根據安排,這次配售的價格介於1.98~2.03港元,較中行昨天收市價每股2.14港元,折讓約5.14%~7.48%。
  僅僅一周前,瑞銀集團剛剛向15家機構投資者出售了33.8億股中行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1.3%,作價較前收市價折讓約12%,套現8.08億美元,約合62億港元。
  眾多外資機構從過去的增持中資銀行股,到紛紛減持,其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麽?
  標準普爾的分析師指出,不同的境外投資者投資心態不一,對於那些在內地沒有分行網絡的外資銀行而言,將會希望繼續持有內地銀行股。不過,如果外資本身在內地已經設有網絡,不排除會考慮本身財務狀況來決定是否出售股份。
  標普分析師廖強昨天表示,在外圍因素影響下,中資銀行的穩定性仍然不受影響。標普昨天將中國銀行業的展望由“謹慎正麵”調整為“穩定”。標普認為,內地銀行業今年的主要挑戰是盈利,因為隨著淨利息收窄,融資成本上升,及非利息收入的下跌,維持銀行的資產素質將是今年最具挑戰性的工作。
  不過,盡管此次美銀配售的建行股份有120天的禁售期,但美銀減持的消息仍然在市場引發震動。
  一位美資對衝基金經理桑尼透露,當天建行的大筆交易不斷,令港股全天的交易從近日的四五百億港元飆升至超過900億港元。建行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收盤時重挫8.8%,收於4.06港元,股價倒退回去年12月初時的水平。

所有跟帖: 

套現是目前金融界的趨勢,金融危機時各方都會吃緊,不必過度恐慌 -鳴放1957- 給 鳴放195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7/2009 postreply 20:17: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