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回到中國去養老!
從北京人在紐約VS美國人在北京!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生如夢:三十多年前當封閉的國門被打開後,也就是中國人夢開始的時候,移民歐洲,大洋洲,移民美國,加拿大,那曾經是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九十年代初有一批北京人來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美國,當年有位華裔美國人根據北京人在美國奮鬥掙紮的故事,寫了一部(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再到後來:鄭曉龍,馮小剛,薑文,嚴曉頻,又在這部小說的基本上,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電視連續劇,這部(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上映之後,也在華人群體中產生出不小的共鳴、、、
無論是(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還是同名的電視劇,都真實展現了九十年代初大陸移民的生存狀態和文化衝突,它就像書中說的那樣:如果你愛一個人,那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轉瞬間三十多年的光陰過去了,據(鳳凰衛視)竇文濤的介紹,當年那部(北京人在紐約)的作者如今已年近70多歲,目前他居住在北京,並且又寫出了一部名叫(美國人在北京)的小說。
從九十年代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過去啦,在這期間中美兩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當年那部(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再到如今對(美國人在北京)的描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仿佛是一部中美兩國的發展史,首先北京宣稱自己是:東升西降,接著華盛頓也誓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在(美國人在北京)這部小說裏麵,作者有如下的描述:美國是兒童的天堂,美國是青年人的戰場,美國是老年人的墓場,對美國這樣的描寫肯定會有爭議,對此筆者認為沒有必要展開那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探討、、、
最好最有說服力的方法,就是對中美兩國的現狀進行對比,按照(美國人在北京)的觀點,如果將職場稱為是(戰場)的話,那中國的年輕人,要比美國的年輕人艱辛的多,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難收入低,這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相反老年人的退休工資比較高(幾千元到N萬元)不等,中國的退休老人除了在茶餘飯後可以吹吹牛,還可以跳跳廣場舞,生活很悠閑,於是精明的商人便把目光盯住了退休老人群體,這樣(養老院)便像雨後春筍一樣的冒了出來,養老院裏的豪華設施,更是現代化與商業化的無縫對接。
接下來再將目光轉向海外的華人群體,自從大陸的(動態清零)結束後,有許多思鄉心切的華人返回大陸去旅遊探親,令那些回鄉遊子讚不絕口的,當屬大街上各種玲琳琅滿目的美食,品種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對此大陸官方也很自豪的宣稱,這就叫(舌尖上的)中國,盡管不少人移民到海外多年,但當肚子感到餓的時候,仍然會覺得麻婆豆腐,要比土豆沙拉香,特別是對於那些在三十多年前跨出國門的中國人來說,從小就吃慣的食物,到老都是天下的第一美食,另外在三十多年前跨出國門的那一批華人,如今也已進入到頤養天年的時候,因此大陸新建的(養老院)對他們充滿了誘惑力、、、
比如像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裏,那些剛拔地而起的養老院,就像政府搞的形象工程一樣,看上去顯得相當的高大上,另外養老院還(與時俱進)配有受過專業培訓的護理師,這一切無論是看上去,還是聽起來,都顯得養老院就是一個老人的天堂,因此這些目睹的觀感疊加起來後,便對那些回國(走馬觀花)的遊子產生出潛移默化的心理變化,
人總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人性,於是那些從中國大陸回來後的海外遊子,他們就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開始在網上寫出了係列的回鄉觀感:諸如(回中國去養老)的呼喚,還有像(年紀大了一定要回中國去養老)以及(葉落歸根去養老)等文章,並且附上(養老院的照片)廣而告之,這就像是從三十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開始,再到(美國人在北京)結束一樣,就像俗話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樣、、、
如果說當年的(出國潮)是一種小氣候的話,那如今(回國養老)同樣也是一種小氣候,對於這種(潮起潮落)的小浪花該怎樣看,這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對此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在下認為(回中國養老)純粹就是一種無病呻吟,更是一廂情願的夢話,舉一個不太貼切的例子吧,雖然這例子不太貼切,但卻很能說明問題,那是在1976年西城分局的拘留所,每天吃的都是清水醬油煮白菜,外加倆窩頭(一點油水)都沒有,餓的我頭昏眼花,有一天餓的我腦筋短路,竟然想起了電影裏描述的病號飯、、、、
過去在電影和文藝作品裏麵,對於(病號飯)的描寫一般都是指雞蛋掛麵,設身處地的想想看:在每天都吃清水煮白菜的拘留所裏,若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雞蛋掛麵,那簡直就像吃上(滿漢全席)一樣,當時我還為自己的(靈機一動)感到心中竊喜,於是(嗓子腫痛)申請病號飯的請求得到了獄方批準,到下午四點鍾開飯的時候,負責分飯的(勞動號)給我送來了一碗棒子麵粥,另外還有一小塊鹹菜,當我看到這一切時整個人都傻啦,看著別人大口的吃窩頭,又餓又饞的我真是悔之晚矣,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於是我的(嗓子腫痛)被一碗(棒子麵粥)迅速治療好啦,接下來我向管教隊長重新申請要吃窩頭,我的申請也很快獲得了管教的批準,但是想實現重新吃窩頭的願望,我還需要付出(自作聰明)的代價,這代價就是我必須要接受(戴三天背銬)的懲罰,罪名是(鬼計多端的)欺騙政府,就這樣我雙手被反銬,吃飯時窩頭就擺在地板上,人趴在地板上吃窩頭,這種吃法被稱叫(拱豬),我例舉出這件不堪回首的往事,想要說明的是:如果有人覺得自己聰明,想要無病呻吟的喝棒子麵粥的話,別攔著讓他去喝好啦!
再返回到那所謂的(回歸大陸去養老)的議題上,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回歸養老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裏首先要搞清二個關鍵問題,(一)你在海外擁有的是什麽身份,如果你持有的是綠卡,那麽按照移民局的規定,凡是綠卡持有者的離境時間不得超過183天,這也就是說你去中國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年,如果你自願放棄海外的綠卡身份,願意一無返顧的回到中國去養老,那我沒話說,那樣我隻有祝你一路走好,否則的話在一年中隻有半年在中國的逗留時間,超過半年不歸就說明你對(第二故鄉)缺乏認同感,那樣移民局有理由認為你不熱愛這個國家,那樣移民官就有權力注銷你的綠卡,綜上所述:像這種根本沒有可行性的回中國養老的議題,那就純粹是瞎扯淡!
這其(二)也是你繞不過去的問題,如果你是加拿大的公民身份,或者說是美國的公民身份,那我就更不明白啦,中國政府一直都不承認雙重國籍,而你持有的是外國護照,那麽請問你又憑什麽到中國去養老,中國政府又憑什麽讓你(吃著碗裏的還看著鍋裏)的,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甘蔗沒有兩頭甜,因此回去養老是鏡中月是水中花,是大白天裏說夢話,
退一萬步說:當你回到(一切向錢看)的大陸後,還有太多的實際問題,首先你的簽證怎麽解決,醫療看病的問題怎麽辦,還有萬一到搶救的時候,子女不在你的身邊,需要家屬簽字又該怎麽辦,千萬不要認為(懷揣著美元)你換成人民幣之後就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回到中國後就是大爺,你回去後的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你若這樣想就又錯啦,這絕對是在白日作夢,這些年的(仇外教育)已讓大陸的韭菜認為,海歸就是境外的敵對勢力,像那句祖國建設你不在,千裏投毒你最快,這句話針對的就是海外華人!
所以說(年紀大了回到中國去養老)就是一個虛幻的海市蜃樓,就是一個自己騙自己的彌天大夢,就是一個茶餘飯後的笑話,如果你仍不信的話那你可以到中國駐美國,或駐加拿大的大使館去試試看,你去申請(赴中國的養老簽證)看人家大使館會不會簽給你,除非你屬於(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的司馬南,或者你是(帶著任務)潛伏在美國社會的餘則成,呂東方,翠萍,否則的話那所謂的回中國去養老就是癡人說夢,是南柯一夢!
凡從大陸移民出來的人想必都對(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不會陌生,下麵筆者想透過(養老院)的表麵現象,掰開了揉碎了去看看(養老院)在華麗外表下的本質,客觀的講大陸(養老院)的設施的確都不錯,那些(遊子們)在文章中的介紹也都基本屬實,養老院內花園,營養攴廳,遊泳池,按摩室,活動中心也都是應有盡有,你猛的一看(養老院)的一切就跟真事似的,各種配置搞得就如同五星級酒店似的,問題是這些(擺設)與你有關係嗎,當你吃飯都需要護士送到床前的時候,當你行走都需要護工的時候,養老院的擺設也就真成了擺設,這些華麗的設施與你也就真沒多大的關係啦!
這就像有一次我回北京,當我從國際航班的到港處走出來後,座上了一輛北京的出租車,現在的(北京的哥)早已不是當年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聽的你都不想下車的的哥啦,如今開出租的是一批(農轉非)的郊區農民,那天在駛往市區的國門大道上,那位(郊區的哥)指著道路兩旁的建築物說,這些你們在國外沒有見過吧,這在俺們北京遍地都是,我實在懶得搭理他,於是讓他專心的開車不要說話,我心想:這他媽的與你有關係嗎。
同樣的道理:當你在養老院裏,即不能自己去遊泳池戲水,又不能自己去做足底按摩,隻能是座著輪椅到處去轉轉時,這時候(養老院)的那些豪華設施,就像北京國門大道旁的豪華建築一樣,那就真與你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啦,或許是你對養老的認知有偏差,如果你高標準的嚴格耍求自己,並且非要做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話,特別是自我評估:感覺不僅有賊心而且還有賊膽,感覺自己還具備跟小騷妞暗送秋波的時候,那你就不需要去養老院,當你能自己穿衣,自己能吃飯的時候,那就不叫做養老,那叫做退休!
關於(海內外)的生活對比:有一句話比喻的很形象,它是這樣描述的:說海外的日子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在大陸則屬於:真髒,真亂,真快活,這樣的真快活,讓回鄉的遊子真把大陸的(養老院)想象成天上人間啦,想象成快活的九華山莊啦,想象成每天吃飽喝足後,去打個牌遊個泳,再不然就背一個小手去散散步,或者去做一個日式的全身按摩、、、
如果你真這樣想的話,那你就又想錯啦,那樣的日子不是在養老院,那樣的日子是在旅遊度假村,大陸的富豪都相信:錢能解決的事就都不叫一個事,而且還都相信(有錢就能使鬼推磨)的傳說,事實也的確如此,隻要你肯花銀子就會有人把你伺候的像黃世仁一樣,問題是你又能有多少銀子,如果你在海外屬於是工薪階層的話,那就不要想入非非啦,免得讓人笑話,若你僅靠那點工資就想當一位大爺,那就是異想天開,那就是白日作夢!
能過上那種(頤指氣使)日子的主,在過去那是座在(紫禁城)裏的皇上,或是住在(頤和園)的聖母皇太後,如今能過上這種日子的人,最小也得是省部級的官員,司局級的官員都沒戲,像你我這樣的那就更沒戲,當然啦,如果你擁有像王建林,馬雲那樣的實力,那就則另當別論啦,若是那樣的話,你可以在家裏麵養一群大丫環(關起門來做皇帝),若你沒有那樣的實力,隻是過著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那你就別做夢啦!
說了半天(再回到養老)的主題上來,什麽叫養老,從嚴格意義上講,養老就是每天當你吃飽了飯之後,隻能(傻啦叭嘰)的被人推出去曬太陽時,隻有當你想要幹點啥事,卻發覺自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隻有當你這一生中的全部輝煌,昔日(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隻能是靠回憶的時候,隻有當你再看見漂亮妞隻能是咽著口水,並假裝成(柳下惠)那樣坐懷不亂的時候,那麽恭喜你哥們,這時候就到了你需要養老的時候啦!
接下來:讓我們再看看(養老院)的收費標準,大陸的(養老院)一般都屬於是商業化的性質,公益性質的養老院你根本沒資格住,所以在此就省去筆墨,所以不必為此展開討論,在此就談那些商業化的(養老院),這樣的(養老院)分成不同的檔次,就像酒店的(分星級)是一樣的,即然回到中國去養老,那麽我想在海外打拚多年,如今回國去的海歸,總不至於跟村裏狗蛋他爹,或二丫頭她娘住在一起吧,還有那些跳廣場舞的老太太你願意同他們住在一起嗎,更不要說跟那些無事生非的(朝陽群眾)混在一起啦。
如此一來,層級與檔次的不同,收費的標準也就不同,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的都有,比如像在北京或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裏,那些高瑞養老院的收費標準大約是2~3萬人民幣不等,如今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這個數字恐怕還會有所上升,那麽你具備這個實力嗎,姑且就算你有這個支付能力,那麽就讓我們再來看看(養老院)的屬性,這也就是說你要搞明白,養老院是一個什麽樣的場所,這就像買房(要搞清楚周邊環境)一樣。
關於(養老院)我們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說的直白一些,那就是把一群原本彼此素不相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聚在一起過日子,什麽叫養老院,這種地方就叫養老院,當年毛潤芝活著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這話放在養老院也同樣適用,這話說的好聽點叫來自五湖四海,說難聽點就叫魚龍混雜!
在這樣一個(雞同鴨講)的養老院裏,在這樣一個紮堆養老的場所,你設身處地的想想看(換位思考很重要),如果讓你天天生活在這樣陌生,而且難以溶入的環境裏,你覺得(養老院)還像宣傳介紹的那樣美好嗎,這其實是一個用腳丫子都能想明白的議題,就這麽說吧:當你與一群文化層次不同,且素不相識的老人朝夕生活在一起時,這時候的你實際上就等於是身處在一個小江湖,隻要是江湖那就有(強與弱)之分,這就是養老院!
這樣描述(養老院)可能有人不愛聽,那好吧: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說養老院是一個半封閉的場所,這你總該認同吧,住在(養老院)裏的老人,除了老人的孩子會來看望他外,這些老人的生存狀態,就幾乎沒有外界的輿論和社會道德的監督,那麽問題來啦,在這樣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小社會裏,除了基本的法律起作用之外,養老院裏的江湖規矩是什麽,那裏的潛規則又是什麽,是善良與光明嗎,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那麽住在(養老院)裏人什麽叫強,又什麽叫弱呢,該怎樣去衡量一個老年人的強弱呢,這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當別人欺負了你以後,看會不會有人做你的堅強後盾,看會不會有人為你撐腰,這就像小時候打架(打不過對方)的時候,常說的那句話:孫子你丫的等著,我去叫我哥、、、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威懾,這就是在告訴對方:我背後有人罩著,這也像北朝鮮的(金三胖)一樣,他那個(核武)能不能用的上單說,但他有這玩意,周邊國家就得圍著他玩(六方會談)這就像上述說的我去叫我哥一樣,這就叫威懾!
其實人在(養老院)裏,就像是住在(老年幼兒園)裏一樣,幼兒園方麵害怕的是家長,而不是怕幼兒,同樣的道理(養老院)怕的是老年人的子女,而不是怕住在那裏的老人,道理很簡單:隻有家長才有能力投訴幼兒園,隻有家長才能去找媒體爆光,但是幼兒園裏的幼兒不能,住在(養老院)裏的老人也一樣,隻有子女才有能力去投訴(養老院),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這也就是說隻有老人的子女才能對(養老院)構成威懾,
所以說宣稱(回大陸養老)的人要想清楚,你的身邊有這樣(可以依靠)的威懾力量嗎,你的子女願意隨你回大陸嗎,再說人住進(養老院)後,你以前所有的社會關係,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逐漸的斬斷,最後剩下的也就隻有親情與子女啦,這種親情可能有薄厚,也有可能不太靠譜,但如果連這點關係都沒有了,那你就真的是一無所有啦,所以說子女就是潛在的威懾,即然這樣那請問你回去養老:你的子女何在,你的威懾又何在!
另外:你別看(養老院)每月都收你N萬的現大洋,這樣看起來養老院的收費的確是不低,但你交的這筆費用(大部分)都落到了(投資方)的腰包裏,真正能落到(護工)手裏的銀子也不過是幾千元的人民幣而已,你指望著那些每個月拿幾千塊人民幣的護工,就能把每個老年人都當(親爹)一樣伺候嗎,你別想入非非啦,中央台的(新聞聯播)看多了吧,
再說養老院的管理方麵,你以為人家真的關心老年人(開心或不開心)嗎,這你就又想多啦,養老院方麵關心的隻是老人是否(健康安全)的活著就行啦,因為隻有老人活著院方才能收費,這時候你看啊,身邊如果沒有孩子,你在養老院裏遇到事情的時候,那就一定是孤立無援,不錯你給養老院交費啦,但是花幾千元人民幣就想買個(孝子賢孫)=那是做夢!
別跟我說(高端養老院)裏不存在虐待的問題,冷暴力算不算虐待,在養老院裏幹久了的護工要是給你找麻煩的話,他們會有100種(攝影頭)留不下證據的辦法,甚至根本就不用找你的麻煩,不理會你的需求就夠你受的,還有這些護工優先誰,怠慢誰,照顧誰,忽視誰,故意引導別人孤立誰,當你麵對這些潛在的麻煩時,你怎麽辦,如果沒有子女做後盾,就沒有狐假虎威的資本,那你就隻有被人欺負,而且是那種有苦難言,甚至是(打掉牙齒往肚裏咽)的蹂躪,像這樣的後盾,那些哭著喊著(要回大陸去養老)的聰明人,你們具備嗎,孩子存在的意義本身,那就是一種無言的威懾!
所以說在(養老院)裏衡量一個老人(強弱)的標準,不是看你活蹦亂跳的時候在社會上多麽有地位,也不是看你擁有多少房產或你賺了多少錢,而是看你受了欺負以後,會不會有人找肇事者的麻煩,像(錢幣)這種東西在年輕時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但到了某個時刻,你會發現(錢)連尊嚴的問題都解決不了,而能解決問題的隻有血緣關係,這就是子女!
人生到了這個階段,也就是說到了你晚年時,你的兄弟姐妹,你在社會上的哥們閨蜜,差不多也都像你一樣老了,或許他們也都已住在養老院裏啦,在這時候能指望給自己(撐腰)的,就隻有自己的子女,而那些回歸養老的智叟們,你身邊沒有子女那就隻能望洋興歎!這時候那句(你等著=我去給我孩子打電話)就像當年那句(你等著=我去叫我哥)一樣,
子女是否靠的住,這都無所謂,關鍵是你要有這種威懾的存在,因為有子女存在這件事本身,這就能讓對方掂量掂量後果,這種提示的潛台詞就是:我還有孩子在外邊,你對我不好會有(MF)麻煩,大家都害怕MF,你看這就是一種製約,這就是一種威懾,別跟我說(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當個人權益受到侵害後,維權還是要靠自己,這在國內外都一樣,
你看看說一句(大實話)就是這麽殘酷,鄭板橋說要(難得糊塗)活的太明白了就會痛苦,就會不幸福,早些年我回北京去看我媽,記得有一次老太太跟我說過這麽一番話,她說如今(發工資)不像從前那樣啦,現在都是財務直接把錢打進銀行卡裏,對這種新生事物,她們這些離休老幹部感到很陌生不適應,這也難怪人老了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會比較差,
於是(老幹部處)的工作人員,就會在每個月發工資的那天,把這些老頭老太太都召集起來,本來按規定每年要組織(離休)的老同誌去旅遊二次,現在她們的年齡大了,那幹脆就(一舉兩得)每月在北海的仿膳飯莊請大家吃個飯,即算是老幹部的聯誼活動,也捎帶手的把(現金)工資發給她們,而當這些老頭老太太聚在一起後,她們談論的主題那就是子女、、、
那天我媽感慨的對我說:兒呀,小的時候你們願意跟小夥伴(吹噓)自己的爸爸媽媽,如今呀,這情況已經顛倒過來啦,每個月到聚會(領工資)的時候,這些離休老人的話題,就是相互攀比自己的兒女、、、接著我媽說:有你們這幾個爭氣的孩子媽可自豪啦,聽我媽說這話的時候,我心裏挺難受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們來說,是我們的靠山,是我們的後盾,也是我們驕傲的資本,如今父親已不在了,媽媽也已經老了,到了這個歲數實際上媽已經變成了弱勢,父母這種從強到弱的變化,這種從輝煌走向夕陽的過程,就是不可抗的人生,想到這些不禁產生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
社會學者說:這種變化就叫=角色置換,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人在年輕的時候是教育兒女,到了老年後依靠子女(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再到西邊落下去)一樣,這就叫角色置換,這種變化過去叫(子憑父貴),今天叫(母以子貴)這種血緣關係的變化,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轉換,這種變化也是相依相偎的,它即是傳統文化的現實反映,同時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說人老之後,子女對父母而言:那就是後盾,也是老人的靠山!
加拿大的法律規定:年齡未滿十二歲的兒童,必須要有監護人,否則那就是違法行為,同樣的道理:中國養老院對於(要入住到養老院)的老年人,同樣也需要有監護人,那麽問題就又來啦,那些(一定要回大陸去養老)的智叟們,如果你的子女都生活在大陸,那我沒話說,但是如果你的子女是生活在海外,那麽請你告訴愚公,萬一你住在養老院期間(突發重病)怎麽辦,還有醫療(花費巨大)怎麽辦,誰做你這老年人的監護人,
當然(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監護人也是可以變通的,這時候(錢)的作用就發揮出來啦,為保證(身邊沒有子女)老年人的安全,為保證突發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及時搶救,那你就需要向院方(交納押金),這筆費用的數量由幾十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由於子女不在老年人的身邊,所以你還得(簽字授權),當你有這樣一筆錢(寄存在)養老院的帳戶裏時,人家(有授權書)可以任意的或巧立名目(如體檢或專家會診)的從中扣除,
因為你已簽字授權,這就具有法律效力啦,所以這筆錢養老院完全可以視情況而支出,嘿嘿,這時候的你,那就約等於是唐僧肉啦,人家下手宰起你來=非讓你順著(脖頸子)往外滋血,綜上所述:回國養老那就是:南柯一夢,那就是海市蜃樓,筆者所言那就是=良藥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