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我國96萬英鎊買辛柏林雷達,讓越軍

來源: 狄冠元 2024-06-29 17:51: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6218 bytes)

1) https://mp.weixin.qq.com/s/dPcEugqsJ2HUbN_rJeH1DQ

96萬英鎊買辛柏林雷達,讓越軍炮戰中不敢還手?我軍到底買虧了麽

沐風談兵論道 2022-02-09 19: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情解碼 Author 戰情解碼

 

Image

1984年7月6日,老山地區正籠罩在漆黑的夜幕和綿密的霧氣中。淩晨2點30分,我方境內的白石岩地區突然傳出一陣刺耳的爆炸聲。緊接著,各處陣地一時間警報大作,嘈雜的呼喊聲此起彼伏。“敵人偷襲!”好在混亂很快就結束了。
遭遇襲擊的是我邊防17團炮兵營重迫擊炮陣地、14軍41師112團9連3排前沿陣地和“辛柏林”炮兵雷達站。在戰鬥中,越軍特工陣亡了1人、傷10人,但因為事發突然,我方不幸犧牲9人,負傷40人,還被炸壞了1部炮兵偵查雷達、1門重迫擊炮,報廢了2輛汽車。單純從軍事角度講,這是一次經典的特戰破襲行動,敵人是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的一個排。

Image

雲南前線的我軍“辛柏林”雷達
絕密的雷達站遇襲,其實這純粹是越軍瞎貓撞上了死耗子。在事後偵聽到的通信中,越軍以為自己破壞掉的隻是我軍的通訊站。而且幸運的是,我軍的“辛柏林”雷達隻是被炸壞了電源,經過前線部隊的緊急修理,很快就恢複了戰鬥力。越軍玩兒陰招一時得了便宜,不過在6天之後的MB-84“北光計劃”中,我軍就憑借凶狠而準確的炮火,再一次把越軍打得不成人形。
在對越自衛反擊的戰第二階段,我國從英國引進了FA No.15 MK-2 Cymbeline“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可以說這款雷達為戰鬥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這筆軍貿交易,坊間也流傳著許多軼事,比如說“越軍的火炮每次開火後隻要8秒鍾,我軍反擊的炮彈就會落到他們頭上”、“‘辛柏林’的出場使得我軍占盡先機,而越軍在炮戰中甚至不敢還擊”。其實,這些傳說雖然很提氣,但是大多都經不住推敲。

被誌願軍冷槍冷炮調教,英國開發出“辛柏林”,20餘年後又被我軍拿來收拾隔壁不聽話的學生

引進“辛柏林”,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在“兩山輪戰”時期,為了應對越軍的遊動炮擊,我國才耗費巨資從英國進口了2部“反炮兵雷達”,結果還讓越南人炸壞了1部,最後不得不把僅剩的1部緊急調往前線。
事實上,這個說法隻說對了一半。當年,我國進口雷達確實有應對邊境衝突的考慮,但是考慮的時間可要比“兩山輪戰”更早一些,而且引進“辛柏林”的花銷並不大,數量也不隻是2部。

Image

1980年3月王震副總理在上海參觀英國航空設備展覽會
1980年,我國與英國簽署了一攬子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這其中就包括了FA No.15 MK-2 Cymbeline炮兵偵查雷達。不過,與051S、殲-7M這些大件相比,“辛柏林”簡直不值一提,它的單價隻有24萬英鎊,4部合計96萬英鎊,在當時約合223萬美元。
這引進的4部雷達,在1980年年底前全部到貨。其中1部交給了西安黃河機器製造廠(國營786廠)用於科研,1部留在河北宣化的炮兵指揮學院用於教學,而剩下2部分別交給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用於邊境作戰。

Image

把“聯合國軍”炸出心理陰影的誌願軍迫擊炮組
其實說起來,“辛柏林”跟我們的緣分還得從抗美援朝講起。大家對於誌願軍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炒麵加步槍”。但實際上,誌願軍也非常重視炮兵,隻是榴彈炮、火箭炮這種“寶貝疙瘩”實在不夠用。隻有像無後坐力炮、迫擊炮這些,當時我們能自行生產和保障彈藥的輕便伴隨火炮,才能端出來“可勁兒造”。有個數據恐怕大家都想不到,在陣地戰階段,誌願軍團營級輕便火炮的編製數量,甚至要高於“聯合國軍”。
到了“冷槍冷炮”運動的檔口,“聯合國軍”就徹底吃不消了,因為誌願軍的迫擊炮技術那叫一個爐火純青。什麽無炮架簡便射擊、單炮同時彈著,統統都是“基操”,超近距離極限射擊、頂送炸藥包等等花活兒,也都整成了“藝術表演”。誌願軍第一個殲敵過百的“狙擊手”,就是玩兒迫擊炮的唐章洪老爺子。
當時,炮位偵測主要依靠前沿目視觀察和聲響測距交匯,但是迫擊炮的煙火特征不明顯,聲音也不大,挨了揍的“聯合國軍”想報複還找不到對象。上午挨了炸,呼叫遠程炮火和空中支援,乒乒乓乓一通亂打,到了下午還得繼續挨炸。

Image

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廣泛使用的AN/MPQ-4A近程迫擊炮偵查定位雷達
於是,痛定思痛的西方國家,下定決心要發揚技術優勢,搞個“黑科技”出來,防止以後再被教育。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先是在1957年搗鼓出了AN/MPQ-4近程迫擊炮偵查定位雷達,接著英國的桑恩電子公司(Thorn-EMI)又在1962年推出了FA NO.8 MK1 Green Archer“綠箭俠”雷達。
不過,“綠箭俠”的性能是夠用了,但是它的噸位實在沒法恭維,它得用2輛3噸級越野卡車拉著,這麽大一坨開到一線,那可真是砧板上的毛刺——找錘。於是“綠箭俠”瘦身成了“辛柏林”,這下加上電源才390公斤,簡單分解後靠人就能扛著走。從某種程度上講,“辛柏林”就是英國在朝鮮戰場被誌願軍調教出來的東西,如今又被我軍拿來收拾隔壁不聽話的學生,這個緣分也是沒誰兒了。

“黑科技”沒那麽“黑”,中國仿製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是我軍首次使用的‘反炮兵雷達’,“辛柏林”是當時世界領先的‘黑科技’,越軍始終搞不明白,為什麽我方的炮火如此精準,以至於他們每次開火後隻要8秒鍾,反擊的炮彈就會落到頭上。”在媒體資訊還不夠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描述有鼻子有眼,一時間也深入人心,甚至讓“辛柏林”成了科幻神器。不過,客觀來看,這番說辭裏的槽點還真不是一般的多。

Image

采用FV-101車族底盤的英軍“辛柏林”雷達
首先, “辛柏林”的正式中文名稱是“炮兵偵查雷達”,功能包括迫擊炮定位、火炮校射、海岸監視、直升機和小型飛機等低空目標的搜索跟蹤,地形測量,是貨真價實的多麵手。
其次,在引進“辛柏林”之前,我軍就已經裝備了370和372炮兵偵察雷達,而且早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階段,就曾廣泛使用。隻是與進口雷達相比,國產貨在反應速度、目標截獲率、定位精度上,要遜色不少。
再次,“辛柏林”雷達的測量反應時間為15-20秒,但是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目標類型識別、坐標確認和上報。也就是說,從發現目標到實施反擊,至少得有10-15分鍾的時間。就算放到今天,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在8秒內把炮彈扔對方頭上。
最後,“辛柏林”雷達主要針對迫擊炮,定位精度能達到25-40米,雖然也能偵測以M-30和M101為代表的的榴彈炮(炮口初速較低),但是定位精度會下降到65-100米,而對於炮口初速更高的加榴炮、加農炮和火箭炮,就無能為力了。

Image

 
其實,使用雷達反推敵方炮位的技術,在二戰末期就已經出現。到了冷戰時代,早就成了爛大街的玩意兒。不過,最早的炮位偵測雷達,是用高炮火控雷達改裝的,比如美國的SCR-584和英國的No.3 MK-2/F等。可是這些火控雷達發射的是錐形波束,覆蓋的空域範圍太小,加上在高低方向上采用的是機械掃描,所以會有“捉不住,測不準”的問題。
當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福斯特”掃描器的應用,這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J.S.Ferst,在1943年提出的一種同隅機械寬角掃描天線。在沒有成熟的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年代,通過同軸錐體布局的饋源和帶格柵反射器,實現了在高低方向的水平平麵波掃描。

Image

 
而“辛柏林”雷達采用了更強大的三重“福斯特”掃描器。掃描器工作時,內外錐體固定不動。中間的旋轉錐體在驅動裝置帶動下,以每分鍾約1000轉的速度轉動,在空間上形成了兩道扇麵角40°的來回掃描的傾斜波束,同時在掃描扇麵下方還有一道固定的預警波束。
當來襲炮彈穿越預警波束平麵時,就會被及時返現,之後掃描波束對該彈丸航跡上進行兩次截獲,測出每個截獲點的斜距、方位角、仰角以及兩點間的飛行時間,最後由計算機根據這些信息反算出迫擊炮的位置。

Image

國產371炮兵偵察雷達
在1980年引進“辛柏林”的同時,國防工業部門也布置了仿製任務。而國營786廠經過6年的艱苦努力,也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987年1月28日,國產371型炮兵偵查雷達完成驗收試驗,在以122mm榴彈炮實彈進行的定位試驗中,精度達到10m級,性能已經超過了進口產品。
實際上,“辛柏林”雷達在八十年代已經算不得先進。隨著九十年代相控陣技術的普及,“福斯特”掃描器很快就被淘汰。以美國AN/TPQ-36為代表,能兼顧對迫擊炮、火箭彈和加榴炮定位的炮兵偵查雷達,迅速占據了炮兵營偵察連的站位,而更為輕便的AN/TPQ-48/49則填補了步兵分隊的空白,“辛柏林”發展到MK-3型後也改用相控陣天線。

Image

國產YLC-48輕型多用途偵查雷達係統
因此,在完成371型的研仿之後,“辛柏林”在我國的故事就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以SLC-2係列、BL-904係列和YLC-48係列為代表的國產炮兵偵查雷達係統,形成了從覆蓋戰役到戰術需求的係列化產品。

“辛柏林”雷達實戰作用誇大,不過買的一點不虧

對於“辛柏林”雷達在實戰中的作用,在網絡上有觀點認為,“辛柏林”的出場使得我方占盡先機,而越軍在炮戰中甚至不敢還擊。當然,也有人認為,“辛柏林”雷達的作用非常有限,對於越軍的重型火炮無能為力。其實,無論是誇大還是貶損,歸根結底都是對炮兵作戰存在認識誤區。
當時我們不僅做不到“發現即摧毀”,更沒有把對方打得不敢還擊。更多時候,我們也要經過對射,才能壓製住越軍。大家耳熟能詳的1986年10月14日的“藍劍-B”行動和1987年1月7日的“黑豹行動”,我方突擊隊的主要傷亡就是敵方縱深遠程炮火造成的。

Image

我方無人機拍攝的越軍陣地航片
不僅如此,我軍每次都能壓製住越軍炮兵,靠的是綜合雷達偵查、聲測、無人機航拍和前沿武裝偵察等手段,再加上對越軍通訊網絡的積極電子幹擾。也就是說,雖然“辛柏林”對越軍的榴彈炮定位精度不高,對加農炮和火箭炮也無能為力,但是我軍憑借更強大的綜合偵查與電子對抗能力,還是實現了“代差碾壓”。
有了這種壓製,越軍才不敢靠前抵進直射我軍陣地。廣西方向在鞏固法卡山之後,雲南方向在“7·12鬆毛嶺大戰”之後,越軍再也未能組織起營以上規模的攻擊。而我軍則可以從容組織營、連級規模的拔點作戰,與敵反複爭奪,在攻堅狀態下取得絕對優勢的交換比,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有著很大的成功。

Image

自衛反擊戰鬥中的我軍160mm重迫擊炮
公正地講,“辛柏林”雷達確實是幕後功臣中的重要一員,但顯然不是唯一的一員。當然,實戰的結果也表明,“辛柏林”也有著不錯的戰績。以廣西方向的作戰為例,在1981年3月收複法卡山之後,從當年5月22日進入陣地到7月19日撤離,我軍的“辛柏林”雷達總共偵察敵炮位11個、坐標613個、校射目標50個。
在法卡山戰鬥中,越軍在反撲中動用了蘇製MT-13型160mm牽引式重迫擊炮,而我軍使用了國產仿製型號的56式160mm牽引式重迫擊炮。雙方都是同樣的武器,性能也一樣。但是在炮戰中,我軍可以準確壓製和摧毀對方的火炮,而越軍始終不能有效還擊。正是因為長時間的有效壓製,才使得越軍無力撼動我方陣地工事,最終在爭奪戰中敗下陣來。

Image

前線部隊贈與炮兵儀器偵查營雷達連的錦旗
在1985年1月和1986年1月的兩次炮擊靠矛山戰鬥中,廣州軍區炮兵儀器偵查營雷達連1排的“辛柏林”也參與了戰鬥。其中,在1985年1月15日的炮擊行動中,“辛柏林”雷達捕捉越軍陣地坐標200多個,為我方炮兵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短時間內徹底壓製了越軍炮火。而在1986年1月15日的戰鬥中,“辛柏林”雷達捕捉越軍陣地坐標127個,引導我方炮兵摧毀越軍炮兵陣地3個,前沿據點數十個。
結語:戰爭就是要以最小的代價爭取最大的勝利。通過引進的先進技術,減小自己的損失,消滅更多的敵人,無論花費如何都是值得的。雖然“買到8秒先機”、“讓越軍炮戰中不敢還手”的這些說法與事實不符,甚至還嚴重誇大了“辛柏林”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年我們花費96萬英鎊引進“辛柏林”,成功減小了前線指戰員的犧牲,所以說這筆外匯上的開銷依然很值。況且,我們也通過仿製,掌握了國外的先進技術,這也為國產炮兵偵查雷達係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積極爭取外援並不矛盾。有的放矢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按照“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的原則,通過學習借鑒與消化吸收再創新,拿出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這也是我國軍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從追趕走向引領的核心要義。

 

2) https://mp.weixin.qq.com/s/-Z9worovKCIN-jUuXGYazQ

“辛柏林”雷達有多牛?1984年被越軍毀壞,鄧平大怒後,引發特種兵大戰

 宋曉樂 今日人物誌 2022-04-06 05:36
Image
Image
* “今日人物誌”獨家撰稿,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

1984年7月6日,越軍特工襲擊我軍雷達陣地,造成我軍59人傷亡,還部分毀壞了“辛柏林”雷達。

中央軍委對此高度重視,鄧小平得知後大怒,不僅嚴懲了部隊失職者,還質問道:“他們的特工可以進來,我們的偵察兵為什麽不能過去?”

Image

 

自此,我軍掀起了對越方的大規模特種兵大戰。

那麽,這個“辛柏林”雷達到底有多牛,讓鄧小平如此重視,並引發了兩軍的特種兵大戰呢?

 

一、

 

關於“辛柏林”雷達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那就是“敵人的炮彈還沒有落地,我軍的反擊炮彈就已經出膛了”。

這個說法有誇大的成分,真實的“辛柏林”雷達效果沒有這麽誇張,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辛柏林”雷達確實是我軍對越軍的第一利器,它在戰場上成為越軍的夢魘。

“辛柏林”雷達的主要用途是定位迫擊炮,通過各項數據,可以通過敵人炮彈的落點,測算出敵人火炮陣地的精確位置,引導我軍火炮精準打擊。

Image

 

由於造價昂貴,我國從英國一共隻引進了4台“辛柏林”雷達,其中一台在炮兵學院裏做教學,一台在兵工廠裏做研究,另外兩台分別部署在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

在對越兩山輪戰期間,“辛柏林”雷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越軍的火炮部隊相比於我軍,在加農炮和榴彈炮方麵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們的迫擊炮用的很好。

越軍的武器底子一直比較薄,重火力有限,大部分部隊都隻有相對廉價的迫擊炮。

不過熟能生巧,用了幾十年的迫擊炮,倒真讓越軍用出門道來了,他們的炮兵機動性強,準度高,個個都是打迫擊炮的好手。

在戰場上,我軍和越軍展開炮轟對決。我軍在火力強度和炮彈數量上都占據著優勢,但越軍憑借超高的準度,給我軍也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和損失。

越軍的火炮陣地十分隱蔽,我軍難以找到,隻知道大致的方向。我軍的炮彈數量多,那也是相比於越軍而言的,想像美軍那樣,炮彈不要錢似的往疑似敵軍陣地傾瀉,搞飽和式火力覆蓋,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軍必須捕捉到敵軍火炮陣地的具體位置,再實施精確打擊。而幫助我軍做到這一點的,就是“辛柏林”雷達。

Image

 

“辛柏林”雷達的定位和校射精度高,越軍的迫擊炮隻要一發射,雷達就能捕捉到信息,並測算出敵人的具體位置。

我軍的火炮部隊就能依靠“辛柏林”雷達提供的參數,對越軍實施精準打擊。從效果來看,那是一打一個準,越軍被炸得人仰馬翻,不知所措。

除了準度以外,“辛柏林”雷達還有很多優勢,比如重量輕,包括電源在內也隻有400公斤不到,戰術機動性很高。

它的可靠性很高,簡單來說就是“耐造”,不容易發生損壞,就算哪個器件壞了,拿備用的替換一下馬上就能用。

所以,“辛柏林”雷達十分適合戰場形勢複雜,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越南戰場。

自從“辛柏林”雷達在前線部署以後,敵人的火炮襲擾戰術便失效了,隻要敵人敢露頭開炮,雷達很快就能測算出敵人的炮兵陣地,等待越軍的馬上就是呼嘯而來的炮彈。

一段時間打下來,越軍損失慘重,大量的迫擊炮陣地被我軍摧毀。

由於“辛柏林”雷達是我軍的絕密信息,越軍不知道實情,所以從他們的視角來看,解放軍就像是突然“開了掛”一般,不論他們躲到哪,都能找到他們的位置。

越軍百思不得其解,隻能分而化之,連炮兵部隊也開始打遊擊戰,分成幾個作戰小組,打幾炮換幾個位置,不敢在一個地方停留。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越軍隻要開炮,“辛柏林”雷達就能偵察到他們的位置,但在戰爭實踐中,不是雷達這邊一發現,炮兵那邊就開炮。

Image

 

我軍要把敵人的火炮陣地位置標到地圖上,再根據地形和角度,判斷用哪種火炮反擊,而這需要時間。

所以越軍打一炮換一個位置,倒也確實有點作用。

但是這對於越軍來說也是無奈之舉,不斷更換陣地位置,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炮火打擊,但這些散兵遊勇式的襲擊,火力覆蓋率太低,讓本就火力不足的越軍更加堪憂。

最終,在“辛柏林”雷達的加持下,我軍在與越軍的火炮對決中大獲全勝。兩山戰役成為越軍的噩夢,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提心吊膽,擔心遭到炮擊。

二、

不過客觀地說,越軍的戰鬥力確實可以,韌性也比較足。在發現正麵戰場不是我軍的對手以後,越軍馬上轉變思路,幹起了“老本行”:特工作戰

其實所謂的特工作戰就是特種兵作戰,但是那時我們還沒有特種兵的概念,所以便把越南這些執行滲透、斬首、襲擾等特殊任務的部隊稱為特工。

越南的特工部隊由來已久,從越軍成立之初,特工部隊就已經誕生了。

越軍的特工部隊有其形成和發展壯大的曆史背景。從越南抗法戰爭,到與美國的越南戰爭,越軍的敵人大多都是規模龐大,裝備精良的機械化部隊。

如果正麵對決,裝備落後的越軍不可能是敵人的對手,所以在戰爭中,他們經常在夜間襲擊敵人的營地,通過叢林滲透到敵人後方,實施斬首和破壞行動。

這些作戰方式讓法軍和美軍都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Image

 

越軍在發現特種作戰居然有如此奇效之後,便開始大規模組建特工部隊。

1964年,越軍把零散的特工小分隊集中起來,擴編成越南第305特工師,其中還分成特工、水下特工和空降特工,對應執行各種任務。

不久以後,越軍成立“特工部隊司令部”,特工部隊成為越軍的一個獨立兵種,直屬於越軍總參。

越軍特工部隊規模最大時,總兵力達到2萬人,他們都是越軍最精銳的士兵,裝備著最為精良的武器,成為越軍的一把尖刀。

越軍特工部隊讓法軍和美軍都吃盡了苦頭,他們把越軍特工稱為“變色龍”,其偽裝能力可見一斑。

在兩山輪戰之初,我軍也吃了越軍特工部隊的虧,“辛柏林”雷達被毀,是其中最慘痛的教訓。

從1984年7月開始,越軍發動大規模作戰,企圖奪回老山等邊境戰略要地。為配合反攻,越軍的特工部隊傾巢出動,意圖對我軍實施滲透和破壞,削弱我軍的力量。

1984年7月4日的深夜,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的一個特工排,潛入我軍陣地後方,並開始抵近偵察。

很快越軍就確立了襲擊目標,他們十分大膽,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還把一個特工排分成4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接應,一個小組襲擊我軍迫擊炮陣地,另外兩組襲擊位於白石岩附近的“辛柏林”雷達陣地。

“辛柏林”雷達是我軍的寶貝,全天24小時都有哨兵守衛,但恰好在那天,雷達陣地上的崗哨掉了鏈子。

哨兵在深夜站完崗後,沒有叫醒接班的戰士就匆匆去睡覺了。就這樣,重要的“辛柏林”雷達陣地竟然沒有設防,越軍的特工輕易便趁夜摸了上來。

Image

 

此時,“辛柏林”雷達就擺在他們麵前,一個炸彈就能炸毀。萬幸的是,越軍的特工不知道辛柏林雷達是什麽,也不知道長成啥樣?從戰後我軍截獲他們的電文稱自己炸毀了一處通訊站來看,越軍大概以為這隻是一台通訊雷達。

越軍特工部不懂“辛柏林”雷達的構造,隻在電源處布置了炸彈,他們的注意力主要在火炮和我軍營地上,在營帳外麵布置了大量的詭雷。

6日2時30分,一切部署完畢,越軍的4個特工小組同時發動襲擊,一時間附近幾個陣地都槍聲大作。

營帳裏的我軍士兵在聽到槍聲後,立即拿著槍衝了出來,卻觸發了地雷,傷亡慘重。

僅僅10分鍾,越軍特工部隊在完成既定任務以後,絲毫沒有戀戰,立即撤出陣地,向越軍陣地方向轉移。

此戰我軍陣亡10人,傷49人,迫擊炮陣地和“辛柏林”雷達陣地遭到破壞,而敵人隻付出了1人陣亡,10人受傷的微小代價。

Image

 

不幸中的萬幸,是越軍並沒有炸毀“辛柏林”雷達的關鍵部件,經過維修以後,雷達很快就重新投入使用了。

三、

但是這個消息還是引起了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連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都發了火,處理了一大批相關責任人。

不過,處理失職人員並不能改變局麵,越南特工的滲透行動讓我軍如鯁在喉,長此以往,敵人的氣焰會一天比一天囂張,必須要加以遏製!

鄧小平有些生氣地說道:“他們的特工可以進來,我們的偵察兵為什麽不能過去?”

Image

 

是啊,越南可以實施特工部隊作戰,我們也可以還以顏色,要論出色的士兵,解放軍比越軍多得是,還都是他們的師傅。

我軍此時尚沒有特種兵和特種作戰的概念,但在戰爭實踐當中,我軍一直都有特種作戰的優良傳統,偵察兵實際上就類似於特種兵,偵察作戰就是特種作戰。

滲透、斬首、突襲、情報戰,這都是我軍的拿手好戲,論特種兵作戰,解放軍還從沒有怕過誰。

既然越軍要搞特種作戰,那我軍就奉陪,雙方來一場針尖對麥芒,看看到底是誰強?

就在“辛柏林”雷達戰鬥發生不久,中央軍委便決定從各野戰軍的偵察部隊中抽調精幹,組成偵察大隊,趕赴前線參戰。

這些偵察大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屢建奇功,在數次與越軍特工部隊的爭鋒中取得勝利,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給予敵人重創。

其中戰功最為卓著的,是43軍所屬偵察大隊。43軍偵察大隊下屬5個偵察連,由軍師團各級偵察部隊擴編組建,一共767人。

進入戰區後,43軍偵察大隊直屬軍區前指指揮,其主要任務是偵察捕俘,搜集情報;防止越軍滲透襲擾,保證老山、者陰山兩山主戰場的翼側安全。

在與越軍特工部隊的交鋒中,43軍偵察大隊屢次取得輝煌戰果,用事實告訴越軍什麽叫薑還是老的辣,其中比較典型的一戰是發生於1985年1月的貢家灣伏擊戰鬥。

Image

 

43軍偵察大隊從組建到開赴前線不過幾天的時間,但戰士們適應戰場很快,並且開始了向越軍的滲透。

從1984年11月20日開始,偵察大隊1連就進駐普弄地區,偵察越軍敵情。經過1個月的偵察,1連已經完全掌握了貢家灣越軍的詳細情況,並針對性地製定了作戰計劃。

1連發現,敵人每天都要到水井處挑水,而水井附近的敵人數量不多,便於捕俘後撤離。

但1連並未掉以輕心,他們一邊繼續偵察,一邊演練捕俘行動,提前製定各種情況的對策方案。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1連分成捕俘組、阻擊組、指揮組和火力組,埋伏在水井的周圍,靜待“獵物”上鉤。

正如1連戰前預想的一樣,特工作戰深入敵後,發生意外是常有的事情,就在我軍完成埋伏後,有幾個越南的百姓來到水井跳水。

最危險時,對方距離我軍偵察戰士不過幾米。但偵察戰士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幾個越南人沒有發現絲毫異樣,挑完水就離開了。

捕俘小組繼續潛伏,在惡劣的環境中堅持紋絲不動,等待著敵人。不一會兒,一個越南士兵走了過來,他並未發現自己已經掉入包圍圈。

在這個越南士兵走到預定位置的一瞬間,捕俘小組的幾位戰士一齊出手,一人打倒越南士兵,其餘兩人捂住他的嘴,並控製住他的四肢。

不過瞬息之間,捕俘組就完成捕俘任務,越南士兵被五花大綁,失去了行動能力。1連按照預定的方案,交替掩護撤出戰鬥。

在撤離途中,1連發現了10幾名越軍向己方走來。火力組立即以重機槍和迫擊炮對敵人發動突襲,敵人措手不及,傷亡慘重。

Image

 

從捕捉越軍俘虜,到帶著俘虜回到我國邊境,1連總共用時兩個小時,堪稱雷厲風行。此戰敵人傷亡十餘人,還被我軍俘虜了一個特工少尉組長,而我軍未付出任何傷亡,是一次漂亮的特種作戰。

四、

43軍偵察大隊1連取得輝煌戰果後,5連不甘示弱,在隨後的37洞伏擊戰鬥中,再次取得驕人戰績。

這一戰和貢家灣伏擊戰十分相似,都是利用敵人挑水時進行伏擊,但是不同的是,這一次敵人在37洞附近有一個多連的兵力。

37洞距離我國邊境隻有800米,越南的4號公路從這裏經過,是一處咽喉要地。越軍在這裏修建了牢固的工事,並派重兵把守。

這裏的越軍時不時便會向我軍陣地發動炮擊,我軍則還以顏色,雙方動輒爆發炮戰。然而在這轟隆的炮轟聲下,越軍所不知道的是,43軍偵察大隊5連早已潛伏到37洞腹地,並偵察得知了他們的兵力和火力部署。

在掌握越軍的行軍規律以後,5連決定設伏抓捕俘虜。敵人完全不知道我軍的蹤跡,前來挑水的幾個人沒有做任何防備,稀裏糊塗的就做了俘虜。

在押著俘虜撤離時,5連還向火炮陣地發送了越軍的兵力部署位置,對越軍實施精確打擊,炸死炸傷幾十個越軍士兵。

可惜的是,在押俘時,由於受到大量敵人的追擊,俘虜在激烈的戰鬥中掙脫束縛逃跑,我軍隻能將其擊斃。

盡管此次戰鬥未能完成捕俘的既定目標,但在未付出任何傷亡的前提下,擊斃敵人30餘名,還炸毀了敵人的駐地,依舊是一次成功的特種作戰。

像這樣的特種作戰,在兩山輪戰期間數不勝數,敵人的陣地遍地開花。不是今天這個長官被斬首,就是明天那個倉庫被炸。

光是43軍偵察大隊,在兩山輪戰期間,就滲透偵察122組次;與敵戰鬥34次,俘虜越軍16名,擊斃143名,擊傷23名;摧毀越軍駐兵點11個、倉庫2個、橋梁1座;繳獲軍用物資不計其數。

而像43軍偵察大隊這樣的特種作戰部隊,我軍在越南戰場上一共有15支,它們取得的戰果之龐大,堪稱輝煌,對保衛我軍側翼安全,正麵戰場取得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越軍的特工確實不簡單,在一開始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還險些就徹底炸毀了“辛柏林”雷達。

但在我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後,越軍的特工部隊顯然不是我軍的對手,15個偵察大隊輪番參戰,俘虜擊斃大量越軍特工,給越軍造成重創,沉重地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

越軍要是早知道自己挑起特種兵大戰,結果一敗塗地,恐怕腸子都要悔青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