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夏朝就是石峁

      夏朝在哪裏?在二裏頭?在東下馮?這些遺址規模都太小,都是夏晚期才形成一定的規模。雖然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多次努力證明這一結論,但是難以讓大家信服。

      要客觀地搞清楚這一問題,我們就要擯棄思想中的框框。夏朝不一定就是漢民族主體的先輩,可以是任何一個民族的先賢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建立的政權。

       曆史文獻記載,黃帝出自有熊氏。那麽應該是在有熊居住或者獵熊的部落,而不是農耕民族,這是大方向。建立起夏朝的族群,應該是黃帝的族人。

      我們回到4千年前,看看中華大地上成規模的文化遺址。長江流域的石家河,黃河上遊的齊家文化,東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山東的城子崖等龍山文化,山西的陶寺和陝北的石峁。這些遺址中,誰的力量最大?誰具備天下共主的地位?隻有占地四百多萬平米的石峁能擔此角色。

     石峁具有在山頂上建立起巨大的城池,這個工作量,遠不是在平原地區建立小城市所能比的。建立起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必將擁有巨大的人口數量,而且這些人口數量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脫離生產。足以說明石峁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文化。

      除了石峁本身具有巨大的城市,周邊附屬的小一些的城邦不少,這是石峁能直接號令天下的物質基礎。

       我們從石峁征集的幾件石峁玉人像,也可以看出他們是大鼻子的草原民族。從出土大量食用後動物骨骸,清楚是以肉食為主的草原人。同時石峁出土大量的口璜,這一樂器是草原民族常常使用的,至今不少草原民族都還有保留,這點石峁發掘隊領隊孫隊長做了肯定的判斷。

       石峁時期,玉器製作從線切割,發展為刀具的片切割,玉器能製作出大量扁平而巨大的兵器,玉刀和玉璋大量在石峁出現,說明進入了真的玉兵時代。雖然青銅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但是還未大量在兵器中使用,擁有大量玉兵器的群體,無疑此時是最具戰鬥力的。

      我們從石峁發展的前後曆史,可能更清楚一些。

      在五千年前的內蒙南部廟子溝人,開始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和狩獵。這批人和紅山文化的人同種。在遺址發掘中,發現了熊頭骨。他們是不是黃帝家族的有熊氏,我們不作定論。到距今四千多年前,在離廟子溝遺址不遠處出現了老虎山文化。這裏的人,開始還是廟子溝文化基因為N,同時有一些仰韶文化的農業民族,基因為O的加入,後者是我們漢民族主體的源頭。到後期,草原的民族父係基因為Q的入侵,成為該遺址的主人。在其遺址發掘中,Q為貴族墓葬,N和O,為平民和奴隸墓葬。

    與石峁同樣來自老虎山文化的朱開溝遺址,同樣也是草原民族為主體,父係基因為Q,出現時間和石峁相同,距今4300年。雖然是在內蒙,和石峁距離不遠。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吉林大學公布的父係基因是O3和C2,據說都是在石峁周邊的人骨中采樣,是平民基因。付巧妹團隊公布石峁遺址核心區的母係基因,是中國北方漢族母係基因,但是父係基因遺址沒公布。母係基因存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父係氏族社會,難以劃清曆史發展的脈絡。族群之間征服,多是殺掉男性,保留女性。

    他們沒公布石峁的父係基因,也有人講到,他們發現貴族墓葬父係基因為N。這個真假無法證實。我相信出於科學家的嚴謹,付團隊早晚會公布石峁父係基因的準確結果。

    如果石峁貴族基因是N,那也隻是早期的。其發掘點是皇城台,是石峁最開始建設的區域。在後期建設的城牆下,發現20多個被砍掉人頭祭奠的基因N的人頭。

      殺掉奴隸祭奠,或者殺掉戰俘祭奠,是上古人常有行為,斷然不可能一下殺掉這麽多本族人祭奠。隻能有一種情況,第二批建設城牆的和最初建設皇城台的不是一批人,是後者征服了前者,殺掉前者祭奠,並建設城牆。這種征服的時刻,也應該是夏朝的開始。

      這些人是不是老虎山文化和朱開溝遺址的主人,父係基因為Q的草原民族?這個要等權威專家給我們得出結論。

      我們看看石峁人後麵的發展,或許能有蛛絲馬跡。

       到距今3800年,石峁地區經過五百年的開發,資源消耗差不多了,又遇上氣候變冷,他們為尋找新的家園,開始南遷。先是征服了陶寺,成為陶寺上層文化的主人。同時他們還建立起了鬼方。在清澗縣一帶,建立上百個據點。鬼方的後代,發展成為依附晉國的懷宗九姓,其中倗國貴族,基因為Q。那麽我們可以反推,鬼方也是基因為Q。我們在今天鬼方的玉器裏,一樣可以發現大鼻子的草原人,說明鬼方的人種是石峁的延續。我想不用很久,科學家能夠取到寨溝遺址的貴族基因。

       從石峁的前身後世,我們都可以看到父係基因Q的草原民族,能說明什麽?自己想想不難得出結論。

      寨溝遺址,當時是鬼方的中心,也是石峁人後麵的中心,周邊同樣很多附屬的小城邦。他們的前期,依然是夏。這時商也還是早商階段。

       石峁人在征服陶寺後,一部分人繼續南下,融合蘆山峁集團,占據東下馮和二裏頭是有可能,那麽這時後兩個地區成為夏的臨時軍事中心是可能。他們繼續南下,征服石家河,就應該是禹伐三苗,這段曆史韓建業先生考證得很清楚。

      商滅夏的鳴條之戰,發生在東下馮附近,也就是商王的軍隊,暫時阻止了夏的軍事推進。隻是當時戰敗的軍事首領帶領一部分無法回到陝西北部的部眾,沿山西回到北部草原,整合北方其他草原民族創立了匈奴族,這點司馬遷認為是回到夏朝本來的地方,說明司馬遷早就知道夏朝是來自草原。商人首領並不知道,東下馮背後還有巨大的人口和實力的鬼方。在他們建立強大商朝的同時,鬼方雄踞陝北。在商朝遷都殷墟前,鬼方實力未必就小於商。鬼方實際是夏朝的繼續,一直與商並存到商末。也就是說,夏朝一直延續到西周崛起的前夜。這也是周為什麽更多地繼承了夏的文化而不是商。

        或許山海經告訴我們是曆史事實,石峁就是昆侖之丘,寨溝就是軒轅台。

       這是個大體輪廓,很多思路需要考古學進一步證實。考古學和曆史學也隻有放棄固有的限製,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夏朝。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