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迎回永曆帝後,白文選領兵進發到磨整,雍會,這裏已是緬境地區。由於天氣炎熱,白文選命令部下卸甲解鞍,在樹蔭下休息,一麵派出兩名使者找尋緬甸地方官通知這次明軍入緬隻是為了接回永曆皇帝。不料派出的使者在途中被緬人殺害。白文選又派出十名騎兵前往說明情由,又遭到緬兵擊殺。當時緬甸官員有一種錯覺,以為南明皇帝入境避難,明朝軍隊剩下的肯定不過是些散兵遊勇,已經不堪一擊。他們看到白文選軍中有不少馬匹,就想趁火打劫,派出一二百騎闖入明軍營中搶馬。白文選大怒,立即下令整頓兵馬,強勢反擊。緬方搶馬的士卒被白文選部下兵將追到河邊,紛紛溺水而死。緬軍主力在河對岸列陣,準備迎戰。白文選命令部下士卒砍伐樹木編造筏排,渡河作戰。緬軍自恃人多勢眾,以為南明軍隊勢單力薄,會不堪一擊。不料明軍雖然打不過清軍,打緬甸軍卻是鋼刀剃豆腐,綽綽有餘,白文選兵將坐在木筏上魚貫而渡,剛剛渡過一百多騎兵,白文選在對岸下令吹起進攻號角,百騎士卒一鼓作氣猛衝向前,緬軍抵擋不住,頓時被衝亂陣腳。明軍很快占領灘頭前進基地後,白文選主力陸續渡河,展開全麵進攻,緬軍大敗,被殺傷兵員據說在萬人以上。緬甸當局這才知道明軍厲害,趕緊收兵入城據守。白文選想要一鼓作氣攻下城池,但又顧忌擔心城內的永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緬甸官員質問朱由榔:“爾到我家避難,雲何殺我地方?”永曆帝並不知道白文選率兵前來接駕的詳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馬,得敕諭自然退去。”隨即派官員齎帶敕令命令明將退兵。緬甸當局唯恐永曆帝使臣同白文選見麵後,各自了解對方情形和緬甸態度,不讓永曆官員出城,而自行派人將敕書送到白文選營中。白文選叩頭接受敕書,當天就下令退兵。
四月間,明將廣昌侯高文貴,懷仁侯吳子聖也率領一支兵馬入緬迎駕,他們所取的道路不同於白文選,大致上就是永曆帝入緬的路線。高文貴,吳子聖的軍隊遭到緬軍阻截,高文貴,吳子聖認為他們並沒有侵占緬甸領土的意思,不過是要接出永曆君臣而已,卻遭到緬方武力阻截,於是,決心動武,殺入蠻莫。緬軍抵擋不住,又逼迫永曆帝發敕諭責令高,吳退兵。朱由榔一味遷就,派吏部郎楊生芳,錦衣衛丁調鼎前往敕令二將退兵。高文貴,吳子聖接到諭旨後被迫退兵,高文貴憂憤於心,不久病死。而楊生芳,丁調鼎回到小朝廷後,竟然以退兵有功,立功受獎。永曆皇帝甚至在馬吉翔,太監李國泰的慫恿下發出敕令給緬甸各守關隘官員說:“朕已航閩,後有各營官兵來,可奮力剿殲”,以此換取緬甸當局的歡心。
當時,李定國,白文選部活動於滇緬邊境一帶,同據守福建海島的鄭成功,張煌言部等還保持著斷斷續續的聯係。當然知道永曆帝仍然身在緬甸,所謂“朕已航閩”純屬瞎話。於是,仍然不斷地派遣使者甚至出兵迎接永曆君臣。1660年(順治十七年,永曆十四年)白文選率領一支兵馬一直推進到緬甸都城阿瓦附近,九月間永曆朝廷收到晉王李定國迎駕疏和致廷臣書,其中寫道:“前此三十餘疏,未知得達否?今此緬王相約,何地交遞?而諸公隻顧在內安樂,全不關切出險一事,奈何?奈何?”緬甸當局又要求永曆帝發敕書退兵,明軍等候多日,不得要領,隻好拔營而回。
1661年(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白文選托緬甸人秘密送上奏疏說:“臣所以不敢連破緬者,恐緬未破而害先及於皇上爾!為今之計,令多方委蛇,使緬送駕出來為穩著。”朱由榔當時在緬甸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在璽書中懇切地盼望李定國,白文選能夠迎駕成功。過了五六天,緬甸百姓傳說白文選已經在七十裏外撘浮橋準備渡河來救出永曆君臣。不料幾天後消息傳來緬軍已把浮橋篾纜砍斷,明軍無法渡河,最後一次挽救永曆朝廷的入緬軍事行動告以失敗。這年三月間,沐天波見緬甸當局派兵看守永曆君臣,知道情況不妙,同原屬晉王的總兵王啟隆商議,歃血定謀組織敢死誌士數十人殺掉馬吉翔,李國泰,保護太子突圍投奔李定國,白文選的隊伍。這一密謀很快被馬吉翔,李國泰察覺,他們先下手為強,謊奏永曆帝說,沐天波,王啟隆私下勾結緬甸準備謀害皇室。朱由榔尚未搞清情況,就下令把沐天波的家丁李成,王啟隆的家丁何愛各付其主立即處死。沐天波,王啟隆雖未因此遇害,他們為了挽救明室的最後一片苦心卻付之東流了。(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