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胡耀邦:中國人接過了巴比倫人沒有實現的理想, …上帝又不存在了

來源: 狄冠元 2023-12-12 16:22: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806 bytes)

1) 我沒有看過《聖經》。前些天偶然看到一本小冊子上引用了它上麵的一個故事:古代巴比倫人決心建造一座通天塔。這件事觸怒了上帝。上帝想使這些夢想上天的人不和,在如何建造通天塔的問題上爭吵不休。結果,使這件事成了泡影。

現在,中國人接過了巴比倫人沒有實現的理想。那個愚弄巴比倫人的上帝又不存在了。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們能不能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地為這個工程而英勇獻身呢?如果能,我以為,它的成功,是可以計日而就的。信寫長了,祝你近安!

胡耀邦

1982年4月1日

 

 

2) 沈嘉蔚想到胡耀邦。一開始,他知道“巴別塔”這個詞,就是從胡耀邦的一封信上知道的。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胡耀邦在升上中共最高位置、最為躊躇滿誌的時候,向全中國共產黨人發出的號召是:建造新的“巴別塔”。真是不幸的比喻!“巴別塔”,不管舊的還是新的,都是不可能建成的。相比起來,胡耀邦可算一個“真誠”的共產黨人,但也是一個不幸的悲劇角色。幾年之後,他失去了總書記的職務;再過兩年,他在鬱鬱中與世長辭,並因此成了“八九民運”的一根導火線……

 

82年胡耀邦為何在一封信中引用《聖經》故事

人民網 2015-12-07 08:43

核心提示:我沒有看過《聖經》。前些天偶然看到一本小冊子上引用了它上麵的一個故事:古代巴比倫人決心建造一座通天塔。這件事觸怒了上帝。上帝想使這些夢想上天的人不和,在如何建造通天塔的問題上爭吵不休。結果,使這件事成了泡影。現在,中國人接過了巴比倫人沒有實現的理想。那個愚弄巴比倫人的上帝又不存在了。

 

 

 

胡耀邦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黃景鈞,原題:胡耀邦和華羅庚的“肝膽相照”情

“一位普通的明白人”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國正經曆著一場空前的災難,華羅庚也受到了衝擊,辦公室被抄,數據被封。

一個深秋時節的晚上,華羅庚在新街口外大街北太平莊的住宅來了一位客人,他們隨即坐在客廳的一張方桌旁傾談。隨著談話的深入,兩人越來越湊近到桌子的一個角上。

“你可否談談這幾年來到烏蒙山區、大渡河畔、白山黑水,把數學應用於實踐的情況和體會?”

客人誠摯、關心、支持和細致入微的態度感動了華羅庚,他覺得有千言萬語要對客人講。

華羅庚以後在文章中說:這位客人就是啟發我們到生產中去找問題、以主人翁的態度去搞工作的人———那是一位普通的明白人———胡耀邦同誌。

華羅庚向胡耀邦同誌說起了他的經曆和變化。他說自己是一個單科獨進、自學出身的人,數學可以說是學了一點,而其他學科可以說沒有經過係統學習。他羨慕那些受過係統教育的人們,數理化、天地生都有起碼的常識。

華羅庚向胡耀邦同誌說,到實踐中去,對他來說,這是不容易跨出的一步。但事實上也不是想象中那麽困難,因為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事,與群眾有了共同語言,共同心願,眾擎易舉,眾誌成城,何況還有像今天和他坐在一起促膝談心,關懷他、鼓勵他、支持他、指引他的胡耀邦同誌呢!

胡耀邦在靜聽著,不時提出問題。他們的情緒產生了共鳴,心裏想到了一起,越談越細、越深。

胡耀邦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今後你的工作打算是什麽?華羅庚脫口而出,提出了12個字:“大統籌,廣優選,聯運輸,大平衡。”胡耀邦同誌沉默了片刻,看得出他在用心思索:“我讚成你的方向和到實踐中去找課題的道路。但是你所提到的12個字,能不能改動一下?其中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一切事物在發展,所以最後三個字可否改動一下?”

胡耀邦同誌的態度平易近人,用的是商量的口吻,並且請他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規律的角度來思考。於是,華羅庚回答:如果把“大平衡”改為“策發展”是否好一些?胡耀邦點頭表示同意。

後來在實踐中經過反複考驗、深刻演算,確實證明在經濟發展中,“策發展”比“大平衡”確切得多,積極得多。

“您的意見是正確的”

1978年3月,華羅庚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82年3月,胡耀邦同誌來到中科院,參加了中科院工作會議,並在會上發表講話。華羅庚因為有重要學習任務,未能參加這次會議。

 

3月21日,華羅庚寫信給當時擔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誌,表達了自己對胡耀邦同誌在中科院工作會議上講話的擁護和體會。信的全文如下:

耀邦主席同誌:

由於我有較重的學習任務,未參加科學院的工作討論會,今天剛見到李昌同誌傳達您對科學院工作的五點意見稿,其中有一段:

“去年在接見學部委員講話時,我事先估計到,我有的話可能不那麽受歡迎。果然,當我說到要到生產實際中找課題時,當場沒有人鼓掌,事後也沒有什麽反響。”

我現在補鼓一掌,舉手讚同。當然可能是孤掌難鳴,反響不大!

早在一九七二年您就知道我的心意。毛主席、周總理也都一再支持這方麵的工作。特別是周總理做了不少具體布置,即對我崗位所屬也作了深遠考慮。在科技大學搬往合肥的時候,他指示我不要去合肥,把關係轉到人大常委會,並指示繼續搞統籌方法的工作。就這樣指引我走了與已往不同的方向。繼之,在試點、推廣等方麵他又做了不少具體布置。周總理不讓我回歸科學院的用心,不僅在於保護我個人,而是用意深遠的……緬懷先總理,感慨係之。

當然一種風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當年學習蘇聯,蘇聯科學院給我們公開的是一麵,在我和有些院士熟了之後,發現還另有一麵。資本主義國家來訪問我們的專家大都是理論方麵的,即使有應用專長的人,也不會把先進技術告訴我們。我們出國訪問走馬看花,也決不會學到先進技術。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技術是私產,靠此營生,決不會無條件奉送。在他們不可能向你學到什麽的時候,他們決不可能向你介紹他所研究的問題。

回國的華裔科學家也多是理論家,強調自己專業,不從全麵發展我國科學技術考慮居多。直說一句,領導的厚待、接見往往造成國內重視他們專業的偏向,國內也有些人助長這一偏向。這次討論時,有人提出陳景潤同誌再多些,中國仍沒有辦法。實質上可以同樣對美籍許多學者所搞的著名工作也未嚐不可發此一問。當然這樣的看法是不能同意的……但大多數還是要為生產提高服務的。更不可以外國人一言九鼎轉移了我們的方向,幹擾我們的計劃。統戰是一回事,我們“自主”又是一回事。加之,他們所了解的我國實際並不比我們多些,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不比我們強得太多(保密的除外)。

外因如此,再談內因。從“生產實際中找問題”不但不容易,而且有風險。在書齋中從文獻到文獻,每年寫幾篇文章沒問題,並且即使一篇不寫,也混得過去。在實際中,隻有解決得了問題,或否?容易漏底,原來還是權威學者,解決不了問題是否有失麵子?何去何從?如果領導上再不大力支持,那就更是阻力重重了。如果考慮到與祖國相適應的問題和方法,那就更困難了……

再談些個人體會。首先決心不易下,再則理論聯係實際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已往我搞一個理論分支,三四年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而搞應用(並未放棄理論)已二十年了,才略窺門徑。在十年浩劫期間,嚐到甘苦,雖受迫害而心肌梗塞過,但謗興毀至渾不怕,能為人民甘如飴。

再選國外二例瀆聽,供參考。在法國授予我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國歌聲中,對我工作除純理論的評價外,在應用方麵他們認為有極端的創造性的,西方與東歐學者所未有的。再如,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應用數學專家Pollock博士建議出版社發行我的應用數學專著,並建議黑龍江省寫一部數學在林業上的應用的專著。這是美國數學家訪華團到黑龍江親自了解到的結果。當然能否出版,還要看寫作出來後才定。但外國出版社商請中國小學畢業生寫書,未始不是創舉,也顯示社會主義的特點。

1980年1月,曾給黨組織寫信說明有生之年屈指可數,願集中力量做三件事:(1)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數學應用;(2)理論研究(這也是應用的基礎);(3)把十年浩劫期間“偷”、“抄”、“散”的手稿,回憶一些寫一些。年複一年,更時不我待矣。

總之,您的意見是正確的,我為其不能實行而著急。在發展時有過能為人民(生產)盡一分力的喜悅,在拂逆時,也有過一籌莫展坐困的苦惱。但願為實現周總理的遺教遺策而努力,一息尚存,此誌不渝。

謹致

敬禮

華羅庚

1982年3月21日

“為建造我們的通天塔而獻身”

胡耀邦同誌收到華羅庚的信後,很快給華羅庚回了一封親筆信,信是用毛筆行書字體寫的,字如銅錢大小,全文如下:

羅庚同誌:

你三月二十二號給我的信,幾天前我就看過了,因為忙於應付其他的事情,沒有及時回信,非常抱歉。

你信上談到的許多看法是很對的,我已經把你的信轉給了方毅、李昌、盧嘉錫同誌,請他們重視你的這些見解。

至於你談到今後工作的打算,我倒有點不放心。幾十年來,你給予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東西,畢竟超過了自然界賦予你的東西。如果自然界能寬限你更多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你一生為科學而奮鬥的動人經曆,以回憶錄的形式寫下來,留給年輕人。你那些被劫走失散的手稿中的一些重要的觀點和創見,能不能夾在其中敘述呢。完成了它,我認為就是你在科學中的超額貢獻了。

科學的門路非常廣闊,但科研功夫必須堅實,我們這些門外漢並不反對有些同誌繼續作純理論性的研究,去探索還沒有為人認識的新領域、新原理。但我們希望更多的同誌投身到新技術、新工藝攻關的行列中去,從而把我國的四個現代化推向前進。

我沒有看過《聖經》。前些天偶然看到一本小冊子上引用了它上麵的一個故事:古代巴比倫人決心建造一座通天塔。這件事觸怒了上帝。上帝想使這些夢想上天的人不和,在如何建造通天塔的問題上爭吵不休。結果,使這件事成了泡影。

現在,中國人接過了巴比倫人沒有實現的理想。那個愚弄巴比倫人的上帝又不存在了。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們能不能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地為這個工程而英勇獻身呢?如果能,我以為,它的成功,是可以計日而就的。信寫長了,祝你近安!

胡耀邦

1982年4月1日

1984年初,新華社記者李尚誌得知胡耀邦同誌給華羅庚寫信的信息,約我一道到華羅庚先生的家去進行采訪。華老給我們看了胡耀邦同誌寫給他的親筆信,激動地說:“胡耀邦同誌這封情詞懇切的信,意味深長,我每讀一次,都心潮難平,它給我們所有的科學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航向。團結起來,為建造我們的通天塔而獻身,這是我們每個科學工作者的職責啊!”

根據這次采訪所得,我們寫成稿件,題為《建造中國的“通天塔”》,刊登在1984年《瞭望》雜誌第15期上。

2) http://hx.cnd.org/2023/12/11/%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3%80%91%e4%bd%95%e4%b8%8e%e6%80%80%ef%bc%9a%e6%98%af%e6%8c%bd%e6%ad%8c%ef%bc%8c%e6%98%af%e6%8e%a7%e8%af%89%ef%bc%8c%e4%b9%9f%e6%98%af%e6%9c%aa%e6%9d%a5-3/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