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新概念英語》,裏麵有篇《Anunknown goddess》。講的是一隊考古學家搞出了大新聞:他們在愛琴海的一個島上發現了一座古城遺跡,有女神雕塑,還有排水係統。
當時我就笑了,古城這種東西中國一抓一把,也能算大新聞?
但仔細一讀便虎軀一震驚覺不對,因為中國的城市,根本沒有排水係統!
一.
武漢昨天的一場雨,瞬間把城市形象提升了一個級別。從中國普通二線,化身為名副其實的東方威尼斯。
內澇嚴重的武漢市,交通癱瘓,中考延遲,每一處房產都成了海景房,所有的交通方式都成了水上漂。
地鐵站已經變成了室內遊泳館,就是這個泳池水質似乎有點過期了。
即便風雨大作,等車的武漢人們也要保持形象,展現出“做文明市民,創文明武漢”的紳士作風。
其實,不隻隻是武漢,內澇在整個中國都是一個常見的城市病,北京、廈門、成都等等地方都出現過“看海”的盛景。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0年的調查顯示,在351個城市中,有213個發生過積水內澇,占總數的62%。
中國在這幾十年快速建設城市的過程中,對排水的考慮,是不是太少了?
二.
武漢是一個“百湖之市”,按理說大量的湖泊有著天然的蓄水排水優勢,武漢不應該被淹才是。
但隨著城市的開發,很多開發商為了拿到一線湖景房,不惜填湖造樓,破壞生態。
據水務局統計,2002年武漢市共有200多個湖泊,10年之後隻剩下了160多個。
武漢的城區湖泊現在有40個,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數字是127。
2000年的沙湖
2018年的沙湖
右下角那個堅挺了20年的小亭子,不知道還能存在多少時日。
天然的排水係統被逐漸破壞,就隻能靠人工的排水係統了。而中國的汙水工程的初期建設始於20世紀50年代,多效仿前蘇聯的排水係統,可社會主義好的蘇聯當時非常重視節約成本,過寬的管道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浪費”。
小流量的管道就這樣傳到了我們國家,從那時開始全國便是按蘇聯標準來建設,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地區,依然沿用至今。
要知道,蘇聯處於高寒地帶,列寧格勒的年均降水量為585毫米,而中國的廣州是1600毫米。
三.
中國人有個不好的傳統,就是麵子大於裏子。
排水的管道工程埋在地下,除了忍者神龜以外沒人看得見,與其把精力耗費在這裏,不如建些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來得更直接。
我們總傾向於把能看到的工作做足,那些看不到的或沒有立馬見效的事情,往往暫且擱置。
就像一些新聞,標題無比唬人,一搞十幾個東湖就問你怕不怕,但標題背後的事情和真實的行動,我們就要打個問號了。
6年過去了,武漢人民依舊“看海”,隻是這個季節的海裏,可能多了幾隻小龍蝦。
2013年,住建部下發《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製大綱》,明確要求各市的排水規劃,2014年國家提出“海綿城市計劃”,力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大綱很好聽,海綿也很響亮,各種政策和法規我們提得是摛翰振藻,但執行起來以後的工作,我們就不知幾何了。
其實無論聲稱投資多少,目標多少,一個關鍵的地方是,很少有政績考核問你下水道工作做得如何,而且,它沒有其他城市建設創造的GDP多。
四.
《中國國家地理》曾經寫到:嚴格地說,中國沒有下水道,隻有“汙水管網”。
因為中國采取的排水措施,隻是在地下鋪設一些排水溝渠,連管成網,並無專門的蓄水空間和寬闊管道。準確來講,不能叫下水“道”。
那麽何為“道”呢?
東京、巴黎等發達城市的地下世界,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東京,如地下宮殿一般的下水道
巴黎,早在19世紀中期就建設完成的地下排水係統
倫敦、羅馬,包括不那麽發達的墨西哥城等等,都充分考慮到了暴雨過後的內澇,從而修建了寬闊而實用的下水道係統。
五.
每當暴雨過後,媒體都會像上文一樣,鋪天蓋地的吐槽中國的排水。但卻沒有一篇文章仔細思考,到底為什麽會這樣?
我們中國隻花了短短40年時間,從一個貧窮國家,轉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知道,這種埋頭狂奔的背後,是要付出代價的。
經濟,也就是效率,如何能夠最快速高效的發展起來,唯有把有限之精力,投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
我們看到了武漢年年看海,水漫金山。殊不知下雨時武漢的江麵水位往往高於城市水位,直接通過管道往江裏排無異於主動吸水適得其反,隻能通過造價不菲的人工泵排出或探索“海綿城市”方案,就地吸納雨水。目前“海綿城市”的試點造價,是每平方公裏1億至1.5億元
區區一個武漢,哪裏拿得出那麽多的資金。
我們看到了巴黎城底壯闊眼光長遠。殊不知巴黎人前後共花了126年才建設出複雜成型的下水道係統,其水道交錯、密如織網,總長2347km,遠超巴黎地鐵長度。
短短40年就崛起的中國,哪裏拿得出那麽多時間。
我們利用城鎮化把人才都聚到了一起,發揮了優勢互補資源集中的城市經濟效益。
而人才為什麽會進城,不是因為你下水道多麽先進,而是感受到大都市裏,有地鐵帶來的快捷便利,有高架賦予的暢行無阻,有樓群展現的現代界麵,還有先進的醫療、國際的教育等等等等。
很無奈,無論投資在哪裏,都比下水道吸引人才。
再者,地鐵可以節省通勤時間,提高經濟效率,高樓可以承載更多人口,擴大經濟規模,而下水道除了在下雨的時候讓人們方便點,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好像對經濟的幫助,並沒有其他基建要來得快。
也很無奈,無論投資在哪裏,都比下水道要拉動經濟。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隻是一個人均GDP排在68位的發展中國家,對經濟的渴望遠比對民生的追求要強烈。
而且,下水道對中國的民生,好像影響並不大,至少對武漢人過早這件事,是沒啥影響。
六.
既然選擇埋頭狂奔,就注定風雨兼程。
等到我們也有如宮殿般恢宏的地下排水係統,那才是中華民族真正複興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