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D9oKe4N55A0RP1HozjYKVQ
餘華在《活著》序言中寫道: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他需要忍耐,忍耐生命的責任,忍耐現實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有些人,他們生命的意義完全超出了人生自我價值,還有一些人,他們完全在透支人生的價值,做出了危害國人的不齒行徑,除了讓世人唾罵,更連累到家人。
汪精衛就是其中之一,他有6個子女,除一人夭折外,其他5人個個長壽,隻是旅居在外,過著漂泊異鄉的生活。
汪精衛死後作為中國曆史上天字號漢奸的汪精衛,他不僅有著艱苦的童年,還有著熱血的青年,然而天生懦弱、優豫寡斷的性格使他一步步滑向深淵,有原來的行刺者變成了被刺著,最終成為日本人的傀儡。在國人的謾罵聲中,於1944年11月他走完了可恥的一生。
汪精衛死後,推波助瀾的妻子陳璧君遵照他的囑托,把他葬在梅花山孫中山陵墓附近,並用大量的水泥及鋼材進行加固,以防憤怒的民眾掘墓鞭屍,看來陳璧君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行。
然而,她還是低估了國人對汪精衛的恨意。
抗戰勝利以後,蔣介石為平息民憤,派何應欽攜帶炸約炸墳。
然後把屍體運往清涼山燒毀,屍骨無存。
兔死狗烹,隨著抗戰的勝利,汪偽政權成了第一要清算的機構,國民政府對以前從事“新政府”所有人員逐一進行排查,在這次“大掃蕩”中,不少人落網,也有一部分高層逃亡國外,而汪精衛的妻兒更是首當其衝。
妻子陳璧君被關進蘇州監獄,與她關在一起的還有小兒子汪文悌。在接受審訊時,陳璧君像鐵嘴鴨子一樣,不但不承認汪精衛所犯的罪行,而且還強詞奪理,認為汪精衛是在“曲線救國”,妥妥一個頑冥不化的瘋女人。
1949年,蘇州解放,陳璧君被轉到上海提籃監獄,在那裏度過了可恥的餘生。
子女受累,各奔東西大兒子汪文嬰出生在法國,由於當時國內局勢動蕩,汪精衛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鬧革命。所以,就把他托付給好友方君瑛照顧,為了表示謝意,起名“嬰”字與“瑛”為諧音。
汪文嬰在法國很幸運,不僅受到很好地照顧,學業也順利完成。畢業後,汪精衛召他回國,先擔任經濟顧問,後來擔任第三廳軍需處處長,不折不扣地執行著汪精衛的命令。
汪文嬰在汪偽政權中不僅擔任要職,而且很有經濟頭腦。作為長子,在汪精衛死後他就開始向美國轉移財產,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作為一個漢奸,他已經感覺到自己會被清算的一天。因為否極泰來,中國的天遲早會“轉晴”。
抗戰勝利以後,雖然汪文嬰也被抓入獄,但經過打點,他很快被釋放。出獄後,他以弟弟妹妹為借口,更是瘋狂地處理房產,然後裝入自己的口袋。
在最初幾年裏,汪文嬰還去蘇州監獄探望母親陳璧君,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汪文嬰已感到風雨欲來,遂於1949年逃亡香港,輾轉去了美國,定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在美國,雖然汪文嬰過著衣食無憂得生活,但作為汪精衛的兒子,他不敢以真麵目示人,喬治約翰遜成了他後半生的代名詞。直到2011年,98歲的汪文嬰去世,子女們遵照囑托,才在墓碑上刻“汪文嬰”三字。
作為汪精衛的家人,汪文嬰不僅漂泊異鄉,還要隱姓埋名,那種淒涼與辛酸也許隻有當事人知道。
排名第二的是女兒汪文惺,1914年出生在法國,比哥哥汪文嬰小一歲,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僅有3斤左右。當時汪精衛夫婦對她不抱太大希望,認為她身體太過虛弱,與汪文嬰一樣把她寄養在好友曾醒那裏,為了記住這位“養母”,就按照“醒”的諧音字“惺”起名。
與哥哥不一樣的是,長大以後回國的汪文惺,不但沒有在汪精衛集團做事,而且站在國人的立場上,與父親分庭抗禮。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滿懷報國熱情的汪文惺與同學們一起到國民政府請願,要求驅逐日寇,收複河山。
即使如此,抗戰勝利後,作為汪精衛的女兒,別人還會另眼相看,那種鄙視與不屑讓人脊背發涼,低人一等。汪文惺還是感覺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下,為了擺脫這種心靈的桎梏,她與丈夫何孟恒來到香港。
香港在有錢人的眼裏就是極樂世界,而對於初來乍到的汪文惺夫婦並不友善,他們沒有親戚朋友,連吃住都成了問題。
為了生活,他們用身上僅有的錢投資做花卉生意,起早貪黑,用心經營,可由於受整個經濟形勢下滑的影響,即使他們用盡渾身解數,生意還是逐漸蕭條。
不得已,他們關掉了生意。此時,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女兒,為了維持生計,丈夫去了一所小學教英文,並利用晚上時間幫人做英文翻譯,以此賺取外快,補貼家用。
看著拮據的日子,汪文惺也開始打工,她先後做過裁縫、幹過清潔。後來,丈夫拿到了大學教授的聘書,而汪文惺通過上教育司補習班,也拿到了教育訓練班的畢業證,雙方都開始從事教育工作,生活這才穩定下來。
由於子女在美國發展,夫妻二人退休後也來到美國,定居在新澤西州。
汪文惺並沒有像哥哥那樣隱姓埋名,而且在提起她的父親時,她毫不避諱,也總能客觀公正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許這就叫於心無愧,隻有內心坦蕩,才能從容麵對。
2015年,101歲的汪文惺離開了親人,走完了清白的一生。這個昔日的早產兒,不僅健康地活著,而且成了百歲老人。但沒有落葉歸根,終是人生的遺憾。
排名第三的是女兒汪文彬,她受父親影響最大,作為漢奸的女兒,她遭人綁架送到偏遠山區,精神曾一度瀕臨崩潰,回來後在青島做了修女。
汪文彬與姐姐一樣,反對父親的做法,沒有在汪偽政權工作,也沒有做危害國人的事情。
在母親陳璧君入獄後,汪文彬曾去看望她,並希望她能客觀公正地評價過去,認識錯誤,替父親贖罪,卻遭到陳璧君大罵,母女二人從此斷絕往來。
1948年,汪文彬在教會的派遣下,去美國學習,學成後來到了陳璧君的家鄉馬來西亞。
起初,汪文彬在一家醫藥公司上班,後來在自己的努力下,開始從政,曾擔任醫藥部門高級主管,對醫療行業進行監督與管理。
也許是看破紅塵,也許是心性已達到極致,退休後的汪文彬再次遁入空門,做起了修女,度過了清心寡欲的寧靜時光。
2015年,95歲的汪文彬在馬來西亞去世,與姐姐汪文惺在不同的國家同年去世,同是天涯遊子,同是客死他鄉。
在5個子女中,汪文惺與汪文彬是特殊的存在,她兩不僅沒有助紂為虐,而且還積極地做著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人性之美,在二人身上充分展現。
排行第四的是女兒汪文恂,出生於1922年,她與父母走的最近,在汪精衛身邊幫忙整理文書稿子,為人處世與母親陳璧君頗有幾分相似,對汪精衛的賣國行為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抗戰勝利後,為了躲避懲罰,狡猾的汪文恂還沒等國民政府的人動手,就早早地跑到了香港,她是唯一一個為虎作倀而沒有受到懲罰的人。
令人沒想到是,逃去香港的汪文恂居然成了老師,做起了教書育人的工作。期初,她在聖瑪利中學任教,女畫家卓以玉就是她那時的學生。
而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她主講過政治思想課程,一個內心狹隘自私、損害民族利益的人卻告訴學生如何做人,簡直就是口是心非,盜世欺名。
她的學生曾回憶說,當時有一門課程叫中國教育原理,內容主要就是我國思想的教育觀,正是汪文恂用中文給大家授課。
也許,正是汪文恂的多麵性,讓她在教育界如魚得水,步步高升,以至於進入香港大學教書。退休後,汪文恂還一直居住在香港,過著安居樂業的富足生活,直到2002年去世。。
那時她已經80歲高齡,可在汪精衛的子女中,汪文恂是壽命最短的一個,也是最特殊的一個,除了不能魂歸故裏外,汪文恂沒有受到汪精衛太大的影響,隻是在後人提起時,多數人都會對她嗤之以鼻。
排行第五的孩子夭折。
排行第六的是兒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由於他年級較小,參與汪精衛的活動不多。1944年,汪精衛在名古屋因病死亡時,他也隻有16歲,剛從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來,曾擔任政府教導總隊大隊長,幫汪偽政權做事,危害國人。
抗戰勝利以後,汪文悌以“從事訓導附逆分子”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在5個子女中,他是被關在監獄時間最長的人。相對於哥哥汪文嬰來說,汪文悌無疑是淒慘的,從政時間短,坐監時間長,還沒有撈到家產。
出獄後,迫於議論的壓力,汪文悌也逃到了香港,開始了外飄生涯。
期初,汪文悌在香港的生活並不如意,也許是受姐姐的的感染,汪文悌開始發奮學習,終於在30歲那年考取了大學,學習橋梁專業,畢業後開始從事建築行業,生活這才慢慢好轉。
汪精衛一生作惡多端,上天早早要了他的命,讓他逃脫國人的審判,可他的子女除一個夭折外,個個都長壽,並且生活狀況也不錯。
隻是,汪精衛這棵樹的陰影太大了,在父親大漢奸無形的籠罩下,他們不得不漂泊異鄉,有的甚至不敢以真麵目示人,這也許是另一種形式的“父債子還”吧!
然而,這種心靈上的創傷還沒有結束,在中國清明祭祖的習俗裏不可避免地繼續演繹著。
汪文悌回鄉祭祖2005年,在外漂泊的汪文悌終於忍不住思鄉之情,在有關人員的陪同下決定祭拜父母。
新中國開放以後,汪文悌不止一次來內地合作項目,也許是出於愧疚,也許是出於逃避,他並沒有到父母墳前祭拜。
如今,77歲的汪文悌終於鼓起勇氣回家探望。盡管他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當推開門的一刹那,父母的跪像還是深深震撼了他。
這位兩鬢斑白、花甲之年的老人表情凝重,眼眶濕潤,嘴唇微微顫抖,這是他始料未及的,羞愧與自尊瞬間籠罩著他。
昔有秦桂跪嶽飛,今有汪精衛跪國人,不同的性質,一樣的結局。但汪精衛的所作所為更是過猶不及,畢竟秦桂出賣的是一人,而汪精衛出賣的是國人,背叛的是整個國家。
這個光緒年間廣州第一的秀才,自幼耳濡目染孔孟思想,飽讀詩書,怎會對秦桂跪嶽飛事件不知。如果正如他自詡的所謂“曲線救國”是正確的,那麽他手下的“梅機關”及偽軍把槍口對準愛國人士,這種不爭的事實,相信他一定知道,又作何解釋。
掩耳盜鈴,助紂為虐,殘害同袍,汪精衛的這種可恥行為注定會被世人釘在恥辱柱上,遺臭萬年。他是國人的恥辱,是子孫後代的恥辱。
佇立良久,看著木然的汪文悌,陪同人員欲上前“攙扶”。而汪文悌擺擺手,說了一句話:自己犯下的錯,就應該承擔。說完,他轉身離去,自此汪文悌再沒回來過。
對於一個死人來說,一切的懲罰似乎沒有太大意義,而活著人則要麵對。汪精衛夫妻跪像像一把利刃穿刺著汪文悌的胸膛,他想認祖歸宗,可罪孽深重的父母讓他無地自容,無法坦然麵對。但血濃於水的親情讓他無法逃避,他像一顆浮萍,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裏。
都說葉落歸根,可汪精衛把兒女的“根”全部斬斷了。作為汪精衛的子女,盡管他們在海外個個長壽,生活富足,但他們的靈魂始終在外遊蕩,不能魂歸故裏,這也許是對汪精衛的另一種懲罰吧!
資料來源:陳璧君在提籃橋監獄-文摘報
《汪精衛生平紀事》——蔡德金
林森痛斥汪精衛——黨史頻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