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郊龍泉山脈,其主峰鬱鬱蔥蔥,四季常綠,是拱衛成都主城區的主要生態屏障。在海拔1058米的龍泉山頂之上,一棵六人環抱的古銀杏樹,?立在唐代長鬆古寺遺址門前。這棵有著1513年樹齡的參天大樹,是天府之國的龍泉長鬆,四川樹王。在這經過古人堪輿的風水寶地下麵,正是成都殯葬龍頭企業長鬆寺公墓,本巿各界名流和普羅大眾最為信靠的人生彼岸,辭別陽世的長眠休憩之地。
然而,本文要介紹的並非名人雅士,而是非名流非主流的三個小人物的三個小故事。這些故事分別涉及長漂、反右和環保的宏大背景。風雲際會,他們和長鬆寺公墓首任法人代表,公墓開創者李祟明先生,結下了善緣。佛家所說的善緣,一定值得永世流傳。
一、長漂烈士楊前明
回首共和國七十年曆史,不少人覺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有價值。因為那是一個有共有和的,相對自由的曆史時期。在那個黃金十年,大陸中國人第一次走出各種政治禁區,開創自已的人生道路,雖無大富大貴,卻是充滿自信,充滿希望。當時,比較有影響的政治改革,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真理標準討論和平反冤假錯案。而在社會文化領域,人們對長江漂流,讓世界充滿愛,走向未來叢書,記憶猶新。
1985年,西南交大攝影師堯茂書為了與美國職業探險家爭奪長江首漂的名義,孤身一人漂流長江,不幸遇難。這個充滿愛國意味的壯舉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強烈的全國反應。第二年,國內共有十二支民間漂流隊伍,數百人走上青藏高原的長江源頭,要實現烈士未竟的事業。最後,在官助民辦,合作為主的大背景下,終於實現了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全程6350公裏的長江漂流。
發軔於思想解放運動的1986年中國長漂,可說是一次早期啟蒙,不管是參與者還是關注者,很多人己經走出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洗禮,走向了理想主義的人生道路。其中有些人成為職業探險家,攝影家,自然科學家和環保公益人士,較為知名的,如楊欣,楊勇,馮春,李大放,宋元清,等等。
經過從中央到地方的全國媒體聚焦,追蹤報道,成功的主旋律故事早己廣為人知,而月亮的背麵,卻無人看見。改革開放初期,對外開放充分,改革卻滯後不少。比如,在國際準則,規則和標準上,並未與世界完全接軌。由於程序,規則和技術等原因的不同,中國長漂紀錄,並不被國際探險界承認。尤其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蠻勇有餘,技術不足的壯舉,竟然犧牲了10個年青的生命。如果加上青年記者萬明,共有11名熱血青年獻身長江,以生命踐行了那個年代的愛國主義。成都攝影家協會理事,成都針織印染廠青工楊前明,就是在補漂階段,坐在密封船上麵,與隊友王建軍、王振(成都科分院地理所職工,後勤隊員)犧牲在金沙江巧家段的。
[圖片]
1986年11月18日清晨,巴塘縣金沙江王大龍灘口,補漂最後一搏下水前。楊前明(左一)、王建軍(右一)、王振(右二進船者)
攝影:奉友湘(時為四川日報記者)
2000年,在全民經商的社會環境中,原長漂主漂隊員王列詩提起,隊友楊前明死後,家庭發生悲劇,父母離了婚,母親因悲傷過度而致精神失常,後來上山落發為尼。由於這些變故,寄存在殯儀館的楊前明骨灰一直無人認領,十五年存放期限己到,烈士遺骸卻無法入土為安。
得知出此事後,我立即找到老朋友李崇明先生商議,李總爽快應道,來長鬆寺吧,我正好建了個烈士陵園,烈士應該免費入住。於是,己經官方認定的長漂烈士楊前明,在隊友張國憲,王列詩等人的積極籌措之下,最後落戶民間自建的長鬆烈士陵園。在十二名征糧隊烈士的陪伴之下,永遠長眠在鬆青柏翠的龍泉山上。
[圖片]
偉大的長漂為啥餘音繚繚?就是因為越是偉大的事件,越有很多的遺憾,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我們習慣了隻看偉大,隻說光鮮亮麗的主流,卻不懂那些令人遺憾的細節,往往更有人性,更加貼近人心,甚至比“偉大”更有意義。
真正的問題,不是成就本身,而是成就背後那些細小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二.、中國詩怪孫靜軒
2003年6月30日,特立獨行,被稱為海洋詩人的中國詩怪孫靜軒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3歲。作家去世,竟然成為當年在成都引起轟動的文化事件。
一方麵,孫先生擁有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四川詩協主委等官方頭銜,喪事卻被官方和主流媒體刻意降調處理,不事張揚。另一方麵,國內文化人連續幾天,紛紛來到孫宅,徹夜讀詩,悼念先生。當時全國各地送來的紀念花圈,從省文聯宿舍裏麵排出去,在紅星路上擺了好幾條大街,蔚為壯觀。
作為一個老革命,孫靜軒先生擁有如此驚人的民間聲望,也是因為他在艱難曲折的一生中,堅守良知,追求公義,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共鳴。.
1943年,13歲的孫靜軒(孫業和)在家鄉山東肥城參加八路軍,1948年入黨,1953年進入文學研究院,在艾青指導下專攻歐美詩歌,因《海洋抒情詩選》等作品,成為國內享有盛名的海洋詩人。不料這樣一個28歲的年輕的老革命,在五七年帶頭揭發批判別人的反右積極分子,卻在五八年被補劃為右派分子,送進重慶長壽湖勞改農場,與被他打倒的同事們關在一起。據譚顯殷(土改研究者譚鬆之父),曉楓(鐵流)等人回憶,如果不是《紅岩》作者羅廣斌(時為副場長)把他調進養魚隊,被難友們孤立起來幾乎餓死的孫靜軒,很難活著走出長壽湖。
正如大多數右派分子的改造經曆一樣,改開後,曾經的左派甚至極左派孫靜軒,從此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堅定右派。孫靜軒著有《告別二十世紀》等眾多傳世之作,同時兼有思想開放,個性張揚的特點,在改革開放尤其是春夏之交後,很快成為四川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一麵旗幟,在體製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孫靜軒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和個性魅力,他的大量的離經叛道故事,早己成為文化圈的爭議話題和精神養分。在那個春夏之交,他獨自一人去廣場,陪伴大學生一個通宵,回來後逢人便講。據右派作家張先癡介紹,八九後,詩人石光華參加了廖亦武發起的紀念活動,為避牢獄之災,孫靜軒把石光華招進設在樂山的函授班。不料有司仍然追來抓走石光華,孫靜軒當場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全國文代會上,照例有元首接見照像,當長者到他麵前時,孫卻突然收回自己的手,製造尷尬。後排一個副省級官員趕快伸出手來,搶握住一臉詫異的長者。長者剛走過,孫對官員說,他是你親戚嗦?
[圖片]
一生烈火一生狂
長歌短句百千行
願吾再唱大風歌
依舊一個少年郎
孫靜軒夫人李平大姐的這首小詩,正是對中國詩怪孫靜軒最好的形象概括。
成都作家孫建軍賦詩讚曰:
眼前群山沒能把你圍住
懸崖幹脆斷了你的退路
你是一條站立的河流
站立在無路之處。
特色時代,一個有特色有爭議的文化人,一定是一個敏感人物。因此,孫靜軒的歸葬問題,也成為一個敏感問題。當時李平大姐提到,對長鬆寺印象較好。李祟明當即向我表示,出於對孫靜軒先生人品的尊重和認可,願意無償提供墓地,並免費建造墓園和墓碑。一生烈火一生狂的海洋詩人孫靜軒先生,最終獨辟一園,歸葬長鬆寺,身後是著名藝術家朱成設計製作的,波濤起伏的大地藝術景觀《彼岸》。
[圖片]
墓地並不是人生的最終歸宿,而是人生的彼岸,另一種開始而己。這是長鬆集團前董事長李祟明先生的人生執念,並已化為企業成功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這個理念可以傳世,這正是人生可以有信仰的一種具體表現。
三、環保誌士馮勇
埋骨長鬆寺公墓的第三位義士,是成都市保和鄉的退役武警,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位犧牲者,綠色江河誌願者馮勇,犧牲時年僅22歲。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深度發展,中國環境保護問題泘現出來,己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嚴重程度。在中國第一個環保NGO緣色之友以及四川省環保局自然處的支持下,中國長漂主漂隊員,探險家攝影家楊欣發起組織了中國西部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一一四川省綠色江河環保促進會。綠色江河從藏羚羊保護起步,在可可西裏建起了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以及江澤民主席題詞的長江源環保紀念碑,探索了一條官民合作,具有中國特色的早期環保之路。
2001年,綠色江河在網上發起誌願者征集令,“獻出生命中的一個月”,值守索南達傑保護站。值守任務包括反偷獵巡山,野外生態考察記錄,長江源環保宣傳等等。征集令發出後,應者雲集,需要從眾多應征者中優選出24人。為此楊欣和我專門會商三次,優選比對,確立了全年誌願者名單。三次比對,我都堅持選取馮勇,理由就是因為他在新疆阿爾金山當過兵,具有野外生存經驗,且退伍後,多次積極參加本市社會公益活動,表現十分優異。
2002年12月1日,從青海傳來消息,11月誌願者馮勇,因為汽車故障拋錨荒野,當晚未能返回保護站。楊欣會長和我趕到綠色江河辦公室,不幸的消息己被證實:前往救援的誌願者發現了陥在楚瑪爾河邊的巡山吉普車和救援車,車內二人已無生命體征!
楊欣和沈大剛立即趕往可可西裏,帶回消息。原來,11月誌願者,當月臨時站長馮勇己經完成了當月工作,與12月誌願者交接後,又給他們帶路,去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六公裏外的野鴨湖撿垃圾(水邊四處漂泘的塑料包裝袋,是殺害高原水禽的凶手。發表於《成都商報》的馮勇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手裏拎著被脹死的野鴨子)。當天下午2時,自然之友梁從誡先生送給綠色江河的北京吉普,陷車在長江南源楚瑪爾河支流河灘上。馮勇與李亮讓12月誌願者原地等侯,他們徒步回去找救援。下午4時,馮勇找來青藏鐵路救援者李明利,駕著130小貨車趕回來,留守的誌願者己經離開,徒步回站了。然而直至第二天中午,馮勇和李明利也沒有返回。當人們找到他們時,兩人己經凍僵在大梁斷裂的北京吉普內,死因是因為疲勞,凍僵,一氧化碳中毒而致的呼吸循環功能衰竭。
[圖片]
七天後,在馮勇母親曾阿姨的注視下,馮勇遺體在保護站就地火化,部分骨灰從保護站瞭望塔上徐徐灑下。馮勇不是“為可可西裏獻出生命中的一個月”,而是獻出了他的整個一生!他永遠留在了他所熱愛的可可西裏,楚瑪爾河,留在了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長鬆寺公墓董事長李崇明聽到消息後,主動表示願意提供幫助,讓義士返還龍泉故裏,葉落歸根。落戶長鬆寺公墓的馮勇墓上寫著: 這裏長眠著一位獻身可可西裏的環保誌士。願他的精神在這裏傳承,願他的靈魂在這裏升華。這正是身為成都市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的李祟明先生,為馮勇親撰的墓誌銘。
不久,一首走心紮心的《西海情歌》火遍大江南北,這是刀郎先生向馮勇獻上的致敬!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成都市的美國友好人士貝西達蒙女士找到我,要我帶她去災區采訪水源地。在外事辦的陪同下,我們約會在散花樓旁茶館裏。很意外,在這裏見到了正在服務的馮勇母親曾阿姨。原來,熱愛戶外運動,經營戶外用品,同為當年誌願者的李亮先生,己把馮勇父親馮木長和母親聘為公司職工,代替馮勇為二老盡孝,養老送終。義舉引發的義舉,總是令人感動莫名。
楊欣曾經說過,環保是一條射線,隻有起點沒有終點。誠然。善和愛的傳遞,也是這樣幅射開去的鏈式反應,一種良性循環。隻有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你才能領會到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溫暖。人容易看到人有醜陋的一麵,但也有美好的一麵,卻常被忽略。能夠看到美好並且致力於擴大這一麵,這才是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這也是長鬆寺李崇明先生的無私義舉,帶給我的啟示和思考。
曾經的環保義工 譚作人
2023年 清明前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