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壓前行,穩中有進——透視2022年中國經濟答卷

播報文章

新華社

2023-01-18 00:02新華社官方帳號
關注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題:承壓前行,穩中有進——透視2022年中國經濟答卷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潘潔、周圓

1月17日,2022年中國經濟答卷發布——

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20萬億元,同比增長3%;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內需規模繼續擴大,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過去一年,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經濟迎難而上,頂住壓力穩中有進。

(小標題)承壓前行,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全年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按年均匯率計算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

“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持續提高,意味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國發展基礎更牢、發展質量更優、發展動力更為充沛,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說。

以“穩”應對多重衝擊,中國經濟答卷彰顯長期向好發展韌性——

過去5年,我國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實現年均5%以上增長。

2022年以來,麵對疫情散發多發、極端高溫天氣等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反複衝擊,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中國GDP增長3%,經濟減速但並未失速。

康義表示,德國公布的全年經濟增速預估數為1.9%,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會超過2%,“我國3%的GDP增速是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支撐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看,中國經濟“穩”的底盤依然堅實:

2022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在44萬億元左右,貨物貿易總額突破40萬億元。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年末外匯儲備餘額達3127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以“進”積蓄發展動能,中國經濟答卷凸顯高質量發展成色——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動能引領作用日益凸顯。2022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2022年末,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到了1.69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14億戶。

“數據好於預期。”法新社17日如此評價2022年全年中國經濟表現。

(小標題)高效統籌,匯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

走進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的甬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設備,5條生產線馬力全開高速運轉,一片忙碌景象。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這家公司因原材料成本上漲、資金回籠慢等,現金流一度非常緊張。困難之時,2300多萬元留抵退稅款到賬。“沒有這筆錢,可能就撐不過去了。”公司有關負責人王雅微說。

去年3月份以來,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及多數省份,烏克蘭局勢複雜演變,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演化,經濟回升勢頭承壓。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各部門各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項政策靠前發力、主動作為,推動經濟恢複回穩。

優化完善政策措施,著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一手抓疫情防控,因時因勢不斷優化調整防疫政策;一手抓發展,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謀劃推出,六方麵33項政策聚焦紮實穩住經濟持續加力,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出台。

2022年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經濟工作把舵定調時,強調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出台,著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運行的軌道。

去年11月份以來,隨著“二十條”和“新十條”優化措施發布,各地在貫徹落實中努力提升疫情防控科學性、精準性,努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切實兜牢民生底線,牢牢把握發展主動——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去年以來就業壓力陡然上升,各方麵持續加大穩就業力度,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失業的底線。

加大減負穩崗政策力度,截至2022年11月底,共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162億元,發放就業補助資金903億元;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意見出台;實施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出台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文件……

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我國精準把握政策保供穩價力度,全年CPI上漲2%。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以煤炭為“錨”著力保持能源價格總體穩定,“菜籃子”產品量足價穩。保通保暢成果持續鞏固,生活物資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麵對國際供給體係波動,我們強化了糧食、能源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為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康義說。

(小標題)篤定信心,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

最近,春運客流快速恢複,“出海”商務團也陸續帶著成果回國。“疫情發生後我們首次去日本拜訪客戶,不僅堅定了雙方深化合作的想法,也給全年的生產計劃留出了提前量。”安徽省馬鞍山金姿紡織裝飾用品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陶家木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說,隨著中國優化防疫政策、出台利好經濟措施,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均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穩步回升。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多個商圈客流量增多,熱門景點遊客量迎來增長,煙火氣、忙碌勁兒逐漸回升,中國經濟呈現恢複向好的趨勢。

下午4點不到,“90後”小夥施磊就招呼起店裏的夥計,為晚市做準備。施磊是天津一家餐館的店長,自1月10日恢複營業以來,他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恢複營業當天,就賣出了近三年來的最高營業額。”施磊說。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在多重目標下也麵臨不少風險挑戰:世界經濟增長動能趨緩,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為近30年來第三低水平。國內經濟恢複的基礎還不牢固。

越是麵對風險挑戰,越要篤定信心、攻堅克難,朝著高質量發展穩步前行。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進一步明確了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好的“六個更好統籌”,要求“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鞏固經濟恢複向好基礎——

消費市場受疫情短期擾動比較明顯,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新的一年,恢複和擴大消費至為關鍵。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已對外發布,對進一步發揮需求優勢進行新的部署。連日來,北京、遼寧、內蒙古等多地密集發放各類消費券,活躍消費市場、提振消費需求。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持力度;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重點,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鼓勵住房、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明確延續實施有關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當前各類政策協同一致“擰”成合力,為應對風險挑戰、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有力支撐。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宏觀政策調控從保市場主體轉向了拉動內需,這些政策經過半年多的實施跟進,加上2023年宏觀調控政策繼續加力,會對穩定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服務業的投資發揮作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說。

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1月2日,《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印度尼西亞正式生效,南寧海關下屬邕州海關簽發廣西首份RCEP項下輸印尼原產地證書。

“憑著這份證書,我們的蜂蜜製品混合糖漿在印尼通關時,關稅將由原來的5%降為零關稅。”廣西蜜博士蜂業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周桂華說。

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製運營;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係列部署,釋放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鮮明信號。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越開越大的開放大門,將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提供持久動力。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會加快恢複,經濟活力會加速釋放。“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