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成敗,反映了中國製度優勢?

來源: doldentate1 2023-01-12 19:12: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763 bytes)

你經常可以聽到,舉國體製,集中力量辦大事,人多力量大,防疫成功體現了中國的製度優勢,但是有沒有產生過迷惑:究竟什麽是體製優勢,為何這些神化了宣傳,跟你看到的結果經常不一致?問題出在哪裏?比如說,中國政府可以一聲令下,全城封禁,不需要考慮法律,不需要民眾同意,也不需要考慮後果,沒有人能阻止,沒人敢反對,這是不是反映了一種效率?既然如此,為何就是研發不出來所謂爭氣疫苗,為何開放後局勢完全失控,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不都是同樣的國家,同樣的政府,同樣的人民,為何舉國體製最後就失敗了,而且失敗的如此失敗?

回顧曆史,舉國體製來源於中共擅長的群眾運動。共產黨奪得天下,必定是在很多事情上占據了優勢,不可能僅僅是偶然。共產黨的優勢或者說擅長有三個明顯特征,輿論宣傳,群眾運動,統一戰線。如果你仔細看,三點一線,三者中間有著內在聯係。輿論宣傳是群眾運動的動員,統一戰線是群眾運動的延申。群眾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具有先天優勢,人口基數龐大,受教育程度低,普遍性的貧困。所以,農村包圍城市,工人農民是革命的主力,利用的就是數量優勢。這在戰場上表現,就是著名的人海戰術,以數量取勝。但是人海戰術有一個特點,隻適用於破壞性活動,不適用於建設,因為群眾運動重視的是效果,而不是效益。

破壞性群眾運動,不需要投入。比如說,戰爭年代扒鐵路,沒有成本,隻要人多,一個晚上就可以拆掉幾十公裏鐵軌。但是,如果同樣的人力,要修鐵路,缺乏組織缺乏培訓必然浪費極大,產出效益非常低,甚至不足於支付人工成本。打土豪分田地,肯定是人多力量大,鬥得過地主搬得走倉庫裏的糧食。但是,你把這些人聚在一起種地,問題就來了。大鍋飯的低效率低效益很多過來人都有體會。所以,建國以後轟轟烈烈的人民公社,不但沒有解決中國農村生產力落後的問題,反而導致了後來的大饑荒。

中共依靠群眾運動取得天下,自然而然地相信群眾運動也可以建設國家。這很正常,也沒有任何黨的領導人懷疑過。遺憾的是,他們都是農民和軍人出身,不懂經濟學,所以看不到群眾滾動的局限。建國以後,如果說政治領域的群眾運動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災難,用群眾運動搞經濟則徹底毀滅中國發展的機會。我想,大概你知道大躍進。你能說大躍進的目的是錯誤的嗎?超英趕美不是每個中國人的心願?從中央到地方,從科技界到社會精英,全中國幾乎所有人都滿懷熱情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去,但是最後失敗了,失敗的非常徹底。原因在哪裏?有效果,沒有效益。對於經濟建設,沒有效益就無法持續,最後一定破產,無論是誰,無論你想做的是什麽。種地是這樣,煉鋼是這樣,造芯片也是這樣。

建國以後,舉國體製經常被津津樂道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體育領域的金牌項目,一個是科技領域的攻關。但是,這些所謂的成功有著極大的欺騙性。比如說,舉國體製為中國贏得了更奪得金牌,但是這有效益嗎?中國奪取金牌的項目經常是沒人感興趣的運動,拿金牌並沒有推進體育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屬於隻有投入沒有實際產出的浪費。如果舉國體製有效,聊聊中國足球好嗎?在科技領域也一樣,我們的宣傳隻是片麵強調少數亮點,比如說兩彈一星,而忽略了中國科學技術整體嚴重落後的事實。實際上,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沒有大批在國外接受教育的人才回國,就是全國人民不吃不喝每天都琢磨,也造不出兩彈一星。靠攻關搞科技絕對得不償失,全民造芯片不就失敗了?

經過幾十年艱苦摸索,鄧小平終於意識到所謂的中國社會主義優越性完全是自欺欺人,在經濟領域放棄了以搞群眾運動為基礎的計劃體製,引入市場體製。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但是為何四十年後全體中國人都更有錢了?很簡單,效益提高了。但是,中國並沒有完全解決經濟運行效益低的問題。我知道很多中國人喜歡討論什麽時候趕超美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中國生產效益遠低於美國,超越從何談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過去十年,中國經濟規模與美國的差距在縮小,但是兩國積累財富速度的差距在擴大。不能說GDP沒用,但是有沒有錢造飛機造軍艦,改善居住條件,提供更好社會服務,最終是由經濟效益決定的,而不是規模。比如說,美國有錢,Paxilovid特效藥600美金一盒可以免費提供55歲以上新冠感染者;1800元人民幣賣給中國,醫保說我們買不起。這體現的是製度優勢還是殘酷的現實?

當不考慮成本,不考慮效益的時候,舉國體製,群眾運動就可以用於防疫,而且看起來效果很好。比如說,全城封閉,全員核酸檢測,全民健康碼,大概隻有在中國可以做到。但是這究竟是中國體製的優勢還是弊病?我很早就批評過動態清零,認為會摧毀中國經濟。道理很簡單,人流物流中斷,供應鏈遭到破壞,消費低迷,經濟好得了嗎?但是很多人沒有理由的相信,中國依靠製度優勢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如果問,如何解決?回答是,總會有辦法的。實際上,動態清零政策不僅破壞了經濟發展,也掏空了國庫。過去一年,核酸檢測,成千上萬的大白,各種防疫需要的開支大約8萬億,占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各地政府拖欠了核酸檢測公司的款項,拖欠了防疫人員的工資,花光了醫保,債務急劇攀升。動態清零不得不放棄,而且各地對開放所需的藥品物資的儲備,對人員的培訓,對保障必要社會服務都毫無作為,其實真的不是不想,而是因為無能為力,再也拿不出·一分錢了。如果你說防疫失敗讓政府信譽破產很可怕,你忽略了更可怕的真相,就是各地政府正麵臨財政破產。這就是靠群眾運動搞防疫的惡果,不講科學,不講究效益,無論效果看起來如何激動人心,結局都一樣。我想,如果之前說動態零零展現了中國的製度優勢,現在也可以得出結論,防疫失敗體現了中共治國的無能。依靠群眾運動搞建設,體現的不是製度優越性,而是這個體製固有的弊病,所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