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本城大外宣的“中美防疫的認知亂象”

來源: luren_1970 2023-01-10 09:16: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28 bytes)

下麵是大外宣的雄文,或者雌文(whatever),黑字是大外宣,藍字是我的評論和駁斥

1. 美國從來沒有全麵“封鎖”。 各州都出了自己的政策, 要求大家居家,主要是在2020年3月 - 5月間。 美國從來沒有不許人上街,道路上也從來沒有檢查和限製通行的官卡。

這一條沒毛病,美國確實沒有全麵封鎖

白宮采取了措施減少大型聚會, 據說一些城市的聚會者被開了罰單。 但美國比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封”都要放鬆。 考慮到美國人民熱愛自由和擁槍的程度, 強製性的“封鎖”措施在這個國家是不能實行的。 (下圖中國疫情開始擴散到鄉下了,美媒體圖)

2. 美國疫情最嚴重的一年應該是2021年,而非2020年。 這樣說是從總死亡率和美國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的表現來看。2020年,美國的表現稍遜於一些西方富裕國家,但也沒差太多。雖然未能將病毒攔在國門之外,但世界上大多國家也是如此。

這一條我不能讚同。如果單純按死亡人數,2021年確實多一些。但是要討論疫情對民生的衝擊,肯定是2020年嚴重多了。

到2020年底,美國新冠人均死亡數接近歐盟的平均水平。 2020年,美國一直在強調疫情“紓解”措施,關閉學校和室內用餐,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 這些都引發了黨派紛爭。 但到2021年,影響死亡率更多的是疫苗接種問題而非紓解措施,美國才真正翻車。

2021年真正影響疫情的是高傳染率和死亡率的德爾塔變種出現,而非疫苗接種。

3. 大規模疫苗接種起到減少重症的作用,但總死亡率並沒有降低。 2021年1月, 美國開始打疫苗。一開始供不應求需要排隊,特殊需要的工作者和老人優先。 4月 ,美國的死亡人數大約達到中位數,55萬人。 那時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口超過1億。

死亡率在完全接種疫苗的群體中確實降低了。總死亡率升高是因為高死亡率的德爾塔變種。

美國死亡高峰在注射疫苗後來臨, 這不能完全歸罪於疫苗無效,如果你接種的疫苗能將死於新冠的風險降低90%,但感染率增加了五倍,那你獲得的保護就隻有之前的一倍,推及全國也是一個道理。 這就是中國現在的情況。

4. 中國的疫苗可能不比美國差多少;隻是老齡群體接種工作做得比較差。 中國在2021年疫情控製得相當好,人們基本可以自由旅行和活動, GDP增速達到8.1%。 中國的疫苗接種2022年底達到34.7億劑。在2022年5月份的時候公布全程接種人數已達到91.2%;60歲以上老年人占老人的86.2%。 沒有看到更詳細的老年組分層結果。

哈哈,我發現五毛總是引用中國政府的數字,盡管他們自己可能也不信。什麽GDP增速如何如何啊,什麽接種比例如何如何啊等等。笑死了。中國政府還說目前中國每天因為疫情喪命的是個位數呢。中國政府的數字都是笑話。

不少人認為,中國疫苗提供的保護遠低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研發並首選的mRNA疫苗。 但大多數的可用好數據表明,在接種一劑和兩劑疫苗之後,mRNA 預防重症和死亡上的效果的確好於中國研發生產的疫苗。 但持續接種美國疫苗的人, 三針過後,中美疫苗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部分原因在於疫苗接種和感染帶來的免疫力不斷增強。

大外宣的證據在哪裏?說三針之後中美疫苗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證據?有數據嗎?事實是,在西方的小感冒在中國變成了奪命瘟疫。你上麵說中國接種率很高,然後又說中美疫苗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那麽為什麽這個病毒在中國有如此大的殺傷力?難道是中國的政治製度太優越?太有利於病毒殺人?

研究顯示mRNA疫苗的優勢實際是很有限的。在80歲以上的最脆弱群體中,三劑中國疫苗提供的保護可能更強一些。 可惜很多中國的老人出於種種原因沒有打疫苗或打夠三針疫苗。 中國應該提供mRNA疫苗, 供大家選擇。

大外宣又開始信口胡說了。你說“在80歲以上的最脆弱群體中,三劑中國疫苗提供的保護可能更強一些。”證據在哪裏?不會是某禦用專家拍胸脯保證的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康希若mRNA疫苗正在量產,據報道,首批一億劑。 -席隸- 給 席隸 發送悄悄話 席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23 postreply 15:16: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