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黃文心)2023/01/10
對於中國人和海外華人來說,過新年迎新春是大家最大的節日,而春節聯歡晚會又是我們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精神盛宴。迎春的春歌也是春晚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過去幾十年,春晚舞台曾經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優秀歌曲,從《祝酒歌》、《軍港之夜》、《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愛你,中國》、《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天路》、《走進新時代》等等...都唱出了時代的氣息,表達了我們對時代、對人民、對國家的情感、自豪和熱愛!
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但是,我們不僅沒有忘記它們,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它們更加懷念、更加向往。歲月如歌,歌如歲月,這些優秀的歌曲已經永遠深刻地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相伴相隨,終生難忘。
年年聽、歲歲唱的《難忘今宵》更是道盡了我們對歲月時光的無比珍惜、無比留戀;對祖國、對親朋好友的無限情懷。雖然它是用平和、抒情、優美的旋律在告別過去一年,卻激起我們溢於言表的千情萬緒,無限遐想...... 感謝我們的已故天才作曲家王酩(1934-1997),一曲《難忘今宵》讓十幾億中國人難忘終生!
伴隨我們幾十年的《難忘今宵》,久唱不衰
春晚所展現的歌曲是我們時代歌曲的一部分或一個縮影。
從上世紀“五四運動”年代、抗日戰爭年代、解放戰爭年代、抗美援朝年代、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改革開放,祖國逐漸繁榮富強,每個年代都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和優秀歌曲。
三十年代聶耳作曲的《畢業歌》唱出一代青年的滿腔愛國熱血,張寒暉作詞作曲的《鬆花江上》和聶耳的《鐵蹄下的歌女》如訴如泣地唱出了在日本侵略者蹂躪下中國人民的悲憤和苦難。賀綠汀作詞作曲的《遊擊隊之歌》、麥新作曲的《大刀進行曲》、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的國歌)等等,生動地描繪了頑強不屈的中華兒女在烽煙戰場上的奮勇抗戰。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更是唱出了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最強音!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前中)就是在那最艱苦的環境中創造了偉大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
八十年後的《黃河大合唱》更有強大的生命力
《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打靶歸來》、《解放軍進行曲》、《軍港之夜》等等,都是每個軍人終身難忘的軍旅之歌。
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穀建芬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出了一個激情滿懷的年代,和那一代人的豪情壯誌!
《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用月亮與桃花傾訴人間美好的愛情與親情。
一曲《茉莉花》能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和悉尼歌劇院上讓外國友人領略到中國歌曲的優美與魅力。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我愛你,塞北的雪》讚美了祖國大地;一曲《天路》更把我們帶到《青藏高原》......
感謝曆史賜給我們有冼星海、聶耳、王洛賓、李煥之、賀綠汀等第一代傑出作曲家,還有王酩、王立平、施光南、穀建芬等近代優秀作曲家。他們中的一些名字可能不一定被每個人所熟悉,但是他們優美動情的不朽音樂歌聲卻永遠留在我們幾代人的美好記憶中!
那個歌曲創作的“輝煌年代”一去不複返了?
近年來,每當我們在屏幕前麵觀看春晚節目的時候,多麽期待著她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好的歌曲作品。但是,一年年的盼望,一年年的失望......
雖然每年春晚的歌曲節目從不在舞台上缺席,但是近年來大多數歌曲都是平平淡淡的。聽了這麽多的春晚歌曲,基本上沒有一些歌曲能打動人心,也沒有一曲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像流水線的歌曲,今天聽了明天忘,更談不上朗朗上口、膾炙人口。
請問觀眾能記得或者會唱幾首春晚唱過的歌曲?我們聽過了什麽,記得了什麽?
為什麽過去的歌曲百年不忘,現在的歌曲記不到明天,這就是作曲家的“代差”?
春晚上歌曲的歌詞都是健康向上,激勵人心。歌唱家們也是唱技到家、人麗聲美。樂隊配器也是專業到位。令人失望的是這些歌曲的譜曲。
歌曲的歌詞好比是硬件,譜曲是軟件,沒有好的軟件,再好的硬件也是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現在的許多歌曲的作曲就像幾分鍾的機械式的流水賬,一些歌曲的旋律處理特別是一段樂句的結尾處理十分牽強。這些像是由電腦創造出來的歌曲,看似沒有什麽破綻,但是它們沒有靈魂,沒有自身的基本音樂特征。
一首不能打動人心,不能給觀眾產生美好記憶和深刻印象的歌曲就是濫竽充數的歌曲。
為什麽現在的作曲家一代不如一代?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手機電腦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產品和科技手段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創作)卻是走向衰弱,這一點國內外均不例外。上幾個世紀有歌德、拜倫、莎士比亞、雨果、泰戈爾、巴爾紮克、大小仲馬,高爾基、屈原、李白、曹雪芹等中外大文豪;有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而現在在世界上很難再有這樣的天才作曲家、文學家。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物質基礎、學習條件、創作條件都比舊遠時代要好上千百倍,但是還是無法呼喚出像舊世紀那樣的音樂家、作曲家。
現在的教育事業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發展。我國有這麽多的高等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每年都會培養出相當數量的作曲專業畢業生。那麽,他們在哪裏?他們在沉默?
這裏有社會因素和時代因素
在過去,許多偉大的音樂家大多經曆過艱辛的生活,如貝多芬、舒伯特都是在艱苦的生活中創造出不朽的的偉大作品。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更是在30年代的延安窯洞裏創作了中國第一部最有影響力的大型合唱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30年代在延安的艱苦生活是許多現代人很難想象的。但是,就是在那最貧窮的生活裏卻蘊育出最偉大的音樂作品。
生活是人生的大課堂,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坎坷經曆可以豐富人生的閱曆和創作內涵。
現代人生活在高科技的社會裏,手機平板、電腦網絡、微信微博,它們不知不覺地占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音樂家作曲家也不例外。看平板劃手機也可能會消磨他們的創作意誌。
人們在生活越來越數字化的同時,和實際生活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高鐵讓人們忘了什麽叫跋山涉水,使用微信視頻的人可能會不知道什麽是古代人的“鴻雁傳書”、什麽是千裏苦相思。就是這些方便和安逸,也讓音樂家作曲家慢慢地失去創作的動力與素材。
藝術的“市場化”和“利益化”也是阻礙優秀歌曲創作的原因之一,一些作曲家會因追求商業利益,放棄對藝術的崇高堅持。那些迎合市場的平庸歌曲可能會贏得一時的商業利益,而缺乏藝術性的歌曲其生命力是短暫的。一首優秀的歌曲是有無限的生命力。
音樂是用音符和旋律來對自然萬物、人類活動和情感生活的藝術表達,實際生活中的情與感往往是創作的靈魂。
優秀交響樂《紅旗頌》,氣勢磅礴又深情滿懷,是烈士後代作曲家呂其明用他對先烈們的無限感情和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來將他的藝術才華發揮到淋漓盡致。《紅旗頌》是曲作者用心血和熱淚譜寫的樂章,是才華、情感和用功的最好結晶。
創作是艱苦的,創作也需要體驗生活、貼近大自然。過去許多作曲家為了寫出好歌曲,特地跑到艱苦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體驗生活,為創作尋找最真實的靈感。老一輩音樂家的創作精神永遠值得現在的年青歌曲創作者效仿與學習。
溫室的生活是舒適的,但是在那裏很難會有真正的創作。使用電腦是方便的,但它沒有血與肉的感情。而往往在狂風暴雨中有時卻最能寫出震撼人心的樂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