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礦”近於枯竭,無礦可挖的經濟體將如何持續?

“人礦”一詞被創造出來之後,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被各路大神稱作是頂牛逼的知識創造,傳遞出了這個時代縮影下的人間悲歌。

  我給大家截取幾段精彩的:

  “人礦”相對於“牛馬”,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更容易被傳播,相對於“無產階級”,“人礦”更加富有鬥爭性。無產階級隻是描述了一種財富狀態——你除了自身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卻並沒有概括出你一無所有的原因。

  而人礦則不然,一看到這個詞,你會立刻代入一種情境——誰是礦?誰在挖?

——知乎大神葉泊楓

  “人礦”一詞之所以好,不在於它的辭藻多華麗創意多新穎。“人礦”之所以好,就好在難聽,好在直截了當,好在鮮血淋漓,好在把太平背後的血與淚、骨與髓活生生的挖了出來,血淋漓的呈現在你眼前,叫你無處可逃。

  ——知乎拉丁語Latinfish

  高度準確、形象、深入本質的概括,比所謂人口紅利更加觸及本質。人口紅利還模糊了“誰的紅利”這一關鍵問題,“人礦”直接點出了對象、地位和對待方式,讓一切粉飾都無所遁形。

  ——知乎匿名用戶

  我們日常聊經濟聊工業化都避不開“人口紅利”這個話題,相較於“人礦”,“人口紅利”一詞的確顯得避重就輕。

  尤其是“紅利”二字的春秋筆法一度讓打工人們搞不清楚,到底這利對我而言有何意義?

  “東亞奇跡”是被“人口紅利”撐起來的,“紅利”其實利在國家經濟高增長,利在工業化進程推進的快。

  換句話說,東亞地區人口結構偏年輕,勞動力相對過剩,人力這種資源就特別不值錢。成本一低,東亞國家在人力密集型的中下遊產業鏈上就能卷過別人,就能維持高投資高收益。

  而國家靠人口賺到的收益轉手用在工業化進程中,繼續投資擴產。但可以投資硬件多蓋廠房建大樓,卻不能把收益投資到人力上——不能給員工加錢,不能買高社保,不能搞高福利。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住低成本勞力的核心優勢,繼續在全球化進程中搶蛋糕。

  所以,所謂的“人口紅利”就是人的勞動價值不斷被工業化挖掘走,變成整個經濟體的增長紅利。

  參與其中的人也就和沙特的油,澳洲的鐵,中國的稀土一樣,成了一種大宗資源。保持“人力”這種原材料的低成本,是東亞地區低端製造業產品力製勝的關鍵。

那麽怎麽持續保持“人礦”的低成本呢?

  首先是,社保勞動保障等公共福利肯定要持續處在低點,養老要靠個人。

  人礦貢獻得100個價值裏,工業經濟拿走90個怎麽可能再花出去給人礦接濟?

  其次是把人類剛需生活用品價格抬高,比如說房子,把人礦那剩餘的10個子,加上他們未來30年創造的價值一起拿過來。

  這“礦”就算被全方位發掘利用幹淨了。

  東亞奇跡,就是依靠“挖礦”起來的。與資源國挖油礦鐵礦不同,也與西方直接拿著大刀去其他地區搶礦(人礦油礦金礦都搶)賣不同,東亞地區啥工業原材料都沒有,且手無寸鐵隻有被打劫的份。唯一有的,就是貧瘠的土地和年輕的人口。

  於是,挖自家“人礦”,並在自家土地上蓋房子,把挖出來的人口鎖進房子裏去。

  隨著人礦不斷的被挖掘,人口紅利逐漸減少,深度老齡化開始到來。

  日本在人礦資源趨盡後,開始由國家搞貨幣寬鬆,不斷發國債給居民轉移福利,保障其生活質量。算是退還一部分人口紅利,給當地的人礦留個火種。

  所以,日本的生育率近幾年還算穩妥,一直保持在1.3。

這是日本政府主動刺破挖礦泡沫,防止成本進一步向未來轉嫁,集合三十年時間用日本特有的貨幣寬鬆模式,加大政府負債給居民福利讓利,最終才使得日本生育率三十年間隻下降了零點幾。

  韓國模式,仍處在繼續挖人礦的進程中,不斷吸食年輕人血液,三十年來生育率幾乎下降了一半。

  而現階段我們的經濟體,一是仍舊保持著低社保低低福利低勞動保障。二是房地產經濟繼續在挖掘居民財富給地方財政轉移紅利。

要知道,絕大多數資源都是會枯竭的。水資源會枯竭,石油資源會枯竭,人力資源也會枯竭。

  年輕人不婚不育,躺平擺爛,對抗高房價,痛斥低社保,對勞動保障不滿等都是人力資源枯竭的前兆,呈現的結果就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推進。

  這就導致我們即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生育率跌破1的國家,如果政策繼續靠近韓國,也就是向未來透支而非國家發債讓利於民。結果未必比韓國好到哪裏去,畢竟咱們的生育率低過日本也就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總得來講,如果一個經濟體的人礦資源趨於枯竭了,就接下來的對策來講,上策是產業升級搭配分配改革,重新調節國內居民財富結構,出清既得利益者;

  中策是政府部門加大負債改善公共支出,保障居民的社會福利和生活質量;

  下策則是把繼續通過房地產把負債和成本都壓到居民頭上,也就是挖盡最後一點人礦渣渣,導致所有居民隻有不斷加杠杆為各個環節輸送最後一點紅利。

  日本現在的模式可以歸入到中策,韓國模式則可以歸入到下策。

  但是韓國有一點好,就是他們產業升級已經完成了。

  雖然仍然有低端產業在挖人礦擠壓最後一點人口紅利,但是他們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有大量的高附加值市場占比,他們的財政收入可以保障公共福利支出,也就是返利於民可操作性較高。

  最後再說一句,“人礦”這個詞的發明,之所以引發了社會深度思考和高度情感共鳴不是沒有底層原因的。對於過多勞動價值被拿走,個人未來財富被高房價透支,社會公共福利保障欠缺的不滿和抗議已經在民間形成共識。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