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國,GDP增長態勢也不再是中國領先美國
2021年中美貿易總額達到7556億美元,在全球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這個數據確實來之不易,同比增長了28.7%。換算成人民幣總額達4.8萬億元。這是官方的數據。
而今年1至7月中美貿易總額為2.93萬億元,中國由原來的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降至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加拿大。總體上能否趕超去年的貿易總額還有待觀察,但隨著美國政府的執意去中國化,再加上近期美元大幅度加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達1比7.114,美元升值,中國購買美國商品勢必要花更多的錢,這可能影響整體物價水平。
在全球經濟寒冬下,美國近期公布了新的GDP測算規則,按照新的經濟統計報告,美國2021年GDP增速為5.9%,總額為23.3萬億美元,同年中國GDP總量為17.7萬億美元,實際增速官方的數據是8.1%。中國距追平美國GDP還差5.6萬億美元。但總體增長勢頭中國增速高於美國。
再看今年的兩國經濟對比,2022年上半年美國名義GDP升至12.364萬億美元,增速為2.7%,今年上半年我國GDP為562642億元,折合美元8.3976萬億美元,(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7比1),增速為2.5%。實際美國今年上半年GDP比中國多了4萬億美元。我們看到這個差距其實是拉大了,之前大家還是太樂觀認為中國10年內GDP可以超過美國,但是現在看來美國也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勁態勢,做出了很多調整政策,包括高新技術打壓中國,製造業回流本土等。
而且從今年上半年的態勢看,中國GDP增速被美國超過了,我們不再是一馬當先,這跟上半年國內的疫情分不開。
中國要想超過美國,因為我們本身總量沒有人家大,那隻能增速比美國高,但是現在看來美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其實力不容小覷,之前的蘇聯,日本,歐洲都倒在了超越美國的路上。
全球經濟是動態變化的,美國不可能等著讓我們去超越他們,因此我們在評估時也要考慮很多因素。中國經濟的基本盤還在,當下要鼓勵發揮企業創新,在一些關鍵領域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就做到了。當然也並不是說一些製造業就不搞了,很多密集型產業當前依舊不可替代,比如富士康,這種製造業,其實中國需要這樣的企業,它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還有房地產,人人都痛恨房地產,但不可否認中國這幾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房地產的貢獻。房地產這麽大一個體量不讓它發展顯然不現實。這牽扯到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當前中國產業經濟確實屬於一個轉型的階段,正是這種階段,越不能拋棄一些製造業,等行業,新老交替,但是你能說原來的產業他就沒用了嗎?等到真的轉型成功了,不用你去限製,市場自然會淘汰掉這些企業和行業,這是曆史規律。不然美國為什麽會重新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前是隻想搞金融收割全球的,但是當新冠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本國居然製造不了口罩,這就是弊端。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一定是所有產業都健全的。
我們今年增速不及預期的原因還有就是本來發展勢頭正旺的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遭到很大挫折,在防疫下,第三產業遭到非常大的損失。2021年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53.3%,而美國的服務業占其GDP的80%,我們這個占比不僅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有這麽多的人口,服務業增速提不上去,就業市場就很難穩定。因此接下來我們還是應該鼓勵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它對吸納就業有非常大的作用。現在很多工廠,都實現自動化了,包括出租車行業現在都是無人駕駛了,因此發展服務業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