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起源中國?

來源: chinomango 2022-09-21 21:54: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18 bytes)

所謂捶丸,又叫‘推丸’、‘步打’,是一項曆史悠久的戶外運動,在唐宋元三朝曾盛極一時,到了明朝似乎稍有消沉,不過北方的王公大臣還是很熱衷此道,尤其皇室為甚,比如當年的宣德、正德二帝,都是此中高手。

    沈默也應邀打過幾場,在他看來,這項運動簡直是中式高爾夫,或者說西方後來的高爾夫球,是變化了的‘捶丸’。甚至沈默覺著,很可能是當初成吉思汗東征,將這項運動傳到了歐洲,因為這兩者實在太像了。

    首先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用球杆將球擊入球洞的遊戲。是的,兩者都有球洞:捶丸曰窩,高爾夫球曰穴,而且賽場球洞差異並不大,一般捶丸有十個洞,高爾夫球則設九或十八個洞;然後他們兩者都用球杖擊球,所用的球杖基本相同,形狀驚人的相似,且都有數根不同的球杆,以應對不同的情況;第三,場地選擇也極為相似。捶丸場地要求以地形有凸、有凹、有峻、有仰、有阻、有妨、有迎、有裏、有外、有平的園林草坪為球場、而高爾夫球場也要求有平坦的地形,還要有凹凸粗糙不平地段,再加上沙窪地、水溝等障礙物。更重要的是,這兩者都是紳士運動,高爾夫球自不消說,捶丸的參與者,更加講究互相尊重對方,甚至還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如何擊球,是一項真正高貴的運動。所以沈默有理由認為,後世興盛於西方的高爾夫球,與在中國已盛行了千餘年的捶丸有著淵源相繼的關係。

    這幾年殷老爺迷上了打球,除了吃飯睡覺,便整日泡在球場上推杆,若是遇上風雨天氣無法打球,他就鑽研《丸經》、《步打》等推丸寶典,以便在下次比賽中製勝。

    若是年輕人如此沉迷,當然有些玩物喪誌,但到了殷老爺這個年紀,卻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幾年下來,他的身體明顯硬朗許多,也因為有一班球友做伴,心情好了很多,所以沈默夫妻倆,十分的支持他繼續下去。

    這次回家,他給老嶽丈帶的禮物,便是一套頂級的球杆……當然,行話叫棒,沈默這一套,是全副的十根:包括‘攛棒’五根、‘杓棒’一根、‘樸棒’兩根、另有‘單手、‘鷹嘴’各一根。球杆的製作也十分講究,《丸經?取材章》中,對每種球杆的選材和工藝都有要求,一般都是秋冬之季取木製棒,因這時‘木植津氣在內’,堅固耐用;製棒則應在春夏之際,因此時‘天氣溫暖,筋膠相和,最宜造作,絲毫馬虎不得。

    正如《丸經》中謂:‘如擊得球好,亦須得好棒。’所以對熱衷此道者而言,沒有什麽比得到一套上好的球杆,更值得高興的了。沈默的這一套,乃是下麵人特製送給他的,每一根都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把殷老爺喜歡的,一根根的把玩,眼都放出了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