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傳來的消息,英語不再列入中小學教育必修課程。
看似很不起眼的消息,其實預示著未來幾十年中國的走向。
剛解放那會兒,中俄蜜月時期,那一代的中國人都是學俄語的。我相信那個時候的大學生都幻想著去莫斯科革命聖地留學,然後再碰到一個梳著金色大辮子的娜塔莎。
然而,不久蜜月結束,蘇聯變成蘇修,娜塔莎隻能存在於夢中。甚至,兩國關係搞得比和美帝的關係還糟糕。為了防止蘇修進攻,毛不得不跟美帝拋媚眼。中國的年輕人也逐漸開始學英語。先是悄悄地,從短波收音機的敵台廣播開始,然後逐漸成為潮流。記得80年代引進的英語教學短片FOLLOW ME一度很火。從那個時候起,中國開始逐漸融入現代社會。
所謂現代社會,其實就是英美主導的西方社會。大英帝國鼎盛的時候殖民地覆蓋過半的地球表麵土地。美國雖然沒有向外大幅殖民擴張,但是經濟總量一度達到全世界的40%以上。英美文化科技更是全世界的主流。就算是西歐一些非英語國家,比如德法意西等國,很大比例國民也能用英語簡單交流。
就拿粉紅仰慕的戰鬥民族來說,他們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學習西方融入西方的曆史。彼得大帝,俄羅斯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早年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西方偽裝成一個普通學徒到荷蘭打工。一直到近現代,俄國人對於西方都是無比崇拜的。90年代蘇聯解體後有一些前蘇聯的科學家工程師移民美國。跟他們交流發現,他們對於前蘇聯沒有絲毫留戀,但是對於美國卻有著無條件的崇拜和熱愛。對於中國,表麵的客氣之下則是充滿不屑和輕視。從64後就堅決反共的我,發現他們對於共產黨的敵視居然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
鄧小平曾經說過,跟著美國走的國家都富裕起來了,但是跟著蘇聯走的國家都很窮。中國大陸過去這四十年的發展,很大的因素就是放棄意識形態的衝突跟著美國走,跟著西方走。有些粉紅說中國發展是因為中國人民聰明勤勞。那麽請問,過去5000年中國人民一樣地聰明勤勞,怎麽沒有發展起來? 為什麽陷入一個死循環,甚至越來越差? 國內史學界公認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說明什麽?唐朝之後我們一直在走下坡路。國人經常嘲笑美國才200多年曆史,還不如二舅的房子悠久。但是大家不想一想,美國才200多年就可以征服整個世界,甚至開始往外星移民,中國5000年曆史卻一而再再二三被野蠻的少數民族征服,跪在少數民族統治者前當奴才。這是什麽差距?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跟西方走才有前途,有發展,否則就是死路一條。那麽為什麽中國目前的統治者還是選擇走死路呢?
我這周晚些時候會給出答案。請見我下一篇:
最符合統治者利益的選擇不見得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的選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