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跟帖:
•
父母在國內的因為清零有病去不了醫院,拿不到常規藥的堅決反對清零
-Panerabread-
♂
(14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0:41
•
.
-Numero-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2:18
•
奧秘已經弱化不是當初那個病毒了,明顯感染力驚人,但比感冒還輕
-Panerabread-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5:45
•
真的感染一下,其實還可能是好事,畢竟毒性這麽弱了,這種自然免疫比打疫苗還更強的免疫力。
-Pilsung-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7:26
•
.
-Numero-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8:11
•
上個星期,美國新冠死亡兩千多人。
-BeLe-
♀
(176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8:54
•
美國和中國的新館死亡的定義不同。
-米奇的廚房-
♂
(161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22:47
•
美國誇大死亡率是因為醫院可以多拿新館防疫的funding,誰都跟錢沒過節啊。
-Pilsung-
♂
(68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24:57
•
不知道美國醫院會不會誇大總死亡人數,和2019年比,美國2020年 / 2021年人口死亡增加19%,20%。
-BeLe-
♀
(1832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31:27
•
本來以為Omicron沒什麽殺傷力,但香港一個多月就滅了千分之一人口.
-BeLe-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3:35
•
那是因為那些老人很多沒有打有效疫苗,而且港府也想學內地的清零政策
-米奇的廚房-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7:39
•
香港紀錄COVID 1.2 M. 死亡數字是9,110。上海記錄COVID 30萬,死亡數是0. 統計方法不一樣,沒有可
-英國那些事-
♂
(282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40:33
•
南韓omicron還是很嚴重,上個星期南韓新冠死亡一千八百人。
-BeLe-
♀
(194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24:02
•
現在這個variant不需要的啊,疫情開始的時候是沒辦法,現在知道了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都不這樣作的
-米奇的廚房-
♂
(341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7:17
•
.
-Numero-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2:43
•
我們以前公司就是研發過多種疫苗的,我對病毒還是比較了解的,目前的清零無法消除這種病毒在社區的潛伏,遲早要放棄
-米奇的廚房-
♂
(182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5:50
•
但是你要理解,2020年的清零和這次清零的情況不一樣的,不能一刀切一樣的政策,死腦筋。。。畢竟這是人命關天。
-Pilsung-
♂
(299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6:36
•
次生災害已經超過了這個病毒的災害了,更糟糕的是,這樣搞下去,並無法消除這個病毒,這個病毒無法從社區消除的,按目前
-米奇的廚房-
♂
(359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1:48
•
窮人不是病死就是要人家窮死嗎?中國沒發一分錢給老百姓補貼,底層老百姓是手停口停的這樣封,菜價狂漲,想想吧,有點同情心。
-yhr-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6:56
•
風頭大佬的家裏都沒麵包了,窮人就更不在D媽的眼裏,這些都是代價啊,不惜的代價
-米奇的廚房-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13:36
•
可以反向隔離,保護老弱病殘,打上鍾南山打上的疫苗或者複興。如果再死亡,生死有命,香港中位死亡年齡86歲,大多數沒打疫苗。
-zaocha2002-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05:07
•
親身經曆過covid的人多了,你想說什麽?
-tibuko-
♂
(0 bytes)
()
04/17/2022 postreply
0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