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會武力攻台?“智統”、“逼統”也許是他的方式

本文內容已被 [ VOA ] 在 2021-07-24 07:34:3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近日對台灣的動作頻繁。在多次出動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後,中國又在台灣海峽多次組織實兵演習。與此同時,中國還嚴厲警告美國與台灣,不要謀取“台獨”,“中國必然統一”。北京對台灣的這些強烈信號令外界不禁擔心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提前動用武力攻打台灣。在美國,有關習近平是否會武力攻台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不過,大多數的美中關係專家認為,習近平短期內(6到8年期間)不會以武力攻打台灣,但是,中共會繼續使用軍事恫嚇、外交孤立、經濟威懾等“灰色地帶”手段,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統一台灣對中共而言並非最為急迫的目標

7月16日到7月21日,中國解放軍剛剛完成在台灣海峽北部、浙江附近的東南沿海軍事演習。台灣媒體報道,這是“美國軍機近期兩度降落台灣、解放軍警告將引發嚴重後果後,大陸最新的反應。”

在此之前,中共還頻頻出動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今年6月15日,在七國集團(G-7)高峰會在聯合公報中首次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後,中國曾派出28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其中包括可攜帶核彈頭的轟炸機。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中國近日威脅動作頻繁,但是,統一台灣,特別是“武統”台灣,並不是習近平執政期間最具急迫性的目標。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碧瑩(Bonny Lin)7月20日CSIS舉行的一個有關中共20大後中國的對台政策研討會上說:“統一台灣隻是中共重要的許多目標之一,包括加強黨的建設,幫助國內發展等。(七一講話)這並沒有清楚顯示台灣是這些目標中最為重要的目標。這些目標還顯示,如果中國確實考慮對台灣使用武力,則有可能危及中國的發展和中共的建設,特別是與台灣的大規模衝突可能會涉及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家時。”

在習近平的七一講話中,台灣隻是在講話的後半段出現,而且篇幅極少,排在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黨的建設等幾個“必須”目標之後。

林碧瑩總結說,習近平“七一”講話顯示,至少在未來幾年,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在和平統一方麵取得進展,防止台灣獨立,而不是武統。她說,除非北京認為台灣正在走向獨立,否則北京在未來幾年內對台灣實際動武的意願可能是有限的,雖然不能完全排除動武的可能性。

她說,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的政策相對穩定,所以她預期至少到2024年之前,可以認為台海依然能保持相對穩定。她說,直到2024年台灣新領導人選出來之前,人們未必會看到北京試圖進攻台灣的願望。她認為在武統與和統之間,北京還可以使用“灰色地帶”等諸多手段對台灣施壓。

在被問到北京是否會在2027年解放軍建軍百年時對台動武時,林碧瑩認為,2027年與2035年和2049年一樣,都是北京為解放軍製定的能力提升與現代化的目標年份,2027年的目標未必比2035年或2049年更特別。

她指出,習近平看待台灣問題時,應該不僅會考慮解放軍是否有能力統一台灣,而且還會有更大的政治和戰略盤算,即考慮統一台灣與中國領導人諸多不同的重大目標是否契合。不過,她又說,解放軍的能力在提升,其它相關各方的能力也在提升,但是,尚不清楚中國是否一定能夠在2027年或2035年贏得兩岸衝突。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外交政策項目主席何瑞恩( Ryan Hass)也認為,北京不會為了實現統一台灣的單一目標而置其他目標不顧。

他說:“如果北京明天在未受挑釁下對台灣發動攻擊,它將需要做好準備,以所有其它國家要務作為抵押,來實現這個單一目標。如果北京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發動襲擊,美國軍隊一定會介入。這樣一來,地緣衝突和戰爭升級無法預測。這會讓中國的全球形象嚴重受損,促使區域國家做出選擇,也會讓資本流出中國,從而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3月9日,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律普·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出席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說,中國正在加速實現到2050年取代美國和美國在國際秩序領導地位的野心。他擔心,這個時間會提前到來,而台灣首當其衝,共軍侵犯台灣的威脅可能在未來6年,也就是2027年,中共建軍百年時出現。戴維森認為,習近平可能暗示共軍以武統台灣來作為建軍百年的獻禮。

接替戴維森出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後來在提名聽證會上認為中共攻台的時間可能更快。

北京不願意因台灣而與美國軍事對峙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學院外交事務院教授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7月21日在台灣全球研究中心舉行的“中共百年之後的台灣政策”研討會上說,就算是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隨著解放軍軍力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他不認為台灣麵臨迫在眉睫的危險,因為從美中關係來說,美中關係的動態發展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他說:“第一,中國仍然不願意在軍事上對抗美國。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一點,從他們以往的經曆也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任期結束,這是一個一直在挑釁他們(北京)的政府。他們當時做了什麽,非常非常少。避免與美國軍方發生對峙,他們有充分的理由不會這樣做。眾所周知,這(與美國對峙)將對中國內部的挑戰產生重大影響。北京與美國在經濟上有著很強的相互依存關係。在技術革新方麵,他們依然很脆弱,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薩特還說,在台灣問題上,北京麵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首先, 拜登政府對台灣的政策越來越係統也越有效。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7月6日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是拜登政府在日漸加強與台灣的聯係。

拜登政府自上任以來,已多次強調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6月底,美國與台灣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並達成十大共識。 美國軍機兩個月內三次降落台灣。分析認為,這是美台關係“常態化”的表現。

除了美國之外,日本也頻頻在台灣問題上表明立場。日本在今年3月的日美2+2會談、4月的美日峰會、6月的七國集團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中多次提出“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政府要員也頻頻對台海安全表示關切。

7月5日,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 (Taro Aso)說,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 “存立危機事態”行使集體自衛權,與美國一起防衛台灣。

“智統”、“逼統”和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說,雖然他沒有看到迫在眉睫的進攻跡象,但不能排除風險。美國和台灣保持可靠的威懾力非常重要。他提醒說,不能陷入把台灣問題作為戰爭與和平的二元問題的陷阱。北京每天都在為實現統一台灣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地努力。

他說:“中國每天都在努力削弱台灣人民對未來的心理信心。 它想製造一種抵抗是徒勞的看法。最終讓台灣人民將意識到,他們通往安全和繁榮的唯一途徑是北京。”

台灣遠景基金會國際研究主任諾拉·黃(Norah Huang)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上說,雖然不會馬上發動戰爭,習近平致力於改變台海現狀,以營造中共可以打贏台灣的印象,從而迫使台灣人民做出有利於中共的政治選擇。這是中共台灣策略的未來方向。

她說:“雖然他不會馬上出手,但他會試圖改變局勢。在改變的過程中,加大台海突發事件的壓力,改變你的算計。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將給台灣人民帶來更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改變在台灣政治體係中的選擇。”

諾拉·黃說,這些壓力包括建立更強的導彈係統,甚至核武係統,也包括中國在台灣展開的影響力行動。她說,習近平也希望通過一係列惠民政策來吸引台灣民眾,但這並不會贏得台灣大多數民眾的心。

何瑞恩和諾拉·黃提到的北京的努力正是學界和軍界提出的“灰色地帶戰爭”(gray zone warfare)手段。關於“灰色地帶戰爭”的內容,美國國防部在《2018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2018)報告中說,一些修正主義強權(包括中、俄),在非武裝衝突的競爭下,利用腐敗、掠奪式經濟、宣傳、政治顛覆、代理人,以及威脅或使用軍事力量來改變一些國家。

路透社去年12月的一篇特別報導指出,解放軍正向台灣采取”灰色地帶”戰爭,這是一種非常規的衝突形式,目的是消耗台灣,迫使台灣屈服,不需要大動幹戈。

根據台灣國防部2020年10月的資料,2020年,中共軍機共擾台逾380次。2020年,台灣派遣空中戰巡共4132架次。如果升空成本以每小時百萬台幣計算,僅空軍升空一項去年前10個月就已經耗資41億台幣,大約1.42億美元。

今年三月,台國防部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說,解放軍對台灣頻頻采用灰色地帶戰術,如何應對“灰色地帶衝突”將是台灣未來四年國防施政的重點之一。

“灰色地帶”戰爭的很多手段與中國學者最近提出的“智統”、“逼統”以及“冷武統”等策略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國學者說,兩岸統一,除了和統、武統之外,還有第三條路可走,也是上上策,即智統,即以最高智慧,采取最佳路徑、最優方案,以最快速度、最低代價完成國家統一。

根據中國學者,“智統”包括三部分,一是製定新憲法,按照“一國兩製”台灣方案完成統一;二是采取軍事、外交、法律等手段定向、定點、定時打擊、清剿“台獨”勢力;三是中國與外國反華勢力的較量持續進行,當中國統一的正能量足以阻擋反華勢力的負能量時,統一就會水到渠成。

後來,又有人提出了通過“逼統”的方式迫使台灣就範。所謂“逼統”,就是在最後的動武之前,對台灣實施綜合手段進行逼迫,逼迫台灣當局通過和平談判跟大陸實現和平統一。逼迫的手段包括經濟、貿易、民生、科技、法律等等手段,對台進行封鎖,占領外島等等,這是最後目標,讓台灣當局走投無路等。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