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43億,“摳門”雷軍為何狂撒“狗糧”

來源: AI財經社 2021-07-07 06:42:0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33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AI財經社 ] 在 2021-07-07 00:26: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五天發3個大紅包

雷軍的7月是從連續“撒錢”開始的。

繼7月2日公告披露授予小米3904名員工7000多萬股股票,7月5日給自己擔任董事長的金山全體正式員工送去了480萬股股票,7月6日一大早,雷軍再次宣布,小米頒布新的股票激勵計劃,將向 122 位核心員工獎勵1.1965億股小米股票,人均2400萬元,稱要給他們“類似早期創業者的回報”。



圖 / 雷軍微博截圖

一周之內,雷軍三次“撒錢”引發轟動,前一次價值約15億元,第二次近2億元,今天價值約合26億元。網友在雷軍的微博下麵評論:“雷總,還缺人不?”

有分析人士稱,相比於金山陽光普照式的獎勵,小米針對性的激勵措施,體現出雷軍對“技術為本”戰略的重視。根據小米的披露,7月2日近4000名獲得激勵的員工中,包括了小米集團核心崗位的優秀員工、優秀青年工程師、年度技術大獎獲得者,甚至還包括了優秀的應屆生;7月5日的122位核心員工則為技術專家、中高層核心管理者、新十年創業者計劃首批入選者。

無論是從範圍還是力度,今年的人才激勵似乎都可謂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還是首次專門向年輕的工程師們拋出了橄欖枝。據了解,7月2日這次激勵中,雷軍牽頭了一項“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約700名青年工程師入選,最年輕的隻有24歲,這些人“瓜分”了價值約3.5億元的1600萬股,人均約合39萬元。一位小米員工對AI財經社說,設立工程師專門的股權激勵計劃還是第一次見。

一位前小米員工對AI財經社評價:“小米最近幾年發生了一些改變。”之前他在小米的時候,小米員工處於小米價值鏈條中間,利益和待遇實際上受到了兩頭嚴重的擠壓。

一頭是小米的高層、大股東。“一上市就造就了數位億萬富翁。”他說,另一頭是米粉、用戶。“主打性價比,讓小米本身利潤不高,員工的待遇就隻能是靠其他方麵來彌補。”很多因素疊加,也一度導致了雷軍和小米在業內“摳門”的名聲。

除了小米上市對早期拿到期權員工的獎勵之外,這兩次的獎勵規模空前。公開統計,包括本次在內,小米上市以來共進行過12次股權激勵計劃。但相比較而言,以2019年全年為例,小米共進行4次股權獎勵,總計也不過8.33億元。而且,標準嚴格,有各種限定,獎勵人數有限。除了一次為慶祝躋身500強的陽光普照股票獎勵外,隻有一次選定人數超過了400。

僅兩年後,股價上漲後,雷軍似乎變得大方了。今年1月,小米授予2405名員工1686.63萬股股票獎勵,按當時的股價計算,價值也超過了4.5億元。加上7月兩次的41億元,今年僅過半,小米對員工股票獎勵規模較前年已經有了5倍之多。

在去年小米10周年慶典上,雷軍回顧過去數度哽咽,他總結:“優秀的公司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而贏得員工的心,同樣是小米的關鍵一步。

但實際上,新推出的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在小米內部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方麵是小米的激勵方案有意向年輕員工傾斜,招致“老員工”的抱怨。另一方麵是,激勵評選和分配規則本身的不透明,引發大量吐槽。比如,有小米員工在脈脈吐槽選人方式五花八門,“有的部門靠公投,有的部門靠答辯”,標準不統一。

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專家、12個德魯克的創始人康至軍對AI財經社稱,“有爭議有時候是好事。”“一個激勵政策出來之後,有爭議說明它在打破現有的平衡。”他以華為舉例,“華為管理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叫遠離平衡,實際上一個公司現有的架構、政策,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利益格局。但是麵向未來,意味著公司需要資源的重新配置,這裏麵包括對激勵資源的重新配置。”

很顯然,雷軍領導的“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有很明確的激勵導向。這樣的政策難免會產生比較大的爭議。“小米這個事情內部一些爭議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可能來自於怎樣保證過程公平。政策導向沒問題,但具體執行中,過程本身的公平公正對員工的體驗可能影響更大。”康至軍說。很多時候,人力資源政策不僅是一個分錢的問題,更是一個強價值觀的體現。

“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雷軍今天在其微博中說,人才是小米新十年騰飛的基石。小米將持續為各級優秀人才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和豐厚的回報。毫無疑問,雷軍已經意識到,小米的新十年,需要留住更多年輕、核心的人才。但它在達成的過程中,麵臨的問題依然重重。

人才競爭背後的焦慮

雷軍“瘋狂撒錢”,背後是緊迫的補課工程。

一位手機行業人士對AI財經社說,“小氣”的雷軍能夠做這個改變,是因為目前手機行業進入綜合性競爭階段,不再像過去,靠打一個點就能起來。“現在是軟件、硬件、芯片、生態、通信、管理,越來越往底層走。”小米想實現真正的高端突破,需要補短板。一位資深的人資顧問也對AI財經社表達:“把人作為核心能力來做長期性的保留,其實企業都是被市場競爭逼迫的結果。”

在雷軍的戰略藍圖中,小米是一家“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的公司。他還曾希望小米在2027年-2028年能夠達到十萬人、年營收十萬億元的規模。



圖 / 視覺中國

但問題是,小米今天的手機產品仍然缺少獨特技術、不夠酷。這是它要補的功課。

“紅米係列還是注重性價比,小米係列主打應該是硬件配置。”在被問到如今小米手機的核心賣點為何時,一位市場調研人士如此說。小米衝擊高端價格段的代表作小米11係列,實際上能夠拿出來的宣傳點還是高通驍龍888、三星2K屏這些通用的零部件。11 Ultra被小米視為創新的背部鏡頭模組帶一塊小屏的設計,在業界還是見仁見智,沒有掀起跟隨潮;而小米一貫引以為傲的MIUI,近來從12到12.5版本,也因一些頑固BUG引發大量吐槽。

一位小米離職員工評價,他對小米的印象是“大的不紮實”。小米以智能手機業務為枝幹,生出了繁茂的業務線和生態鏈。而該員工認為,小米依舊缺少技術底蘊,缺乏核心技術,沒有一呼百應的產品力。

對於說小米“研發不行”的評價,雷軍是萬萬不能同意的。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林斌同樣曾經在接受AI財經社采訪時說過,這是外界對小米最大的誤解。“小米能做到這麽大的份額,絕對不是隻做組裝廠的活。”

沒有任何一個廠商希望自己隻是一個組裝廠,但打破質疑最好的方式是在產品上做出價值點和差異性。在國內安卓陣營局部技術的開創性上,華為引領了相機影像,OPPO帶火了快充,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一定程度上,小米除了性價比都處於追趕狀態。

小米手機的獨特賣點不夠,也導致其在銷售市場更多隻能靠價格競爭。一位小米經銷商告訴AI財經社,小米很少有機會穩定賺錢。“總是賺一波賠一波,可能讓你賺兩三個月,後麵又賠兩三個月。”該經銷商認為小米操盤問題也不小,“價格很容易擊穿,越往後越難保證你賣的價格都能在提貨價之上。”

另一位小米高級別分銷商對AI財經社表示,華為淡出之後,小米加大線下布局,給渠道的利潤稍微提高了一到兩個點,但小米門店的投資回報率仍然不高。“可能幹下來賺的錢比銀行利息高一點。”他說,“這不是個很好的投資。”

在這些經銷商看來,小米線下起了規模,但沒有達到相匹配的盈利能力,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產品賣不了一個有豐厚利潤的價格。對於做了30多年研發的雷軍,小米要衝出中低端內卷的泥潭,邁向高端,必須要得到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認可,要有過硬的技術、引領性的創新。

當下,小米在基本盤手機上,麵臨的挑戰不小。雷軍已經看到,在經曆連續多年的爆發性增長後,智能手機轉向存量市場,換機需求不再剛性,今年市場更是處於震蕩狀態。在此形勢下,性價比策略不再一招鮮。與此同時,華為淡出市場後,大家要想接住華為讓出的部分市場,都在尋求突破高端,提升定位。

同時,麵向下一個十年,小米也正在挖掘屬於它的下一個金礦市場。造車成為一個可以預期的事。但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從2015年就已經開始“搶跑”。小米現在要補課,還是得老實掏錢。

“小米在智能汽車這個領域沒有什麽積累。”某互聯網大廠自動駕駛產品經理吳起告訴AI財經社,他觀察到的小米隻有智能座艙部分技術,但在自動駕駛軟件、硬件,以及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部分,小米並無動作。“但後幾方麵才是最被認可的。”

如果要補課,吳起認為,小米最有可能的路徑是花重金挖來大佬,對方牽頭跟獨角獸企業談合作,甚至收購團隊,然後在內部慢慢補齊能力。但自動駕駛人才的工資,即使在互聯網大廠也是“天之驕子”。他表示,小米要拿出百度Apollo每年燒掉百億的那種決心。

芯片,也是小米的一個痛點。對手機企業來說,芯片是他們往上走的關鍵。今年6月,小米被曝出正在招募團隊,重新殺回手機芯片賽道。小米造芯之路並不順利,始於2014年,“芯片是手機科技的製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雷軍如是說。2017年小米芯片團隊“交卷”,發布第一款SoC芯片“澎湃S1”,但反響不佳。此後小米手機芯片沒有再更新發布。

“同期做芯片的大疆,芯片都用在無人機上了,小米為什麽不行?”一位業界人士稱。有小米芯片團隊員工向AI財經社反饋:沒有從小米身上看到“對芯片研發規律的尊重”,而是急性子,更像互聯網的做事方法,“砸一些錢,做上3個月,就指望能做出產品來”

如今,小米友商都開始紛紛造芯。有了芯片,他們可以擺脫內卷,拿下行業的巨大利潤。比如,過去兩年,關於OPPO造芯的消息一直就沒斷過。消息稱,其在芯片上開始了逆襲之路,大肆招募芯片工程師,華為、展銳、聯發科都是挖角對象。6月,媒體曝出OPPO以40萬以上的年薪招聘芯片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上了熱搜。

無論是汽車還是芯片,賽道都比手機門檻更高,玩家體量更大,對人才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小米也必須拿出舉措,造出輿論,打造自己的技術品牌,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10年前,小米提出了互聯網思維以及“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曾吸引了一批人才。但如今,這些早已經被其他企業掌握甚至反超。小米需要樹立自己新的形象。

好在小米有比較充足的錢。據雷軍2020年底透露,小米賬上現金餘額超過1000億元。今年年初,小米宣布史上最大規模的工程師擴招計劃,擴招5000名工程師用於死磕硬科技。在研發投入上,小米也在去年100億元的基礎上宣布預估再增加30%-40%。根據公開招聘信息,小米目前給自動駕駛工程師開出的價位多在每月3-6萬*14薪的水平,已經與滴滴和小馬智行開出的工資齊平,部分崗位甚至高出一截。

但小米還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攻關投入。去年底,即便華為深陷芯片危機,任正非仍表示2021年華為要至少招聘8000名應屆生,並在1400多億研發投入的基礎上額外增加數十億美元的經費投入。

“現今的環境下,原地踏步都是倒退。”一位分析人士說,“小米哪怕是被動的,也必須做出被動的改變。”

肯撒錢的企業能站上風口

小米已經出牌,而環顧小米的友商,這些在手機、互聯網服務或電商上與小米有直接競爭的企業,都是“肯撒錢”的主。肯給錢,員工才更願意衝鋒陷陣。講話一向務實的任正非說過:“什麽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今年3月24日,騰訊發布了去年財報,其中一項數據瞬間上了熱搜:全年支付員工福利開支696.38億元,除以員工85858人,平均每人年薪81萬元。有騰訊員工抱怨,劉熾平一個人拿了4.28億元,馬化騰拿了5874萬元,自己難免有“被平均”之嫌。但仍有不少員工在脈脈上表示,自己達到或超過了平均數。

在股權激勵上騰訊也並不吝惜。2020年7月,騰訊宣布將發行價值142億元新股,來激勵不少於2.97萬名員工。這占到騰訊總員工的35%。按當時股價計算,每人平均能拿到44萬元。

另一互聯網巨頭阿裏在財報中並未單列薪酬開支,但單獨列出了股權激勵。在2020年,阿裏用於股權激勵的錢較上一年增加了112%,占收入比例從7%增加到10%。熟悉阿裏的獵頭張儀告訴AI財經社,也許是得益於阿裏的合夥人文化,在股權激勵上“基本是互聯網公司裏最大方的”。

張儀表示,阿裏的工資單看著不高,但算上股票打包就很有競爭力。“在阿裏職級越高,現金占比越少,股票占比越多。如果是P9以上,股票占到年收入2/3都有可能。”她表示,股票一旦歸屬,離職時可以帶走,不必像一些公司一樣限期賣掉。

“在零幾年的時候,阿裏甚至給了銷售冠軍10.5萬股期權,換算成今天的股價價值2個多億。”張儀表示,很多求職者都聽過類似的傳說。

字節跳動尚未上市,財報並未披露。但有不少網站會統計員工自己披露的薪資。據levels.fyi統計,字節跳動幾個層級的程序員在2020年平均收入居全球第七,其中中級工程師26萬美元(約170萬元),高級工程師中40萬美元(約258萬元),主管工程師49.3萬美元(約319萬元),是唯一上榜的中國科技企業。

有獵頭表示,算法/研發崗位的薪資一般會比產品崗和設計/市場崗高20%-50%。但即使以此計算,字節跳動的薪資仍然非常有競爭力。有百度員工甚至吐槽,自己的同事“不是去了字節,就是在去字節的路上”。

根據脈脈發布的《新經濟、新選擇 ——人才流動與遷徙2021》報告,字節跳動也是2020年人才淨流入最多的公司,阿裏巴巴、快手、騰訊和美團緊隨其後。

“整體來說,阿裏給股票最大方,總包也最有吸引力。騰訊的薪資主要是現金,股票隻有高層有。字節也是現金多,股票少。滴滴雖然全員持股,但每人股票不多。”張儀解釋說。

能跟阿裏搏一搏股票收益的,也就是華為了。根據華為2020年報告,其發放的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共計1391億元,折合每名員工70萬元。但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在某次校招時講過,在華為“工資就是零花錢”。在工資之外還存在優厚的股權激勵。

在華為被美國打壓的2020年,即便業務遭遇諸多困難,但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仍宣布,2020年分紅預計每股1.86元,大約相當於2014年水平,當年員工持股收益率在33%左右。而2019年,華為股票股價在7.85元左右,每股分紅2.11元。

此外,企業還有各種吸引青年頂尖人才的計劃。2019年任正非透露,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這一計劃的最高檔年薪達到201萬元,部分入選者甚至並不來自於名校,但擁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可謂“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給員工的薪資反映了企業是否站在舞台中央。以最近火熱的造車舉例,獵頭張揚表示:傳統車企員工跳槽去滴滴造車,能漲薪3倍;即使從造車新勢力理想平行跳槽到百度旗下智能車公司集度,也能漲薪約30%。“錢在哪裏,牛逼的人就在哪裏,然後企業才能站在風口上。”張揚說。

此外,這些企業在研發上的大投入,早已在科技人才心目中形成了品牌認知。比如,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高達1418億元,是中國唯一一個超過千億元研發投入的公司;排第二的是阿裏巴巴,研發投入430.8億元;而騰訊、字節跳動都榜上有名。小米顯然急需改變自己在技術人才心中的位置。

了解了這些,也就不難理解,“不放過任何一個爆點”的雷軍,為什麽會在7月初的5天內連續撒錢。正如一位行業人士所稱,他需要給年輕科技人“撒狗糧”,重新獲得他們的認同,畢竟得人才者得天下。

所有跟帖: 

小米最大的優勢是AIOT,應該在全係列的智能家居方麵加大力度,做一個和鴻蒙不相上下的OS難度沒有那麽大,很多都是開源基礎上的改進 -markyang- 給 markyang 發送悄悄話 marky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7/2021 postreply 21:36: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