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因果(1)

本文內容已被 [ 春回人間 ] 在 2020-09-30 09:35: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轉文蕭功秦,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作者按語:為什麼中美關係近年來會走向持續惡化?在雙方博弈過程中,處於相對守勢方的中國,應該採取什麼合理對策?本文提出以柔克剛;淡化意識形態對峙;用博大寬容開明的形象,來消解外部世界對中國“紅色帝國化”的誤解;柔中有剛地保持定力。中國在四十年改革中積累的強大國力與文明資源相結合,使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與智慧來應對未來挑戰01.上篇
中美已進入持續衝突階段
 
自2019年9月美國國會以414票對0票之比,通過《台灣保護法案》與《與台灣關係法》以來,在美國許多人心目中,中國已經被錯誤地理解為珍珠港事件以前的日本。
人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二戰時的日本是侵略中國並南下侵犯越南的法西斯國家,由此而威脅了美國利益,這才引起美國的反擊,現在中國並沒有侵略其他國家,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維護自己的主權,美國有什麼理由這樣打壓中國?在我看來,三大因素引起了美國對中國的對立。
首先,是中國的崛起,引起了美國對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的擔憂,許多研究者都持這種看法。這確實是一個因素,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十四億中國人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沒有人有正當理由反對中國經濟與國力的發展。中國的崛起可能會引起美國某些人的潛意識不安,尤其是那些極端反華的保守派,但不可能是眾多美國人把中國視為敵人的正當理由。第二個因素,是中國在東海、南海、香港、台灣及非洲問題上的強勢行動,克裏米亞事件以後,中國對處於封鎖困境的俄國的大力經濟支持,2700億美元的石油大訂單對於俄國是雪中送炭,本是中國近鄰的友善的行動,卻被西方理解為“邪惡軸心”的出現。此外,中國與被美國認為具有“核彈嫌疑”的伊朗的商務關係,中國對美國所敵視的津巴布韋、委內瑞拉等國的合作,中國促成南美洲的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並在作為美美國後院的該國,租借了被誤認為可以用於軍事目的的港口美國對此作出了過度反應,居然撤回了美國大使)。
這些事疊加在一起,讓美國人錯誤地以為,中國正在對外進行全麵的擴張,總是在有意地挑戰美國,從而認為,中國已經在全球領域取代了俄國,成為美國的頭號挑戰者,這個理由比第一個理由更為重要第三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認為中國不但在強勢崛起,而且是以現代科技武裝起來的雄厚實力、以“紅色帝國”的姿態,以破壞國際現行秩序的方式強勢崛起。
在美國的意識形態政治中,中國近年來一係列維護主權的行動,例如建立東海識別區,在南海建島,加快台灣回歸祖國的進程、進一步整治香港動亂等種種維護主權的行動與努力,也被美國理解為“紅色帝國”的共產主義向外擴張的行動,從而認中國對周邊民主地區與以美國為首的世界文明秩序,構成了威脅。美國政客的煽動下,保守派成功地把這種錯誤判斷,變成主流社會共識。美國兩黨雖然在許多問題上分歧很大,甚至發生嚴重的社會撕裂,但在對中國的這一認知上,現在卻保持高度一致。
我們不少國人總是誤認為,美國是資本家社會,是唯利是圖的民族,美國人想到的隻是做生意賺大錢,其實,這是對美國具有強烈基督教傳統文化的誤解。美國人在逐利的同時,又是一個具有強烈意識形態傾向的民族,隻不過他們的利益考量,與意識形態考量,一旦重疊在一起時,他們才會採取直接敵對的行動選擇。
鄧小平當年盡可能地避免美國人以這種方式來判斷他總是說,“中國不當頭,這個頭我們當不起”,他還說要“韜光養晦”,他還總是強調“不問姓社姓資”,從而避免激起美國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化的政治解讀。這樣就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在合作共贏過程中成功地增加了中國的國力,又避免了中國的發展可能帶來的中美矛盾與衝突。
隨著中國的經濟巨大飛躍,國內高調的民族主義情緒逐漸提升。近年來為了提升國內政治凝聚力,為了清理權力腐敗,中國在國內加強紅色基因與共產主義信仰的宣傳教育,對十月革命的隆重紀念等等,在美國卻被普遍誤解為中國政治向“文革極權主義時代”回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