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退化就是人造的證據?你也是講道理的,這有澳洲兔病毒弱化的例子,兔黏液瘤病毒消滅了一半的兔子,後來病毒就作用不大

來源: 楊別青 2020-09-24 08:13: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10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楊別青 ] 在 2020-09-24 08:23: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隔代病毒會變弱這個說法不是很嚴謹!

對於病毒一代代傳播之後,其毒性會逐漸降低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病毒存在的目的就是生存與繁衍,如果因毒性太大而把宿主殺死就達不到傳播的意圖了。針對現在的新冠肺炎病毒,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經過幾代傳播之後毒性就會降低,直到對人體產生不了多大傷害,所以隻需等到天氣變暖,病毒自身毒性隨著時間不斷減弱,這場疫情也就輕易取勝了。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可以從人類發現病毒認識病毒的曆史尋找答案。

1887年,俄羅斯生物學家伊凡諾夫斯基(D.Iwanowski)在研究煙草花葉病的病因時,第一次發現了病毒與細菌關鍵性區別,這些對病毒的研究極大的刺激了生命科學的進步,因此,他也被稱為“現代病毒學之父

但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觀測設備的進步,人類在慢慢了解到病毒這種尺度在幾十納米的生物單位是如何繁殖和進化的。經過了70多年對病毒的追蹤和研究,人類發現病毒弱化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不絕對。

第一個被拿來做進化研究深和分析的病毒樣本是兔黏液瘤病毒,這種病毒最先發現於美國,這是種隻在兔子之間傳播的病毒,被感染的兔子主要症狀就是患上良性腫瘤,致死率並不高,但兔黏液瘤病毒傳播到歐洲之後,突然就變成了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烈性病毒。這種變化被澳大利亞人注意到了,上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野兔已經成災,超百億的野兔讓澳政府十分頭痛,於是他們非常有創意地決定把這種病毒從歐洲引進過來,準備用“病毒戰”來消滅這些泛濫成災的兔子!

但這場“病毒戰”的結果是澳政府沒有預料到的,這種烈性病毒雖然致病性強,致死率也非常高,開始的效果還算令人滿意,超過一半的兔子被病毒消滅了,但病毒的“猛攻”隻持續了不長時間,隨之兔子的大量死亡,病毒也發生了變異,而變異後的結果就是,毒性沒那麽厲害的慢慢取代了烈性毒性而成為了傳播的主流,並且隨著病毒的傳播,更多野兔的後代出現了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提升的現象。這就不得不讓人類去思考,病毒與宿主之間的這種變化到底會意味著什麽?

在通過兔黏液瘤病毒在澳洲野兔間傳播進化醫學觀察與研究後,病毒學家得出了病毒進化的基本規律:即在進化的道路上,病毒與宿主是保持共同進化的(co-evolution)

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宿主,而是盡可能的與宿主共存,這樣才能通過不斷的傳染以完成更多的裂變。

但經過對兔粘液瘤病毒的十幾年跟蹤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盡管這種病毒的毒性減弱,野兔的免疫力也增強了,但病毒並沒有消失,毒性中等的毒株一直都有傳播,毒性並沒有持續減弱,但也沒有能力去大規模的去消滅野兔。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基因分離技術逐漸成熟,人類對病毒進化的研究有了更多微觀層麵的證據,對於病毒在傳播中會逐漸弱化致死率,在隨後的進化中更傾向於與人類共存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需要要注意的是,病毒在傳播中毒性下降這種現象往往隻出現在病毒爆發的初期,與宿主共同進化和使自身進化成中等毒性的病毒才是常態。

在金奇主編的《醫學分子病毒學》第一章就提到了病毒弱化的問題:

1、病毒在跨物種傳播時一般會產生新的病毒;2、跨種後,新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但毒力過強的病毒會因宿主死亡而死亡,所以很多病毒在變異後,其中中等毒力的病毒會占據主流。

這就意味著,病毒在傳播中的毒性雖然會降低,但不是無止境的降低,因為病毒也是有底線的!例如,在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發現,其毒性雖然降低,但降低幅度並不大,所以埃博拉病毒依然是當今世界上對人類最危險的病毒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篇牛津大學研究團隊的報告,報告聲稱,通過對艾滋病十年的跟蹤研究,他們觀測到,艾滋病病毒在與人體免疫係統對抗過程中已經發生了演化,病毒正在逐漸適應人體的免疫能力,其致病性和傳染性均有所減弱,變得更加“溫和”。其臨床表現為,現在的艾滋病病毒與10年前的病毒相比,在機體中的擴散能力下降了10%。

 

其實,對於病毒,我們更要小心的是病毒的隨機性和跨物種變異,美國著名病毒學家——蘇珊·費希爾-霍克(Susan Fisher-Hoch)在《第四級病毒》中寫道:

“在病毒的世界裏,人類才是入侵者。人類的活動侵犯了它們藏伏之地,迫使它們暴露了出來。人類並不適合於這些病毒的寄生,人類不能供養病毒長期生存。相反,對於病毒,人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宿主,人死了,病毒也就與之俱亡。”

所以,病毒也像所有微生物一樣,必須在進化的過程中呈現出穩定性與選擇性,但同時,隨著環境的變化,病毒傳播也帶有相當高的隨機性。如果我們認為病毒的傳播一定會不斷弱化,忽視病毒在宿主群落傳播中發生突然變異,毒性走向異常增強的可能,也是十分危險的。

對於病毒,產生變異的最大可能性,就是遭遇了全新的宿主環境,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致死率較高的病毒都是從動物到人類的跨物種傳播,畢竟,要想成為主流的傳染病毒,必須讓自己能夠不斷變異和保持中等毒性。像前些年爆發過的禽流感、豬瘟等病毒,最開始爆發時致死率非常高,但很快其毒性就變弱了,但通過跟蹤發現,毒性較弱的病毒也隻占很少一部分,毒性中等,相對溫和的禽流感導致的小規模疫情才是主流,時不時的在世界各地爆發一下。

從病毒的角度看,根本目的是為了傳播更多的目標,毒性大了就會導致宿主快速死亡而無法傳播到下一個宿主,但毒性小了又無法穿透宿主的免疫係統,也就不能從宿主那裏獲取能量和物質導致自身無法繁殖,所以病毒必須在使宿主死亡和自身死亡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我們看來就是在致死率和傳播率之間保持平衡,這也是為什麽病毒的毒性無法一直弱化,大部分病毒的變異都是向中等毒性進化的原因。

病毒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早以和地球上的生物和諧生存,隻要我們不隨便侵害野生動物,不去打擾病毒的“根據地”,病毒也不會對人類展開大規模殺傷,畢竟,病毒傳染也是為了找個宿主好好活著,可不是想就為了弄死宿主而一起玩完。

from: http://share.wukongwenda.cn/question/6794078944317407488/

所有跟帖: 

人類在大自然中太渺小。看看最先進的美國怎樣對待這病毒吧。美國有能力造嗎?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20 postreply 09:08:37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是很有限,許多方麵還在摸索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20 postreply 10:15: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