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記憶中的“三年困難時期”
--讀《王光美對話錄》(三)
記得前段時間有段子說如果要在微信群中引起群友吵架,隻要提某些話題,比如“中醫是否是偽科學?”、“中日釣魚島之爭”等即可,其中“1959年-1961年是否餓死人”也是一個容易讓友誼的小船隨時翻掉的話題。我當然不敢造次,但可以摘引一些《風雨無悔—王光美對話錄》中王女士對此段時期的回憶。
1961年五月,王光美陪同丈夫國家主席劉少奇回湖南老家寧鄉縣炭子衝。少奇同誌的原則性非常強,他們已在四月瞻仰過湘潭縣韶山衝毛主席故居。此番回老家,是劉少奇離開故鄉四十年後。雖然是貴為國家主席,但因前兩三年裏國家經曆了困難時期,民間普遍疾苦。少奇同誌的這趟“衣錦還鄉”並不熱鬧,而是凝重。摘錄一段王光美的回憶(第267頁):
湖南那兩年,雖不是風調雨順,但並沒有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困難的原因,群眾普遍認為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以寧鄉縣炭子衝大隊為例,全大隊十五個生產隊(屋場),一百九十戶,不到七百人,一個勞動力一年才分得五十元,欠債的將近五分之一。有四十五戶的房子被拆掉,有十多戶的房子被公家占用。由於辦公社食堂,雞和豬幾乎絕種,山林也砍得差不多了。
王光美還講述了『劉桂陽事件』(第268-269頁)。郴州女工劉桂陽1960年7月才二十一歲,她回老家探親是發現自己的父母患水腫病,還有不少鄉親因患病無法醫治死亡。她一氣之下寫了十二張“打倒、鏟除、消滅人民公社”的標語,跑到北京,貼在中南海北門旁邊,貼了還叫執勤的衛兵來看,要求中央領導同誌到下麵去看看人民生活情況。衛兵將她送到公安部,後又送回郴州,被判刑五年。少奇同誌看了報告後說:“她還相信中央嘛,要中央領導下去看看嘛!這能說是反黨反社會主義、以反革命為目的嗎?”他把報告轉給湖南省委,要省裏複查。不久,湘省公安廳送來複查報告,認為對劉桂陽可按人民內部矛盾出來,撤銷原判,保留單位,不要歧視她……劉桂陽當年一點也不知,而是到文革批判劉少奇大字報中才知道。
行筆至此,感慨良多:她可以到京上訪而居然沒被截查?居然可以在中南海北門晃悠不被驅趕?居然可以貼“反標”而不被黑衣人擒獲?
劉少奇有兩個胞姐,大姐劉紹德因在堂兄妹中排行第六,按舊社會的習慣少奇稱她六姐。六姐大少奇九歲,人很老實,嫁到趙家衝,丈夫姓魯。土改時,魯家因代管族產被定為富農,後落實是小土地出租者,不知是否就是“小地主”的俗稱?六姐並沒有因為弟弟貴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而在土改中沾半點光,這就說明當年黨的政策是不徇私情的。--或者說共產黨人是六親不認的。1959年時,六姐夫給少奇寫信說六姐病了沒錢治,王光美接到信後寄錢100元,那個年代一百元還管點兒事,六姐用這錢買了口棺材。當地的習俗,老年人有了棺材,就等於有了歸宿。繼續摘錄一段(第263頁)如下:
後來苦難時期開始了,……大約是1960年的什麽時候,六姐夫又來信,說家裏糧食不夠吃,很餓,他們家都是老實人,不能偷不能搶,該怎麽辦?我把信給少奇看了,少奇心情沉重,不說話。我說,還是再寄一點兒錢吧!好像是又寄了六十元。六姐夫接到錢,就到集上買了肉和點心吃。由於平時餓的厲害,肚子裏沒有油水,吃了消化不了,竟一下子撐死了。……沒有想到,少奇一個親姐姐家,竟經曆了這麽大的看苦難!我們就想到,像六姐那樣困難的,甚至更困難的還有很多。
1961.5.8劉少奇王光美看望六姐劉紹德,此時六姐夫已死
讀完上麵王光美女士親曆事件的回憶,還要說那三年是“自然災害”嗎?還要爭論是否餓死了人嗎?至於全國餓死兩千萬還是四千萬,都比抗日戰爭八年間中國軍民的死亡人數要多。難怪平素在毛主席麵前謹言慎行的少奇同誌也冒出了“餓死這麽多人,曆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這樣突兀的話。
一聲歎息。
雪梨子2018.03.28
2020.06.29重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