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紀念六四學運31周年!

來源: haohaoliao8 2020-06-04 11:24: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47 bytes)

時間真是會飛呀,轉眼89年64學運都過去31年了,往事並不如煙,當年的情景仿若近在眼前。學生們那一張張幼稚且激動的臉,以及那如潮般湧動的人群擁擠在天安門廣場的畫麵,仍可在我的腦海裏清晰地複現。

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曾出現過多次學運,好像沒有一次是成功的,隻有五四運動算是成功了一半,它為今天的中國帶來的文化進步仍對國家發展起到積極促進,故至今仍被國家正麵紀念。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一次學運給中國命運帶來什麽正麵的效果。可歎那些熱血青年們,枉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

一個社會就像一個擁擠的道路,其發展速度並不由最快的車速決定,反而以最慢的車速為標準,這聽起來很怪異也很悲哀,但卻是事實。中國社會的發展更是如此,芸芸眾生無利不往,但中國的發展速度(主要是指社會的軟實力發展水平)卻主要由億萬半文盲的水平來決定,難道不是嗎?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決定了社會形態和管理模式,再急你也得等。

即便是美國這個世界最發達最先進的國家,不現在也陷於社會發展的這種矛盾之中了?白人頂級超級富豪的國家發展價值觀和普通美國芸芸眾生的生活期盼相差的何止百年。川普這個總統是美國曆史上最獨特的,打破了美國自建國以來把華盛頓政客和紐約富商隔離開的傳統,讓一個非主流的billionaire入主白宮,跳過所有建製派政客們多年建立的係統和文職專業傳統,對建製派政客們指手畫腳大放厥詞。終於讓逃到美國的六四精英們也有了機會,再次於異國親曆一場社會動蕩了。也許這次他們的感觸會非常不同吧!畢竟年齡也大了,經曆多了,思想也更成熟了,少了衝動多了幾分理性,讓他們以美國人的身份再來體會一次社會發展帶來的衝突,以及它所表達的深層社會價值矛盾。他們會不會有種打了騾子驚了馬的感覺呢?

人食五穀雜糧,不僅從生理上生而不同,他們各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智商,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種族;在意識上更各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文化認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認知能力,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曆史,不同的經曆,不同的教育程度,,。。。 人類不完美,所以無法用完美的理想要求社會,甚至期待社會,否則你會失望!用漢字的知識青年們的理想,往往會像漢字詩詞那樣完美,那飄渺的意境,那超然若仙的感覺,讓人陶醉令人舍身以往。但現實會摧毀你所有不切實際的期盼,讓你生活在油鹽醬醋的世界裏。

絕大多數參與六四學運的學生們的初衷是美好的,無論是反貪或是要求民主,都無可厚非,值得肯定。但同時曆史也無情地再次證明了,用漢字思維的知識分子們是無法腳踏實地從具體小事做起的,他們更願意用自己的衝動去改變世界,而不是具體的行動。

一個在中國邊遠農村的簡陋教室裏教育村裏留守的十幾個兒童的教師,和一個振臂高呼於街頭鬧市的大學生,誰最後是中國社會發展最有貢獻的人呢?與其給法拉利加油不如把牛車換機動車。六四的結局雖然慘痛,但後果(Consequence)對中國社會發展確是好的,事實證明了,我們誰也別爭了。既然學生們的初衷是為了國家,那麽他們還有什麽放不下的呢?學生們既然不喜歡文化大革命,也不喜歡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場革命,何必自己再來一次革命?社會發展的延續性和連續性,排斥了任何革命成功的可能,特別是在中國,中國人沒有革命的認知能力,決定了任何革命都最後塵消雲散後生活依舊。那麽如說是殊路同歸,何必拘泥自己的意誌。如果有人當初就不是為了中國,而是像在香港街頭鬧事的黎智英:“我們在為美國而戰”!那你們也算是得其所願了,來到了美國了,不是嗎?

該放下的就放下吧,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既然來了美國,中國就不再和你們有關係了。不要讓自己一次不成熟的衝動耽誤自己一生的幸福。人生真的沒有幾個31年呀!

所有跟帖: 

從明年開始一起記念六四和美國之春! -窗外細雨- 給 窗外細雨 發送悄悄話 窗外細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4/2020 postreply 17:49: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