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因為我是亞裔永遠當不了美國人

來源: 華人lee 2020-05-31 03:58: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12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華人lee ] 在 2020-05-31 04:13:2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Stock photo showing an Asian woman wearing a mask, in front of a US flag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盡管她並不在美國出生,劉文的美國生活沒有絲毫不美國之處。她去看橄欖球比賽、煲美劇《欲望都市》、在慈善組織裏當誌願者。

在新冠疫情之前,31歲的劉文對自己是住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東亞裔人士這件事,並沒想得太多。“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顯眼,”她說。

但情況如今不一樣了。新冠病毒在美國讓超過10萬人喪命,而亞裔身份可能在此招來橫禍。對於包括劉文來內的許多人來說,他們已感覺受威脅。

據劉文說,幾個陌生人在當地超市裏朝她一名韓裔朋友喊髒話、推搡她,還要求她離開商鋪。這一切隻是因為她是亞裔,而且當時戴著口罩。

包括紐約州、加州和德州在內的多個美國州份,都有東亞人士報稱被吐口水和拳打腳踢,甚至還有一宗被刀刺的案例。

在美國,針對亞裔人士的偏見遽增,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無論是否曾親曆過暴力、欺淩或更不堪的不公待遇,都開始思索自己在美國社會的位置。

“五年前剛來到美國時,我的目標是盡快地適應美國的文化,”劉文說。

“不過疫情讓我意識到,因為我是亞裔,因為我的樣子或者我的出生地,我永遠無法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Tracy Wen Liu back at university at USC圖片版權TRACY WEN LIU
Image caption劉文(正中)在2015年到南加州大學求學

在她的朋友經曆那場超市爭端後,劉文下定決心買她人生中的第一支槍。“如果奧斯汀都到了這個地步,那我們可能真的需要買槍了,”她對BBC說。

劉文希望,永遠不需要用到這支槍,“那會是個非常,非常糟糕的情況,我甚至不想去想象。”

紐約市和洛杉磯市的警方稱,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犯罪有所增加,而舊金山州立大學與多家倡議組織表示,他們合辦的報告中心從今年三月至今,接收到超過1700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報告。

在包括德州、華盛頓州、新澤西、明尼蘇達與新墨西哥在內的13個州份,警方都處理了上報的仇恨事件。

批評者說,位高權重者為情勢火上澆油。無論是總統特朗普,還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都遭遇到了一些指責,因為他們在談論中國在疫情中的角色時使用的措辭,不同程度上助長了反亞裔的情緒。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

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

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金伯利·哈(Kimberley Ha)稱,她在二月留意到這樣的變化,當時她在紐約遛狗,一個陌生人開始朝她大喊。

“他喊道:‘我不怕有輻射的中國人'然後開始指著我大叫,‘你們這樣的人不應該在這,滾出這個國家,我不怕你們這些人帶來的病毒。’”金伯利是一名華裔加拿大人,在紐約生活了超過15年。

在接下來幾周裏,她留意到她在公眾場所遇到的“大概十人中有一人”,在看見她時顯得怒氣衝衝。“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種程度的敵意。”

Kimberly Ha in a restaurant with friends圖片版權KIMBERLY HA
Image caption華裔加拿大人金伯利·哈(正中)被吼“滾出”美國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利福尼亞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Madison Pfrimmer)聽說過針對亞裔的攻擊,但“並不認為它像人們所說的那麽常見”。

今年四月,她在洛杉磯一家超市裏為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婦幫忙翻譯,據她說,這對夫婦遇到了一名憤怒的女子。這人持續用粗言穢語謾罵他們,還朝他們扔水和噴灑不明液體。

“她高喊,‘你們怎麽敢來我家人購物的商店,你們怎麽敢來毀掉我的國家。你們就是我一家人沒法掙錢的罪魁禍首’,”有一半華裔血統的法萊米爾回想道。

Madison Pfrimmer圖片版權MADISON PFRIMMER
Image caption法萊米爾將事件上報警方

法萊米爾說,她嚐試與那名女子爭辯,但對方譴責她為那對夫婦翻譯,還朝她扔了一瓶水,淋濕了她的腿部與腳部。

當他們一行人在櫃台排隊付賬時,那名女子又走過來,朝他們噴了似乎是空氣清新劑或消毒劑的東西。她還跟著那對年長夫婦到他們的車旁,一邊拍他們的照片,一邊高呼“這是你們的錯”,用髒話罵中國、“那些肮髒的人”以及“共產主義”。

“我跑向那對夫婦,用國語告訴他們快進車裏,我幫他們把買的菜放進車裏,從窗戶把蛋遞給他們。”那名女子則開著她的車,一路尾隨法萊米爾,直到法萊米爾把車開近一個警察局。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 (STOP AAPI HATE)數據庫收到來自45個州份的新冠病毒相關歧視報告,加州和紐約州的案件占了其中的大部分。

這些事件涉及的種類廣泛,其中口頭騷擾最常見。但推搡、肢體攻擊、職場歧視、禁入場所、打砸等等,都涵蓋在數據庫當中。而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成為目標。

美國紐約唐人街街頭戴著口罩走過的華人居民(17/3/2020)圖片版權REUTERS

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究亞裔美國人的張華耀(Russell Jeung)教授管理這一數據庫,他發現在許多案件中,當事人“被朝著咳嗽與吐口水”,因此他新增了這一類別。

那正是泰德·嚴(Ted Nghiem)的親身遭遇,他生活在費城,是一名37歲的越南裔美國人。在三月,一名男子朝他高喊“滾出這裏,是你造成了新冠病毒”,但他當時並沒有太在意。

然而,同月不久後,另一名男子在兩人擦身而過時朝他吐口水,這讓他“在一、兩天內都感到鬱悶”。

“我通知了警方,但我不知道有沒有後續……幸好我並沒有染上什麽病。”

Ted Nghiem圖片版權TED NGHIEM
Image caption越南裔美國人泰德·嚴被吐口水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數據庫收集的事件來自網上的自主報告。BBC通過采訪及分析美國媒體報道發現,自1月起在美國有超過100起疑似針對亞裔的事件。七成案件與新冠病毒有明顯關聯,四成案件已上報警方。

一些事件到達了仇恨犯罪的標準。紐約警方指,他們已調查了14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仇恨犯罪,其中涉及15名亞裔受害者。

而在加州,一名老人遭遇鐵棍襲擊,一名青少年則因被襲而送院治療。

在德州,一個亞裔家庭在超市中被刀刺傷,其中還包括了兩名分別2歲和6歲的幼童。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獲得的聯邦調查局(FBI)報告,"嫌犯表明他用刀攻擊該家庭的原因是,他認為他們是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的中國人"。實際上,受襲家庭為南亞裔。

有亞裔人士報稱,由於其族裔背景,酒店、Uber司機等拒絕為他們提供服務。

A Mulan film poster defaced with graffiti - a mask is painted over her face, along with the words "toxic made in Wuhan"圖片版權LARISSA LIM
Image caption電影《花木蘭》的海報被破壞,塗鴉上“武漢製造的毒物”字樣

馬特(並非他的真名)是一名華裔美國人,他是在康涅狄格州一家急診室工作的醫生。他稱,有多名患者表示曾有亞裔人士在他們周邊咳嗽,因此要求住院治療。

他經曆的反亞裔偏見似乎更為切身,當時他正嚐試治療一名相信感染了Covid-19的病人。

"我穿戴著防護設備,走進房間作自我介紹。當他們聽到我的姓氏時,他們的反應是'不要碰我,我能見另一個醫生嗎?你可以不要靠近我嗎?'"

馬特說,許多其他少數族裔麵臨著"更顯性、更嚴重的歧視",但他依然擔心類似事件會打擊醫護人員的士氣。

"這是一個壓力相當大的時期,我們的工作量大了很多,時刻穿戴著很不舒服的防護裝備。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暴露在Covid-19中。"

“如果他看起來像是華人,他就被攻擊”

新冠疫情最初在中國武漢暴發,總統特朗普因此把炮火瞄準了他口中控製疫情不力的中國政府。

今年較早前,特朗普多次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批評者稱這一詞匯並不區分中國、中國政府和華裔人士。

特朗普稍後呼籲保護亞裔美國人,稱“疫情蔓延不是他們任何形式的錯誤”。但這並沒有停止一些人怪罪華裔美國人或攻擊其他東亞裔人士。

Members of the 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steps of the 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 to condemn racism towards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because of coronavirus on March 12, 2020 in Boston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亞裔美國人委員會成員在麻州集會,譴責種族歧視張華耀教授稱,他收到的反亞裔事件報告之中,四成來自華裔人士,但大部分案例發生在其他東亞裔人士身上。
  • “這是種族定性的例子:‘他看起來像是中國人,他就被攻擊’。”

    種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又成為種族歸納、種族貌相,指的是依照某人的族裔特征,來認定其犯罪或涉嫌某種行為。

    來自韓國的23歲大學生吳多賢(Dahyung Oh)記得,早在2月,在美國疾控中心建議佩戴布口罩之前,她站在紐約地鐵月台上,旁邊一名女子充滿敵意地瞪著她。

    “她開始向我靠近,指著我說‘為什麽你不戴口罩,你應該要戴上口罩’,”吳多賢稱。

    這名女子自己也沒有戴口罩,吳多賢認為她“被針對”了,“因為我們周圍十幾二十個人都沒有戴口罩。”

    “我當下覺得非常憤怒,我因為身為亞裔而被針對,又因身型嬌小而更容易被人當作攻擊目標。”

Dahyung Oh圖片版權DAHYUNG OH
Image caption吳多賢說,盡管她並無大礙,她已經開始避免踏足紐約的某些區域。

 

這次事件沒有以暴力告終,不過吳多賢是幸運的,紐約在3月出現了兩宗無關聯的案件,都是亞裔女性因沒有戴口罩而遭遇襲擊。同時,許多人又因戴了口罩而被騷擾。

張華耀教授表示,對遭遇歧視的亞裔人士來說,口罩可能造成"雙輸"局麵,因為"如果他們戴口罩,他們會被懷疑感染了病毒,而如果他們不戴口罩,則會被質疑感染了還疏忽大意。"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美國,在英國和加拿大都有多起針對東亞裔人士的襲擊,引起了高度關注。溫哥華警方稱,今年至今已受理了20宗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

與此同時,在中國出現了針對非裔人士的歧視情況。有報道指,數百名非裔居民未被確診新冠肺炎,卻被趕出家門丶強製檢疫和沒收護照。包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在內的一些餐廳與酒店禁止非裔人士進入。

非洲裔人士在中國廣州“被歧視”引發外交風波

“我認為這跟以往的危機時期一樣,某一群體的人通常會被當作替罪羔羊,”紐約市人權委員會主席馬拉斯(Carmelyn P. Malalis)說。她指出,艾滋病危機和伊波拉疫情時也有類似情況。

馬拉斯認為,在疫情之前,“針對亞裔的含蓄歧視”就已存在,但由於報導甚少,公眾對此的意識並不高。“人們認為種族歧視是黑白對峙,沒有意識到歧視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她表示。

為什麽亞裔美國人仍被看作局外人?

在美國的亞裔人士來自多元的族裔、國家和背景,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與身份認同。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美國約有2000萬居民是亞裔,占美國總人口約6%。這其中包括了亞裔美國人,以及在美國生活、學習與工作的亞裔人士。

在亞裔美國人當中,一些族群,例如不丹裔美國人,較高比例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移民。而包括日裔美國人在內的其他族群,則更可能在美國已生活多代。

每年,單單是從中國到訪美國的遊客就有300萬人。

但無論是對自我認同為亞裔美國人的人士、希望成為美國人的人,還是僅是到訪的亞洲人來說,在美國針對亞裔的種族偏見都一視同仁。

亞裔美國人有許多共同的經曆,例如他們在疫情之前就已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

Composite picture showing British actress Kate Winslet and American actress Lucy Liu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劉玉玲與凱特·溫斯萊特,誰更美國?

“種族,就如許多社會分類一樣,是一種任何人一眼就能看見的類別,”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戴比·馬(Debbie Ma)博士說。“正因如此,人們很容易對這些類別加以標簽與刻板印象,例如,東亞裔人士是外來的,盡管他們實際上並不是。”

她在2008年參與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紐約出生的華裔演員劉玉玲(Lucy Liu)與英國演員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之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美國受訪者們更傾向於認為後者是美國人。

馬特醫生說,經常有人跟他說“你的英語說得真好”,問他真正的家鄉是在哪,盡管他已向對方解釋了他生在美國。

張華耀教授則說:“盡管我的家庭在美國已經開枝散葉到了第五代,我依然被認為是一個外國人。”

馬博士指出,在美國的亞裔需要承擔“特別的負擔”,與其他的少數族裔的經驗有所不同。例如,“沒有人會對一個非裔美國人能講流利英語而感到驚奇,”她說,然而,非裔則麵臨其他種類的偏見。

這導致人們的亞裔長相、馬博士稱之為“我們明顯帶有的特征”,成為亞裔人士在疫情期間被針對的原因。

這並非族裔首次被用來邊緣化或針對在美國的東亞裔人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襲擊後,大批東亞裔美國人被囚禁。在19世紀,諷刺東亞人的漫畫被用作種族主義宣傳,用來排斥來自中國與其他東方國家的移民。

Graffiti on Jeju圖片版權DOUGLAS KIM
Image caption今年四月,紐約一家米其林星級韓國餐館Jeju被塗鴉“不要吃狗肉”的歧視字樣

時至今日,一些亞裔美國人仍形容他們感覺“處在試用期”,需要去證明他們是美國公民。這一情況在疫情暴發後明顯惡化。

曾以民主黨人身份競選美國總統的楊安澤在4月時撰文稱:“對族裔背景一定程度上的鄙視和疏離,已變成了明顯的仇視甚至攻擊。”

他呼籲亞裔美國人“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展示我們的美國特質”,例如幫助鄰居、捐獻防護裝備、穿上美國國旗顏色“紅白藍”的衣物。然而,批評者譴責楊安澤的言論是在怪罪受害者,並且他似乎內化了一種觀念:由於其族裔背景,亞裔人就是不夠“美國”。

Andrew Yang campaigning in New Hampshire, 11 February 2020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楊安澤在競選總統後成為知名度頗高的亞裔美國人

特朗普總統與拜登的競選團隊都遭到批評。特朗普的一個競選廣告裏形容拜登對華軟弱,其中展現了一連串拜登與中國官員共處的短片。

然而,短片裏還包括了駱家輝(Gary Locke)的畫麵,他是一名華裔美國人,曾任美國前駐華大使。人們譴責特朗普的競選廣告暗示駱家輝是中國官員。

與此同時,拜登的競選廣告也被炮轟,因其中強調在疫情旅行禁令實施後,“特朗普仍讓四萬名旅客從中國進入美國”。不過,這些旅客當中許多人或是美國公民。

兩個競選團隊都否認上述廣告涉及排外主義或針對華裔美國人。

 
特朗普遭質疑,怒懟華裔女記者:你去問中國

在美國的亞裔如何回應攻擊?

對於一些人來說,反亞裔情緒的高漲感覺明顯且危險。

目前並沒有全麵的數據記錄各族裔人士在美國購買槍支的數量,但根據槍店老板們的反饋,亞裔強製購買者和整體的槍支銷售數量正在上升。

49歲的華裔美國人臧東慧在紐約皇後區組織了社區巡邏隊,巡邏隊的微信小組中有200多名成員,他們輪流開車在社區中巡邏,向警察報告可疑行為。如今巡邏隊以棒球棍自衛,但臧東慧希望未來他們可以持槍巡邏。包括他在內的十多名巡邏隊成員最近已申請購買槍支的許可證。

臧東慧形容自己是保守主義者,他相信華裔美國人應該武裝自己,“以防社會動蕩與犯罪急增”。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讚正這一看法,舊金山和平組織的共同發起人梁國雄(Max Leung )就是反對者之一。該組織近日定期在唐人街巡邏,並稱巡邏有效減少了蓄意破壞與盜竊的案件。

“盡管我深信並且十分支持自衛,我們並不鼓勵成員們持槍巡邏,”梁國雄說:“我們希望在組織內建立促進和平、而非以暴製暴的文化。”

Members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Collective圖片版權SAN FRANCISCO PEACE COLLECTIVE
Image caption舊金山和平組織幫助感覺自身安全受威脅的人
Members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Collective圖片版權SAN FRANCISCO PEACE COLLECTIVE
Image caption舊金山和平組織在唐人街定期巡邏

藝術家與喜劇演員也受到啟發而發聲,譬如華人說唱歌手Jason Chu,他發起了名為“仇恨是一種病毒”的倡議活動,還寫了一首關於反亞裔事件的饒舌歌曲。他說,想以饒舌來展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人們有多麽荒謬”,以及“強調亞裔美國人屬於這個國家”。

“我們在美國不是過客,我們在這裏出生,這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想說,仇恨不屬於我們的國家。”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人們希望這番對歧視的全新認識,能讓美國的亞裔族群變得更強大,與其他的少數族裔更團結一致。

馬特回想起,在他成長過程中曾聽到不少針對非裔美國人的負麵評價,其中有的來自亞裔美國人。

相反的是,“如今我看到許多亞裔美國人為艾莫德·阿伯裏(Ahmaud Arbery)申訴”。非裔美國人阿伯裏2月在喬治亞州郊外慢跑時被槍殺,兩名槍手說他看起來像是個盜竊案嫌犯。

馬特留意到,亞裔美國人群體近年來在政治領域的聲音更大了,在其他領域也越來越亮眼。“我的很多朋友看到這些反華人的言論,對於談論其他族群麵臨的歧視更感興趣了。”

 
《瘋狂亞洲富豪》:全亞裔陣容電影獲成功 好萊塢不再“洗白”?

張華耀則目睹一些亞裔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或群體動員起來”。他說,來自不同階層、教育背景和族裔的亞裔人士如今因疫情相關的歧視而“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經曆”。

“我們在一同麵對種族定性這一過程,希望終有一天,我們會團結在一起對抗歧視,以共情心對待其他同樣麵臨種族定性的人們。”

所有跟帖: 

歧視從不缺席。做好自己不要歧視他人,盡量做一些團結其他少數族裔對抗歧視的事情。 -窗外細雨- 給 窗外細雨 發送悄悄話 窗外細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6:10:35

但歧視他族的華人不在少數。令人難過。 -窗外細雨- 給 窗外細雨 發送悄悄話 窗外細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6:12:08

我的西人朋友說這不是華人的錯。我的鄰居們還是一樣善待我。 -Chenmojun- 給 Chenmoju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7:14:37

但是西人朋友們也提醒我注意安全,家裏要有槍,出門要有胡椒噴霧 -Chenmojun- 給 Chenmoju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7:16:35

你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要讀美國和西方曆史,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 -Chenmojun- 給 Chenmoju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7:18:52

我上可選總統,下可參與社區管理。作為選民有很多權利,經常收到總統和議員辦公室的谘詢信件。 -Chenmojun- 給 Chenmoju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7:20:12

華裔並沒有受到歧視,出人頭地的華人到處都是,美國華人普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都高於,美國人。 -parentb- 給 parentb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7:24:43

遭遇疫情歧視的英國亞裔何去何從?因為我是亞裔永遠當不了英國人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08:33:57

趕快帶著你一家老小偷渡回國,免得在英國被歧視。 -senway- 給 senwa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1/2020 postreply 20:35:17

當不了美國人,可以當英國人嘛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2/2020 postreply 09:07: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