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順便提一下“四三方案”,1970年代初從美國、聯邦德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機試設備,成為19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

1973年1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建議在3至5年內引進價值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通稱“四三方案”,之後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又追加了一批項目,計劃總額51.4億美元。這是中國繼1950年代引進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之後,第二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中國利用“四三方案”引進的設備,結合國產設備配套,興建了26個大型工業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人民幣,至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19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中國的石油工業隨著1963年大慶油田產油300萬噸,實現國內石油基本自給。到六十年代後期的“三五”計劃時期,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大油田會戰成功,不僅滿足了國內高速增長的石油需求,還有很多富餘,具有對日出口原油創匯的能力。這是中國農業由依靠農家肥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轉向大量依賴化肥、農藥、農機灌溉排澇的石油農業的能源與原料基礎。
隨著197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迎來了建交高峰,迅速與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及泰國、馬來西亞等親西方國家建交,獲得了廣泛的外交承認,打破了1949年以來以西方世界為首的對中國的不承認、不接觸、不來往的外交與經貿封鎖。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美開始了持續17年的外交蜜月期。
1972年1月22日,遵照周恩來指示,國家計委報送了《關於進口成套化纖、化肥設備的報告》。建議利用西方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急於尋找出口市場、商品與技術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1972年上半年引進國內急需的化纖新技術成套設備4套、化肥設備2套、以及部分關鍵設備和材料,約需4億美元,投產後每年可生產化纖24萬噸、化肥400萬噸,所需的石油氣、油田氣、石油原料在國內也有保障。經周恩來批示呈報,同年2月5日,毛澤東批準了該報告。
1972年5月5日,國家冶金部向國家計委建議從國外進口並消化吸收先進的一米七大型鋼板冷軋機、以及配套的熱軋機等國內鋼鐵工業急需的設備技術。同年8月6日,國家計委報送《關於進口一米七連續式軋板機問題的報告》,約需4億美元。毛澤東、周恩來予以批準。
1972年11月7日,國家計委報送《關於進口成套化工設備的請示報告》,涉及23套化工設備約需6億美元。獲得毛、周的批準。並要求國家計委把總額33億美元的另一個進口方案報送中央合並考慮。
1973年1月5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於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利用西方經濟危機,在今後3至5年內引進價值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其中12.5億美元的設備項目中央已在1972年批準),通稱“四三方案”。報告建議應采取的引進原則:
  1.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
  2. 學習與獨創相結合;
  3. 有進有出,進出平衡;
  4. 新舊結合,節約外匯;
  5. 當前與長遠兼顧;
  6. 進口設備大部放在沿海沿江,小部分放在內地。
之後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又追加了一批項目,到1977年與西方國家談成了222個項目,進口總額51.4億美元。這是中國繼1950年代引進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之後,第二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中國利用“四三方案”引進的設備,結合國產設備配套,至1982年建成了26個大型工業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人民幣,至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19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1-2] 
“四三方案”之外,同期還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技術有:從美國康寧公司引進彩色顯像管成套生產技術項目;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西方等購買新舊船舶,擴建遠洋船隊;購買英國三叉戟飛機;從蘇聯進口伊爾-62遠程寬體客機、米-6、米-8直升機,進口火電機組建成當時亞洲最大的火電廠遼寧清河電廠;等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