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遺言

1980年10月8日,趙丹在《人民日報》五版頭條發表了在病床上寫的文章《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10月10日,趙丹就去世了。這個遺言今天看來並無多少新鮮之處,但在當時卻非常轟動。不過,當時的一位領導人看到後,曾不滿地說:“趙丹臨死前還放了個臭屁。”在2006年舉行的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全國代表大會上,溫家寶總理在講話中卻帶著讚賞的口吻,重提趙丹遺言,並引用了其中的一句話。

趙丹遺言最是精華、最為出采的幾段話如下:

《人民日報》正開展“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把文藝事業搞活”的討論。看到“改善”、“搞活”的標題,頗喜;看到“編者按”中“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必須改善,通過改善來達到加強,在這方麵我們是堅定不移的”,又憂心忡忡了。我不知道“編者按”中“我們”的範圍有多廣。我隻知道,我們有些藝術家——為黨的事業忠心耿耿、不屈不撓的藝術家,一聽到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會條件反射地發怵。因為,積曆次運動之經驗,每一次加強,就多一次大折騰、橫幹涉,直至“全麵專政”。記憶猶新,猶有特殊的感受。此後可別那樣“加強”了。

黨領導國民經濟計劃的製定,黨領導農業政策、工業政策的貫徹執行;但是黨大可不必領導怎麽種田、怎麽做板凳、怎麽裁褲子、怎麽炒菜,大可不必領導作家怎麽寫文章、演員怎麽演戲。文藝,是文藝家自己的事,如果黨管文藝管得太具體,文藝就沒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幫”管文藝最具體,連演員身上一根腰帶、一個補釘都管,管得八億人民隻剩下八個戲,難道還不能從反麵引起我們警覺嗎?

哪個作家是黨叫他當作家,就當了作家的?魯迅、茅盾難道真是聽了黨的話才寫?黨叫寫啥才寫啥?!那麽,馬克思又是誰叫他寫的?生活、鬥爭——曆史的進程,產生一定的文化、造就一個時代的藝術家、理論家,“各領風騷數百年”。從文藝的風骨——哲學觀來說,並不是哪個黨、哪個派、哪級組織、哪個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麽具體,就是自找麻煩,吃力不討好,就是禍害文藝。

各文學藝術協會,各文學藝術團體,要不要硬性規定以什麽思想為唯一的指導方針?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為宗旨?我看要認真想一想、議一議。我認為不要為好。在古往今來的文藝史上,尊一家而罷黜百家之時,必不能有文藝之繁榮。

黃宗英事後曾寫道:阿丹用生命的最後一星火苗,點燃文藝思想解放的火把;用最後的一絲呼吸,催動勇往直前的風帆。

其實趙丹所言,僅僅是吳祖光1957年說法的再現。當年,吳祖光在《談戲劇工作的領導問題》一文中寫道:“對於文藝工作者的‘領導’又有什麽必要呢?誰能告訴我,過去是誰領導屈原的?誰領導李白、杜甫、關漢卿、曹雪芹、魯迅?誰領導莎士比亞、托爾斯泰、貝多芬和莫裏哀?”

這話使他被定為右派、受盡摧折。有意思的是,溫總理在這篇講話中也提到了吳祖光,並重點讚美吳夫人鳳霞好,說她“畫如其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