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美日企業撤資的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擔心疫情引發產業鏈搬遷之聲不絕於耳,很多人憂心忡忡,覺得中國真的要被世界脫鉤了,類似的言論層出不窮: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外資正在大規模撤離”,
“危機已經襲來,後果是災難性的!
“世界離得開中國嗎?”
“人類將倒退40年,全球化可能退回“經濟主權時代”!
依據之一是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經濟帶來的負麵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但其中有一個“改革供應鏈”的項目,專門列出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資金,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XAIE8qPaMKoQn3x5tDWlBB1YPcqReCcN2ILYzWYLBiagdMMz29Ot9F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依據之二是美國白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洛德說,“對於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所有支出,美國政府應該給於100%的報銷。”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icJCL4XZuFSHB5nD358JPDg6FmQITgKgibY0gxlMsjcKTroDFDgZ1EY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日美好像要玩真的了。有自媒體說,為了去中國製造化,這是不惜花血本拚上了,有專家說,
以中國為技術擴散地和工業產品生產地的全球化模式即將逆轉,全球原有的產業鏈格局將被打散和重建,無數企業的遷移和產業鏈解散、重建。
第一,我們先假設美日等國的外資企業真要搬遷,請問搬回哪裏呢?
搬回日本嗎?日本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65歲以上的就業人口占到了12%,你回日本真的忍心讓一幫大爺去工廠搞製造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H1affjiavHfrFSiblUwvaHjtdwLs2xRfsIet166BIrx3J0CxNb36RDy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搬回美國嗎?4月11號,美國50多個州都已經進入災難狀態了,川普死20萬人KPI還寥寥無期呢,搬回去幹什麽,怎麽搬,你讓誰來中國搬?飛中國的機票幾十萬一張還買不到,你派專機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qhaz4d4icendu4KFZmxQIxL6UvnWz5qZEB1eXUntgmUxpN39wRHJWI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別看中國複工複產了,美日的主要任務都還是防止疫情,搬企業回去關著,政府報嗎?
if we had 100% immediate expensing, we should literally pay the moving costs of American companies from China back to the U.S.
這是100%費用化的意思啊,也就是說,你花了錢,可以攤到企業的費用和成本裏,將來計算稅收時,我給你稅前全額抵扣,根本不是報銷啊。這就非常搞笑了,不是明顯釀造不公平嗎?我沒在中國開廠還錯了嗎?而且你這麽搞,美國的稅務局同意嗎?各州法院同意嗎?
你如果真報銷,這些無形資產和品牌怎麽估價呢?中國會不會馬上產生一批黃牛黨,編一堆各種成本,去幫助美國企業虛增費用好避稅呢?
哪來的可行性呢?
很多人以為搬企業就像搬家,一個小三輪拉走,充其量叫個廂式貨車。但製造業是什麽?是一個精密複雜的係統,先不說數控機床等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起碼需要好幾個月,培訓工人和管理層形成戰鬥力以年計算,這個怎麽搬?
而且搬回去的企業,先不說你平整個土地建設廠房也是個難事,現代製造業和醫藥都是需要高標準無塵車間的,動輒要求每立方英尺0.5微米的塵埃粒子不能超過10萬,這些無塵車間和生產設施誰來給你整?又要給中國賺一道錢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6cAy59bzxKfS4srvvhngLvXjoP7A32W5LvAsmowv5XfHXCCKZGTx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更重要的是,全球分工發展到今天,企業的規模進化的越來越強大,但個體生存能力進化的越來越弱小了。我們就以日本比較優勢的汽車企業來說,好吧,主機廠是你的,但是你知道跟你配套的上下遊供應商有多少嗎?
發動機總成廠、變速箱總成廠、懸架廠、動力電池廠、特種帶材廠、催化轉化器廠、空調設備廠、座椅係統廠、油封廠、儀表廠、鑄件廠、模具廠、手套盒廠、軟內飾件廠、安全氣囊廠、特種油品廠、安全玻璃廠、燃油噴射裝置廠、軸瓦廠、緊固件廠、燈具廠、音響設備廠、隨車工具廠、蓄電池廠、雨刮器廠、門鎖廠、安全帶廠、說明書印刷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nDongEpMwTALPb8eiahls5j1vv79ibYZic5UMF9EDmibu0nXf6M6arhrl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還不算各種售後機構、4S店、營銷平台,你能把二三百家一級供應商和上千家二級供應商,上萬家三級供應商,全部搬走嗎?搞到東南亞,這些配套不還得找中國舍近求遠嗎?
日本也就撥了158億元人民幣用來搞所謂的企業搬遷,別說搬走多少日本企業了,這點錢連整體搬走一條生產線都費勁。
而且,搬遷企業其實是新的投資,全世界的股市跌成這樣,高新技術企業的股票都腰斬了,奄奄一息的趴在地上,政府要他搬廠,請問他哪裏來的錢呢?他要是真的搬了,不是給競爭對手騰地方嗎,川普說過不算數的話多了,連伊核協定和TPP都說撕了就撕了,你真搬了政府不報銷,上哪去講理呢?
第三,製造業根本不是靠搬就能搬走的。
川普上台時信誓旦旦要重振製造業,2017年7月,他引進了大名鼎鼎的製造業巨頭郭台銘,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建造10.5代LCD基地,這就是屌炸天的富士康威斯康辛工廠。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初期解決3000人就業,更進一步可擴大至13000人……
但實際呢,工廠從原來的10.5代LCD工廠縮小到規模更小的6代工廠,州政府和富士康互相掐架,幹脆補貼也停了,2018年富士康隻招聘了178人,2019年幹脆寧肯從中國調工程師也不願意當地招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UJcfBmiba3h5U8FibP9ek0p3FuoNNSLxPKFWzMM7VSibahhibGnVHIrnQ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別說庫洛德揚言要搬回製造業嚇唬人,美國兩任總統努力多少年了,棒子和票子都用了多少回了,有用嗎?川普上台時,美國的製造業占GDP的11.4%,努力了一屆,結果呢?實現了0.4的負增長,變成了11.0%,反倒給幹回去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HOMiafKpAup2XjTW9pB90fMuQzdNgYMePejUYmCibsqhXCZSPIGOzqF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很多人對中國製造的理解是我們勞動力便宜環境寬鬆,工人漲價外資就得撤離,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中國現在擁有聯合國工業目錄中的所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成為世界工廠,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最大的優勢是體係化的配套和效率。
企業的經營從來就不是1+1=2的事情,中國6000元工資,20個工時製造一個零件,東南亞1500元工資,60個工時製造一個,中國當天發貨次日到達,東南亞缺斤短兩動輒半月,到底哪個更貴呢?
中國在今天成為世界工廠,是因為體係強大,而絕不是靠價格便宜,這是30多年的努力形成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此門清,專門拍了一個紀錄片《美國工廠》,既是為了給自己甩鍋,也是為了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製造業一旦空心化,是無法逆轉的。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中國這種幾十年形成的世界工廠體係,如果靠嘴炮能解決,普京早就還給俄國人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了,大英帝國早就恢複往日榮光了。
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到黑海造船廠,考察已經建造70%“瓦良格”號航母,要求盡快完成並移交給俄羅斯。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但當時的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卻說,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
眾人十分非常驚訝,不是就剩30%嗎?大家又問道:“為了讓航母瓦格良號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麽?”
“它需要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還需要九個國防工業部、軍事工業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需要蘇聯、黨中央。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那個完成他的偉大國家,後來我們當然知道是誰了,這就是製造業最好的證明。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外資企業給中國製造和中國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模式和經驗,尤其是契約精神和嚴謹意識,堪稱我們的老師不為過,大王當年,也曾為他們的5S、6西格瑪、精益生產等如癡如醉。但問題是,老師也是有家庭要過日子的,外資的本質是企業,他待在中國的核心是因為能賺錢。
最近我們很多人熱議口罩、日化等消費品,說中國這個太強大了,搞的歐美都沒有活路,人家遲早得搬企業回去保自己安全的,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裏啊。真是這樣嗎?
我們就拿消費品來說,中國十大消費領域的30種頂尖品牌中,在華外企的平均市場滲透率為40%,在美國這一比例僅為26%。某些行業的滲透率甚至更高,在美妝和個人護理領域中,跨國企業的滲透率高達73%!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Oa78N0S9E3sgpWvqdqjfsOKlE0vrLhP4IICEniaiaj0Hnib7JLGyiaEDX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這種情況,到底是誰卡誰脖子,是中國該著急呢還是歐美該著急呢?美日的消費品企業搬回去賣給誰?你回到美國,難道政府會要求其他企業把市場讓給你嗎?
再看看外資企業的數據,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GDP占比從6%已經降低到1%以下了,外商企業出口額占比,仍然在40%以上,不管是關稅大棒還是撤資,中國固然很疼,老外更疼啊。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外資蕭條肯定對我們的經濟和就業會有極大壓力,但中國回到解放前絕對是危言聳聽。2017-2018年間,中國約有76%的GDP增長來自國內消費,而淨貿易額對GDP增長的貢獻實際為負,在2008 年,中國的淨貿易順差還占到GDP的8%,但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降至1.3%左右。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2018年麥肯錫的一份全球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中國有26%的受訪者整體處於消費升級狀態,而全球另外10個頂尖經濟體的平均比例為17%, 中國的手機銷量占到全球銷量的40%,電動車銷量占到64%,半導體消費占到46%,新能源車年均增長90%。
你可以隨便去東南亞、墨西哥乃至印度找一群人給你做襯衫,但是你從哪裏找一個中國這樣的,全世界第二大消費大國、全世界中產人數第一大國,第一大單一市場呢?而且中國的全麵開放早已經進入新階段,連《外商投資法》也頒布了,外資在中國,不光是解決就業,更象征著白花花的銀子。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世界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在相對上升,可是美國最有名的谘詢公司麥肯錫說的,天天講脫鉤中國,誰嚇唬誰呢?一國的適齡工人和工業資源就那麽多,淨利潤50%以上的光刻機不造,非弄個工廠回來造淨利潤5%的小五金,資本家幹嗎,稅務局幹嗎?
好吧,你要是非說你不蒸饅頭爭口氣,不賺錢也要把企業搬走,全世界就要回去各自閉關鎖國,打造經濟主權,那你還叫資本主義幹嗎呢?直接發本《共產黨宣言》給你不好嗎?
美日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刻拋出這個話題,核心原因是因為民眾對當局的物資儲備和各種表現非常不滿,政客們隻好說東西都是中國造的,用從中國撤資來減輕抗疫不力的壓力。老百姓也不傻,川普的支持率都要跌破40%的近20年新低了,國內一些人還在拿建國支持率高嚇自己。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VnEC8eBaPiaRhJr7qiaZPfGiaDnt8UrBadDFzMXl3iajzoG3cuFLq668P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一夜回到解放前,是中國崩潰論的死灰複燃。09年,說中國要崩要崩,10年,說中國崩潰元年,11年,說中國房價腰斬,老外說的起勁,國內一些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0nHCReNY0pM87C49mTHVVbbDIyjJdxiblliapiaICicWTg2GUpQ7xxERc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等到中國終於準備造飛機了,奧巴馬搞出TPP(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時,一堆人又一片驚呼,完了完了,全世界那麽多國家重新組一個群,不帶中國玩了,中國的外貿和經濟要完了,當川普上台不斷加息搞出美元回流時,很多人又驚呼,完了完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美帝就是美帝。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我們的思維為什麽得非黑即白呢?世界為何就一定得是二元對立呢?
美帝強我們就一定得弱嗎?中國製造強大世界就要脫鉤中國嗎?
對形勢看多就一定要扣極左帽子嗎?
戰略上藐視美帝難道要代表喊打喊殺嗎?
對中國保持信心,不是說明天就要挑翻美帝,更不是談與全世界為敵,中國也是全世界的組成部分,大國崛起更是公民意識的崛起,用發展和理性的眼光看問題,都設身處地的和平等對話,不才是和平崛起嗎?
美帝送給中國一個天大的餡餅,你得接得住啊。外資撤不撤走,其實取決於中國而非他們。
如果真對外資撤離非常憂心,先好好尊重和愛護海外的華人同胞們,中國外資的60%以上其實都是港澳台資,如果真對經濟蕭條表示擔憂,先好好學習一下4月9日的這份史詩級的文件,大王在知識星球也做了解讀,這將開啟改革開放的下半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zX18GR59KtSpuZvXiaTgk9D6J4M4N8BxBSukBJrnfPhZLmpNCzY3HI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不管你承不承認,我們已經不是那個做1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的青澀少年了,成年人不能被嚇住,既不高估別人,也不低估自己,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堅決辦好自己的事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NmickugibClHtS9JJj4AAX9nKRm34EiafIiaU9D3LibzDSN1g7PibxialVFbRrN7Ej0uovo64HYQFwzR93PKjHOfh2F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怎麽堅決辦好呢?想想電影《黃飛鴻》中,我們100多年前麵對全球化的那份不安、緊張與抱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