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舟子
王蒙寫過一篇小說《堅硬的稀粥》,那是以稀粥作為政治隱喻,並非真與稀粥有仇。網紅醫生、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卻是真的與稀粥有仇,最近至少在五個場合呼籲中國人不要喝粥。他主要是針對三個群體:
對中國小孩:“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對新冠病毒感染者:“針對病毒的抗體產生要靠什麽?全部是蛋白質。”他說,新冠肺炎病人由重症轉輕症,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如果靠粥和鹹菜過日子就麻煩了。
對海外中國留學生:“多吃牛排少喝粥。”
張醫生的粥論引起了爭議,有罵他崇洋媚外的,也有讚他敢於批評中國陋習的。能不能喝粥,竟成了愛不愛國的大是大非的問題。
然而,這不過是簡單的邏輯和營養學問題。我不知道張醫生怎麽會覺得喝粥與吃高蛋白食品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喝粥和吃米飯、吃麵包一樣都隻是吃主食,並不因此就不能吃高蛋白食品了。福建人喝粥喜歡配鹹蛋、肉鬆、魚幹,那不是高蛋白食品?廣東人喜歡喝皮蛋瘦肉粥、魚片粥,那沒有高蛋白?
有人替張醫生辯解說,他指的是上海、浙江人早上喝粥隻配鹹菜,別的什麽都不吃。且不說張醫生明明是給全體中國人的建議,並非隻是針對某個地區的人,即使上海、浙江人到現在還保留著貧窮年代的習俗,那也是應該建議他們不要光喝粥配鹹菜,還要配雞蛋、香幹、小籠包……而不是蠻橫地“不許吃粥”。
健康飲食的原則是營養均衡。一味地排斥碳水化合物、推崇高蛋白食品,是不對的。粥屬於穀物食品,不應一概地排斥,關鍵是要與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其他類別食品適當地搭配。粥如果是用白大米煮的,吃得太多對健康不利,可以摻入糙米、小米、玉米等雜糧一起煮。福建人喜歡吃地瓜粥,就是很好的習慣。
張醫生反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喝粥,主張病人吃高蛋白食品,理由是針對病毒的抗體都是蛋白質,要吃蛋白補蛋白。一個人全身的抗體不過50克左右,每天新產生的抗體才需要幾克蛋白質?竟然還要受到飲食的影響,不吃高蛋白食品就沒有足夠蛋白質用於生產抗體了?張醫生會不會算帳?
保證充分的營養當然有助於病人的康複,不管是什麽疾病的病人。然而,張醫生把保證營養、特別是吃高蛋白食品對新冠病毒病說得無比重要,把這作為輕症不轉成重症、重症轉成輕症的關鍵,所以新冠病毒感染者不能喝粥。西方國家的病人不喝粥吧?在張醫生的心目中營養應該比中國人好吧?怎麽他們的重症比例也不低呢?
張醫生說他有證據,因為他發現一個病例,一個國外回來的新冠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原因是旅途中不注意營養。一個病例就成了證據,也就中國醫生敢這麽說。以前有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提倡喝雞湯抗新冠病毒,現在又有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認為輕症不轉重症的關鍵是不喝粥,都是靠拍腦袋給醫學建議。所以,還是那句話,中國的醫學專家,不管中醫西醫,基本上都是老中醫,雖然有的愛喝雞湯,有的不愛喝粥。
2020.4.23.
https://mp.weixin.qq.com/s/OWHXYk6RzpCsigNnsG6a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