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晚年讓陳平去殺自己連襟樊噲,陳平如何給自己留條後路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剛回到長安,又聽說燕王盧涫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60]樊噲走後,有人對高祖說:樊噲跟呂後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61]高祖對呂後幹預朝政,早已不滿,聽說呂後又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他決意臨陣換將,與陳平計議此事,最後,采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裏,才宣布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62]。
高祖要陳平盡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63]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合計。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後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麽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麽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後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周勃一時沒有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周勃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到了樊噲的軍營前,陳平命人築起一座高台,作為傳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節(一種信符)去叫樊噲。樊噲得知隻有文官陳平一個人前來,認為隻是傳達平常的敕令,也沒多想,立即一個人騎馬趕來接詔。
不料,台後忽然轉出武將周勃,當即將樊噲拿下,釘入囚車。周勃又立即趕到中軍大帳,代替樊噲,由陳平押解囚車返回長安。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後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後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後麵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
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後表功。呂後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看著陳平淚流滿麵的樣子,就寬慰陳平。陳平又趁機請求留在長安,呂後也答應了,還拜他為郎中令,輔助新皇。[65]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大災害。再次保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