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疫情可以說牽動了每一個華人,無論身處何地。無疑,今後兩周是疫情防治最關鍵的時刻,每個人丟想知道的是,前一階段施行的各種疫情控製手段是否能夠發揮我們期待的作用,以及即將來臨的返城高峰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大規模疫情爆發。目前,對於這些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鍾南山講話代表的比較樂觀的看法,也就是說疫情會在一周內到達拐點,二月中其他省市可以複工,二月底湖北可以複工;另外一種是國外幾家研究機構的預測,比較悲觀的看法,也就是說感染範圍和控製疫情所需要的時間遠遠大於國內專家的預測。其實,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目前對於病毒傳播方式和傳播能力的認識非常有限,幾乎所有的預測都是以2003年DARS為參照,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就目前來看,這次的疫情遠比2003年複雜,無論是各級政府機構還是民眾不可抱有僥幸心理。比如說,目前陸續發現有一些病例呈現非典型甚至無明顯病症,但是病毒攜帶者卻具有傳染性,日本首批撤僑的206人中發現的三例確診病例中就有兩人沒有症狀,這就帶來兩個問題:首先,目前疫區實際被感染人數可能被低估,其次目前以體溫檢查為主的監控體係可能存在致命漏洞。同時,2003年最後疫情得到控製的主要原因是隔離還是老天幫忙?很多人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假設隨著氣溫回升,新型冠狀病毒的大規模爆發會自動消失,我們希望如此,但是無法把希望寄托在這種新型病毒同樣不喜歡高溫環境的基礎上,畢竟泰國,馬來西亞,澳洲這些國家都出現了感染病例。
如果疫情持續擴大,則帶給中國的災難不是多少人死於肺炎,而是醫療和社會保障體係的崩塌以及對於中國政府應對能力和經濟承受能力的嚴峻考驗。舉個簡單例子,目前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地都已經出現了醫用口罩和防護物資短缺的問題,即使春節過後工廠全麵恢複生產每日口罩生產量大約在2000萬,還不夠一個北京市的消耗量。目前,新型肺炎的致死率在3-11%之間,即使我們可以承受這個問題,我們的醫療係統能夠承受大規模感染帶來的救治需要嗎?現在,全國都在支援武漢,醫務人員也在拚命,可是這並不能緩解醫療人員和相關設施嚴重短缺的根本問題。同樣,基本生活物質的供應也麵臨同樣的壓力。至於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我想這大概難以估算。跟2003年不同的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更為嚴峻。原先用於拉動經濟的基建,房地產,匯率等手段已經少有回旋餘地,出口麵臨貿易摩擦,而第三產業和個人消費則本身就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
現在,中國各級政府和決策機構麵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如果近期內無法在全國恢複交通和生產,則由此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負擔將超出承受能力;如果恢複交通和大部分生產能力,會麵臨二次爆發的危險,由此造成的風險也難以承擔。所以,現階段各地采取的嚴格隔離和交通封閉就是希望能夠在近期內遏製疫情。鍾南山的喊話,有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是為了下階段工作安排做一個鋪墊。不過,我個人認為他的估計過於·樂觀,預想中的複工日期隻是一個最佳理想狀態,實際執行日期可能會後延。
最近二十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也暫時掩蓋了諸多社會問題,如人口老年化,生產成本增加導致產業外移,貧富差距擴大,生態惡化等。我們習慣相信隻要經濟持續發展,所有問題最重會自然消失,中國的崛起是無法阻擋。這次疫情使我們看到,我們遠沒有我們相信的那麽強大,而且我們無法期待永遠有那麽好的運氣。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經曆了黃金發展時期。在蘇聯解體以後,冷戰的陰影消失,所有美國人都相信沒有人能夠再挑戰美國,無論是在軍事政治還是經濟文化任何領域。每個人都有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在這種趨勢下,911帶給美國社會的衝擊可以說怎麽高估都不為過。911倒坍的不僅是世貿大樓,也是美國人的心理防線;911造成的的不僅是生命的損失,更是整個社會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以說影響到今天每個人的生活。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對於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我們目前無法預測多少人失去親人,多少人的健康會因此受到終生損害,也無法估計每個人承受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更重要的是,如果疫情無法在近期內得到有效控製,也許受到影響的不隻是武漢,不隻是湖北,而是每一個人,而因此改變的不僅僅是現在上街要戴口罩,而是整個社會對於自身的認知和每個人的生活。對此,每個人應該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和足夠的心裏準備。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