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童貽剛解釋:

來源: mmmwww 2020-01-29 20:27: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58 bytes)
2020年01月28日 00:36 新浪財經綜合
 
來源:科技日報

  1月27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病毒在全球傳播的源頭》的報道。

  華南海鮮市場1月1日便被封市,一度被認為是“萬惡之源”。據報道,科研人員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翻盤”的證據

  然而,《科學》上的這篇論文作者卻認為,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源頭,這又是為什麽呢?

  文章認為,中國作者在《柳葉刀》上發文的41個病例中,隻有27個病例有在華南海鮮市場環境中的暴露史。此外,在時間鏈條上,12月8日第一位被確診的患者也沒有與華南海鮮市場的交集。

  “這篇《科學》論文作者還根據研究人員提交到GenBank(基因序列數據庫)中的2019-nCoV序列,進行了進化樹分析。”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童貽剛解釋,他們對27個序列進行分析、推算,認為這一病毒演化成現在的樣子,發生在大約10月1日。

  如果進化到以人類為宿主的時間點發生在10月1日前後,那麽就有了2個月的時間盲區,這期間在其他環境中傳播被帶到海鮮市場成為可能。

  因此,文中推測新型冠狀病毒到達海鮮市場的路徑有3種,除了被一個動物、一群動物帶到海鮮市場之外,還有可能由1個人帶到海鮮市場。

  海鮮市場是集散地,

  但可能不是“第一站”

  目前為止,第一例患者的行蹤路線圖無法提示更多的信息。“綜合41個病例,大部分病例找到了海鮮市場作為共同點,而少數病例沒有關係,因此可以肯定海鮮市場是‘集散地’,但卻並不一定是病毒從野生動物到人類社會的‘第一站’。”童貽剛說。

  童貽剛認為,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沒有海鮮市場暴露經曆的人也有被感染的原因。

  更多謎團待解

  “雖然不在海鮮市場,但一定在武漢附近的某個地方。”童貽剛認為,對於溯源,最理想的是找到中間宿主,從而獲得病毒存在的直接證據。

  目前,科技部已經成立應急專項進行病毒溯源的研究,童貽剛參與其中,他表示,未來的工作將在武漢周邊的動物身上做調查,找到了真正的宿主,這將有利於徹底切斷傳播的源頭。

  目前已知有7種冠狀病毒(包括2019-nCoV在內)能夠導致人類呼吸係統疾病,但迄今為止,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導致了大規模爆發且死亡率高(分別為10%、37%)。童貽剛團隊近年來發現了多起導致家養或者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專家表示,應將冠狀病毒列為重點關注的病毒,密切了解其進化動態,以防其進化為人類致死的病毒類型。

所有跟帖: 

現有科研證據武漢病毒最相似的是中華菊頭蝠的冠狀病毒,而武毒所石正麗在2017年提取了中華菊頭蝠的冠狀毒株,做跨種傳播研究。 -mmmwww- 給 mmmww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0:39:32

這姓童的是在借國難露臉而已。 -czhz- 給 czhz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42: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