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總統有足夠的民意基礎,卻沒有一絲獨裁。主要是沒有土壤和舞台。那個“國”太脆弱了,隨時可能夭折。立憲法時他一言不發,做總統一味和稀泥。為了國家,他唯一敢做的,就是親自帶兵去鎮壓抗稅的老百姓。他不敢奪任何 We的權,最後把總統位置也早早讓出來,皆大歡喜。但二百年後一個有著同樣民意支持的中國人,毛澤東最近成了最新的大獨裁者標本,“超過秦始皇一百倍”。
毛澤東是戰爭上台的,但不代表民意或選舉他就會落後。實際上作為中國一百多年的追求國家獨立統一反帝現代化的鬥爭運動的完成者,他有無與倫比的威望。但是,他好奪權。推翻了原政府又推翻了現政府。將國家主席到基層官員都打到了,更過份的是,他還鼓動中學生將老師管教學生的權力都奪了,將和尚道士開光作法的權力都奪了。。。奪人錢財,殺人父母;奪人權力,不共戴天。是可忍孰是獨裁者?不過,毛澤東是大獨裁者,是中外當權者的“決議”所定,普通中國百姓有所不認同。本來百姓就沒權可失,相反趁亂還“奪了些”過把癮。
毛澤東在取得國家政權之前,就有足夠的能力的核心支持集團。這讓他不用再在原有政權結構中拉攏結盟者。但他還是利用統一戰線等政策手段廣泛結盟,加快了其上台過程。我們沒法準確估計毛澤東的致勝聯盟有多大。曆史上不缺清洗功臣的案例,但那僅限於少數掌軍權者。像毛澤東這樣在文革中全麵打到從中央到地方當權派的,亙古未見。這些應該都是他的核心支持者。法國的路易十四,在位七十年,用了四五十年更新了一遍他的致勝聯盟。像毛這樣在極短時間內全麵拋棄各級同黨,還能穩定掌權的,讓人很難理解。
本書作者說致勝聯盟越小越好,因為維持所付的代價太高。毛的聯盟可能過剩得很。在建國後毛用官位(權力)報償了他們一次,以後沒有其它辦法供養他們了,除了錢。但毛不準備用金錢收買,隻好打倒他們,免得投了對手?又能騰位置換新人?或者毛用不斷打倒一批來警告:他們都是可有可無的,不能伸手要求更多?
當然,毛能那樣做,還是因為毛可以像林肯和羅斯福那樣,可以越過黨內官僚集團直接操縱民眾,通過“大民主”支持“大獨裁”。自毛以後再沒有人有類似的能力。但正是因為毛自毀了他的致勝聯盟,所以沒有政治基礎傳給他選定的接班人。鄧小平出麵,收拾了部分毛打倒的老班底,就成功地政變。鄧原來是這個集團中的一員,他出頭政治經濟上否定毛澤東,為老幹部們出氣,複出掌權。華國鋒本來就實力薄弱,拿著主席的紙條子上台。卻著急將原來可以結盟的“四人幫”勢力變成敵人“粉碎”了。不得已要和另一方勢力結盟,但在給權還是給錢問題上遲遲不作爽快承諾。導致這批勢力決定另選代理人。
鄧小平原來的班底也不是絕對優勢,他承諾恢複老幹部權力。等於是將毛澤東用過的福利再發一遍。雖然保證了一個臨時結盟卻不穩固,畢竟是毛澤東原來的框架。為了擴大聯盟,他決定在經濟上答應給他們毛所不肯給的。大量發鈔加工資提高待遇等。不過他發現這樣違背了政治原則,廣泛的大家有份的好處,並不能收買小聯盟成員的忠心。所以他轉向默許和鼓勵以權謀私,讓有權的人先富起來。一直走到讓軍隊經商。終於整合了黨內勢力。
鄧用盡了手段,就讓胡耀邦和趙紫陽都無法在黨內再聚集起自己的必要的致勝聯盟,導致這兩個人的政治基礎太脆弱。不過,鄧顯然沒有毛的那種操縱民眾能力,以至於六四失控。江澤民是臨時拉上來的代理,並沒有準備問鼎的致勝聯盟,是被鄧小平指定並得到鄧聯盟中的左派支持坐穩的。不過江澤民確是個能幹的人,又恰逢第一代領導人紛紛退死之時機。在位期間借鄧授權的反腐整頓軍隊經商等,打擊分化拉攏,建立起一個不錯規模的聯盟,剛建好即麵臨任期到了。隻能恨恨地多占位軍委主席幾年,聊解遺恨。如果能形成製度這個職位和國家主席分離,倒是邁向分權的重要一步。可惜與國家權力配置傳統邏輯不合。
毛給了權,鄧給了錢。權貴們下一步,是要求讓下一代接班。因為這幫人腐敗已經造成了動亂,所以鄧小平壓了他們一屆,畢竟黨之不存,毛將焉附。也正是江胡二人的亂入,讓那些年齡等不起的紅二代們,徹底走向了以權謀錢的途徑,加快了腐敗進程。胡錦濤總書記的名言是“是人民要我做主席的”。有人笑話,有人駁斥其未經民選。此言背後的邏輯卻有幾分是真的。如果不是六四的民意,不會有他的機會。平民背景的他沒有致勝聯盟也不準備自己建立,他僅是被選中的代理。任務就是占住這個位置坐滿任期,等人民消消氣,等太子黨們拉幫結夥組建聯盟,做好準備接班。所以胡景濤是迄今為止最不“獨裁”的。因為他無法按自己的意誌做任何改變,所有的都已經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