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造就香港事件的大氣候與小氣候

本帖於 2019-08-07 21:23:5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世紀風 編輯

在香港發生的街頭抗議事件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了。對於事情的發展演變以及最終的結局,大家都在議論紛紛。仔細分析事情發展的脈絡,我們是否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香港事件也是由其所處時代的大氣候小氣候所決定的。

這大氣候是指在國際上個人至上思潮的極度發展,自由主義的膨脹,以及國家社會信念的垮塌是事情發生的根源。互聯網的存在和普及衝破了原有的國界,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這種自我意識的呼喊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極快的傳播,並且跨越國界,影響了和鼓舞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中的那些尋求自我滿足的年輕人的心理。對此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解讀。有些人把發生在西方國家的群體事件解釋為民主訴求,把在其他國家發生的類似事件解讀為反抗暴政。其實事件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來自於一些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都為尋求社會安定與秩序的執政當局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能夠對曾經發生的,正在發生中的,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給出一個有效的最佳應對方案。

而小氣候是指香港這次所發生事件的環境。這個事件發生在香港的內在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年青一代的教育沒有注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而是一味地放認自流,鼓勵實現自我價值,使得這一代香港青年的社會責任,家國情懷蕩然無存。還有香港相對於大陸的地位下降帶來的失落感。同時來自外部的各種資金和輿論上的支持,又為事件的升級和延續提供了支持。

因為上述的大氣候與小氣候,這樣的事件處理起來也極具有挑戰性,需要智慧,耐心和手段。在西方文明中,民主自由的理念具有很長時間的曆史。執政當局往往都是弱勢群體,通常都是以退讓求安定,在退讓中求解脫。但是在東方文明傳統上,執政當局更強調集體利益社會安定。更容易才用一些壓製手段作為此種社會事件的解決方案。但在同時,執政當局肯定也會背上罵名,盡管如果不加以強力幹預事情的演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動亂,以及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所以對於執政當局來說,他們麵對的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麵。但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寬容與耐心是絕對需要的。對於香港當局和中央政府來說,隻要事件發生在香港的事件不外溢,不擴展到大陸本土,其所造成的損失和後果還是可以承受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及事件的延續,參與抗議的許多人也會產生抗議疲勞,慢慢散去。但也不排除在某些勢力的鼓動下,抗議活動繼續升級達到傷及公共財產和人生安全的境地。當這種情況出現時,一國兩製中的第二製似乎難以維係了。在那個時候實行某種形式的戒嚴,頒布緊急狀態,宣布緊急狀態,實行戒嚴等有可能會成為必須的選項。既然真到了那種地步,幹脆就把能一製的都一製好了,包括通過戒嚴令和行政命令將行車方向一夜反轉,率先實現交通車行駛一國同製。處理事件的底線是最好不死人。如果有必要可以憑證據拘捕很多很多的暴力人士,並把他們送往新疆的職業培訓班去接受培訓使他們掌握一種生存技能,而不是隻靠上街遊行抗議為生。如果真是到了絕對需要的時候,這樣的一種非死亡性處理還是可以接受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