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已嚴重變形危如累卵

來源: 馬可安 2019-07-07 13:02: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13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馬可安 ] 在 2019-07-07 18:29: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近日有學者冷山撰文披露,三峽大壩已嚴重變形,有穀歌地圖和穀歌地球衛星圖片為證。我最初不以為意,大壩變形幾十米按常識是極不可能的事情,而好事者故意發表加工扭曲的圖片造謠,天天都有,況且穀歌地圖因拚接錯誤發生扭曲也時有發生。

可是此事事後的發酵傳播,以及官方微妙的奇怪回應,令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此事的真偽。我特意找到最新的穀歌地圖衛星照片,找到三峽大壩位置,放大一看,果然變形嚴重:

 

我們知道,衛星照片不可能一次把整個地球拍完整,總是把許多分別拍攝的不同區域照片用拚圖算法銜接成一大片,因為拍攝時間方位不同,拚圖算法本身不完善,在圖片銜接處,偶有變形失真。可是穀歌地球的技術是相當先進的,這樣的變形並不多見,並且往往可以辨認處銜接處不連續的界限,從而知道這是圖片銜接失真。但是以上圖片並非如此:

第一,兩公裏長的三峽大壩,對於從五百多公裏高空拍攝的衛星圖片來說,是非常小的物體,一張圖片就完全囊括在內了,不需要銜接,更不需要用許多小圖片銜接才得到大壩全貌。並且仔細檢查,在大壩形變部位,沒有任何不連續銜接的痕跡,是完美連續的。

 

第二,周圍其他景物都完美無缺,沒有形變,證明圖像質量很高,因此,僅僅發生在壩體的明顯形變,並無法用圖像銜接算法差錯來解釋。

 

第三,調閱不同版本,在近年不同時期拍攝的穀歌衛星照片,甚至在iPhone上調閱和穀歌完全無關的蘋果地圖,都看到大壩有形變,形變的形狀一模一樣。如果僅僅是某個版本某個時期拍攝的衛星照片有處理差錯,不可能所有來源的衛星照片都錯得一模一樣。不同衛星照片的反映出一模一樣的大壩形變,證明形變是真實的,絕不是圖像處理的問題。

 

第四,官方反應劇烈,異乎尋常。本來這可以歸之為圖片差錯,一笑了之。可是官方馬上扣以作者冷山“反華分子”的頭銜,顯示這不簡單。這頂“反華分子”的頭銜,花錢都買不到,我就沒有得到過。得到這頂頭銜,通常作者的可信度酒就馬上大大提高了。

 

第五,最重要的是,官方化大氣力“辟謠”,又是請專家出來說話,又是發表中國官方版的衛星照片(怎麽知道官方版的衛星照片沒有被官方加工過呢)。可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辦法,公布幾張現場實拍照片,甚至請記者親臨現場自己看看大壩。他們卻沒有做,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人公布任何最近的大壩照片。理由是這是軍事管製區,任何人均不得靠近。

 

這個為了保護大壩實行軍管,不讓任何人靠近的理由,太荒唐可笑了。大壩體量巨大,壩頂寬達五十米,壩底寬達120米,別說赤手空拳的遊客不可能傷大壩毫厘,就算是一個恐怖分子開了一大卡車的炸藥去炸,至多炸開一個幾米小洞,絲毫無損五十米寬大壩完整。編造軍管的理由,隻能是大壩有一些不方便透露的大問題,當局不希望普通民眾看到。

 

那麽我們從工程學角度探討一下,大壩有沒有可能產生幾十米的位移形變,有沒有可能這麽大的形變後大壩仍然沒有崩潰。

 

根據百度百科,大壩擋水前沿2345米長。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製安46.30萬噸,金結製安25.65萬噸,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這些數字看起來大得驚人,可是,對於三峽大壩的巨大體量,就遠遠顯得不足了。特別是鋼筋製安僅46.30萬噸,平均到總共280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僅用了16.5公斤鋼筋。相當於每立方米插入80雙普通吃飯用不鏽鋼筷子的鋼筋用量。那根本比豆腐渣工程還豆腐渣工程嘛。

 

百度百科提供的關於主壩的數據是:三峽水利樞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式,擋水前沿總長2345米,最大壩高181米,壩體總混凝土量為1700萬立方米。算得壩體截麵積為7250平方米。壩體截麵大約是三角形,上窄下寬,壩頂海拔181米,寬度15米,壩底寬度124米。平均寬度70米。按照截麵積7250平方米算,從壩頂到壩底的高度僅104米。

 

根據其他信息,大壩正常蓄水時,壩前水麵到海拔175米,壩後水麵枯水時海拔66米高。假設壩後的水僅一米深,水底在海拔65米高處。大壩從水底修起,到壩頂181米,也僅得116米壩高。根據混凝土用量,壩長,壩頂壩底寬度,大壩總高度無論如何不過120米。這意味著挖大壩基礎時候,絕對沒有挖到花崗石基岩,大壩的底在海拔61米或更高處處,基本上是抽幹河水見到河床之後,略微去掉一層汙泥,就開始澆築混凝土了。

按照長江此處地理,江底應該有十幾米的汙泥和軟沙土層,起碼從江底再深挖一百多米,方能見到堅硬的花崗岩層。建造三峽大壩時,既沒有打樁固定,更沒有深挖到岩層處,抽幹江底就匆匆開始建壩了。基礎不牢,大壩何以見得結實可靠?

從以下這張施工圖片,完全證實我的猜測。施工的地基完全沒有見到任何岩石的痕跡,在江底的一片爛泥的基礎上,大壩就開始構築了。大壩的底就座在江底鬆軟的泥層上。

 

大壩的基礎在堅固的岩石上,和岩石和為一體不容移動,還是在鬆軟的土層上,可以自由滑動,僅僅因為壩體本身重力壓住,靠摩檫力防止滑動,這個區別非常重要,因為摩檫力隻能防止一時的滑動,天長地久之後,因地震和其他地殼運動,巨大的水壓會推動大壩逐漸滑動,最終潰壩。我們看到的衛星照片顯示這個滑動已經逐年出現,形變越來越大了。

 

修大壩的大約工程過程,是先修臨時的導流明渠,讓江水有地方流。再在枯水期在壩址上下各堆一條臨時的土石圍堰,截斷江水,然後抽幹兩個圍堰之間的水,去除江底的汙泥,再深挖到岩石基礎,把基礎清理幹淨之後,才能在上麵澆築混凝土開始建壩。壩建得差不多高,再炸掉圍堰,回過頭在明渠截留修壩。這幾個步驟要按照次序來,不可以平行進行,圍堰沒有圍好,不可以抽水,水沒有抽幹無法清理汙泥,汙泥和土層沒有挖幹淨,就見不到岩層,沒有先打好岩層地基基礎,連一桶混凝土都不可以澆築。

 

根據知乎網頁,這是我們知道的施工進度時間:

大壩截流在1997年11月,炸除圍堰在2002年中。明渠截留在2002年11月。也就是說中間僅有四年半的時間完成以下工序:

1. 完成兩個圍堰的堆填和壓實,做到滴水不漏。

2.抽幹兩個圍堰之間江水,使得施工人員可以進入江底。

3.挖光運走江底所有汙泥和土石層,運走這些土方,直到見到岩層。

4.清理加固岩層壩基,確保和大壩能夠和為一體,不會滑動。

5.從壩頂到壩頂完成所有的混凝土澆築,完成大壩主體工程。

6.炸掉兩個臨時圍堰。

從另外的信息,在2000年一年完成548萬方混凝土澆築,創造最高紀錄。按照這個速度,完成全部1700萬方混凝土澆築,需要起碼3年3個月時間。剩下給其他工序的時間僅一年零三個月。完成圍堰以及抽幹江水,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剩下僅僅三個月時間可以勉強完成清理淤泥任務而已。至於挖光所有沙土層,直至見到岩石,並且運走所有土石方,那就根本沒有時間完成了。也就是說,弄掉淤泥後,就匆匆在軟土層上施工了,根本來不及挖基礎挖到岩層。我們看到的施工照片證明了這一點。

 

這意味著三峽大壩根本不是牢不可破的堅實大壩。這是在爛泥基礎上建造出來的豆腐渣大壩。壩體重量固然驚人,靠重力壩自身重力攔住江水,不致立即潰敗。可是大壩攔水麵在每一米的長度都承受一萬噸的巨大水壓。天長日久後,每一次地震波的震動,都會因巨大的水壓讓大壩在泥層上自由滑動,向下遊滑動若幹距離,直至最後有一天潰壩,下遊半個中國頓成澤國,人民成為魚蝦矣。

 

我希望我的論斷是錯誤的,請當局拿出有力證據反駁。請長江流域人民自求多福!

 

[最新更新]百度地圖已經屏蔽三峽大壩部分的衛星照片。順該鏈接還能隱約看到三峽大壩,但是看不清是否變形,想拉近更細致的看清楚,馬上轉成地圖模式,看不見三峽大壩了。證明當局確實心裏有鬼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重要資料, 轉去時壇一用: 泄洪閘高速水流和發電機組壩底涵洞高速水流連續衝刷大壩下遊一側河床,起到掏空大壩下遊基礎的作用 -Care醫改- 給 Care醫改 發送悄悄話 Care醫改 的博客首頁 (1096 bytes) () 07/07/2019 postreply 19:35:03

造謠要造天譴的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7/2019 postreply 23:00:10

中國航天用假的衛星照片“辟謠”欲蓋彌彰! -馬可安- 給 馬可安 發送悄悄話 馬可安 的博客首頁 (1270 bytes) () 07/08/2019 postreply 21:01:21

當局用假衛星照片辟謠 -馬可安- 給 馬可安 發送悄悄話 馬可安 的博客首頁 (1270 bytes) () 07/08/2019 postreply 21:02: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