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來源: 海姑娘 2005-04-12 21:55: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94 bytes)
作者:施雪鈞

  最近我讀了複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的幾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茉莉花豈能代表中國音樂》一文。之後,在《新聞午報》上,葛教授又以相同的觀點撰文:“一首樂曲再優美動聽,一段歌詞再意味深長,畢竟有一定限度,也隻有一定的代表性。拿《好一朵茉莉花》來說,它本來是江蘇儀征一帶的民間小調,經整理加工而成,所代表的是中國近代江淮地區的通
俗音樂……”說實話,作為對曆史地理研究頗有成就的學者,吾輩敬佩。可對他的這番音樂見解,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願與之商榷。

  一種文化或藝術,總有其代表性的東西。就像一個學者必有其代表作一樣。而《茉莉花》恰恰就具備這點,原因在於它有民間代表性、藝術的象征性。遺憾的是,葛教授在行文前,竟沒能抽空查閱一下音樂學有關著作。

  幾百年來,《茉莉花》早已逾越了“江南第一民歌”的範疇,傳唱於全國各地乃至少數民族地區。湖北、山西、河北及東北等許多地方,都有《茉莉花》,形成了與江南《茉莉花》同主題的民歌“家族”。這種現象,在中國民歌史上,可以說絕無僅有,其民間代表性凸現無疑。中國研究民歌的權威之一、音樂學家黃白教授,可以唱演十幾個地方的《茉莉花》變種。此外,目前流傳於海內外的《好一朵茉莉花》,也並非是葛教授所說的江南小調,而是河北版本的《茉莉花》。

  對於這樣一首在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傳統民歌之一,葛教授說它“所代表的是中國近代江淮地區的通俗音樂”,顯然是在缺乏音樂知識的前提下發表的偏頗看法。

  再說《茉莉花》藝術的象征性,那更是有史可查。當代研究中國民歌的權威喬建中研究員考證說,在18世紀中葉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球》第六集卷一中就記載了這首歌的歌詞。後經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在1804年所著的《中國旅行》一書中,將《茉莉花》最早介紹給了西方世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還將其用於歌劇《圖蘭朵》中,這才使得世界億萬觀眾,對具有濃鬱中國民間風格的《茉莉花》迷戀不已。

  中國民歌在世界的認知中,迄今還很少有哪一首歌能超越或者替代《茉莉花》。盡管它也隻是中國民歌中的滄海一粟,可其藝術價值、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或許,這就是《茉莉花》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中國優秀的民歌、民樂,近年來不斷在國際舞台上亮相,音樂家們正在努力使中國的藝術走向世界。可必須清醒地看到,真正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具有世界性聲譽的優秀作品,目前還鳳毛麟角。這說明一首不朽藝術作品誕生,遠非葛教授想象中那樣容易。

  (編輯:燕於)

所有跟帖: 

題目改成《茉莉花》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中國音樂的無知 -nes- 給 nes 發送悄悄話 (17 bytes) () 04/12/2005 postreply 22:04:07

《信天遊》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2:57

《五哥放羊》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3:56

《花兒與少年》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4:42

《小河淌水》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5:22

《二人轉》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6:26

《京戲》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7:15

《楊柳青》不能代表中國的說法是對音樂的無知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47:55

中國音樂多得海了去了,誰能代表?誰不能超越《茉莉花》? -YT- 給 YT 發送悄悄話 (312 bytes) () 04/13/2005 postreply 09:55: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